自媒体时代新闻教育的困境与机遇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st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的大学新闻教育,以培养新闻从业者为核心,大学新闻学院每年都在为新闻媒体输送从业人员。但进入自媒体时代后, “公民新闻”日渐成为人们接收新闻的重要渠道,新闻教育的必要性开始受到质疑。
  自媒体时代,狼真的来了
  自媒体,又称个人媒体,指在web3.0时代,个人或自发组织,利用网络平台技术开设的向公众传播信息的渠道。通过这些渠道,发言者可以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尽可能快地向关注者进行广播。由于参与者极为广泛,涉及信息极多,本来由专业化的媒体组织进行报道的新闻,往往在第一时间就被身在新闻现场的公众通过自媒体发布,人们关于事件的态度也会黏贴在信息中一同传播。
  在自媒体时代,新闻的制作和传播不再属于专业人士。专业教育往往意味着专业领域的专属从业权,比如法律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法律工作,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会计工作等,未受过专业训练的从业者很少进入以上领域从业。传统媒体也往往是新闻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就业领域。
  自媒体时代,传播主体由专业化的媒介组织变成数量众多的普通民众,原本有限的传播渠道被可以无限扩容的网络平台取代,完整的新闻报道被可不断更新的碎片信息取代,一对多的广播方式被互动、循环的传播方式取代。
  从传播主体来说,普通民众成为信息的收集和发布者,部分取代了新闻专业人员的职能。时效性是新闻的核心属性之一,普通公民普遍存在于各种新闻现场,“公民新闻”往往可以以“多角度” “高速度”战胜专业的新闻生产。在专业新闻与公民新闻的角逐中,时效性优势远远大于专业性优势,专业新闻自然处于劣势。
  从传播渠道来说,传统媒体主要以报纸、广播、电视为平台,这些平台容量有限,版面珍贵,渠道限制需要媒体依一定标准对新闻进行取舍,而自媒体接近无限的容量,在自媒体发布的新闻,不需要依据专业的眼光进行新闻选择,新闻写作、编辑、选择的专业技能似乎已不再重要。
  从受众角度来说,自媒体时代的受众已“不再从某一处获得新闻,他们不再阅读同样的书籍杂志,观看同样的电视节目,也不会访问相同的网站。新技术为每个人提供了与外部事物链接的个性化方式”。这种“新闻的自由市场”,改变了传统媒体时代新闻的供求关系,附着在“信息”功能之上的议程设置、舆论引导、宣传等诸多功能都受到削弱。与传统媒体相互依附的新闻教育也随着传统媒体的式微而受到质疑。
  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媒介融合,挑战了既有的培养和就业形式。目前新闻院校所使用的以纸媒从业为主导的“新闻学”、以传播学理论为主导“传播学”、以广电从业为主导的“广播电视新闻学”、以媒体运营为主导的“广告与传媒经济学”的专业划分已不能适应媒介融合时代多媒体多平台发布新闻的要求。
  另外,新闻传播的内涵正随着互联网的无孔不入而愈加广大。危机公关、整合营销、健康传播等新兴领域被纳入新闻传播一级学科。而传统的新闻教育的主体课程包括新闻与传播历史、采写编评的新闻实务、新闻与传播理论。新兴领域与传统教学领域的差异,给新闻教育的实用性带来了挑战。
  同时,“互联网思维”与既有新闻教育体系之间存在着不小的矛盾。宾州州立大学的钟布副教授认为,所谓互联网思维,是一种“数字化”“移动化”“个人化”的思维模式。这有别于传统媒体时代的“固定”“孤立”和“封闭”。自媒体蕴含的是一种“多点生产,面向多点”的参与文化。这种文化的差异,从根本理念上挑战了传统媒体存在的必要性。传统媒体与面向传统媒体的新闻教育似乎是属于前互联网时代的、过时的,代表信息垄断思维的存在。
  新闻教育的转型势在必行
  新闻媒体以“信息告知”为本体功能,政府、商业机构的新闻发布,在很大程度上仍将依靠新闻媒体。信息生产力与信息技术相伴发展,传统新闻媒体的式微,实质是一种生产力推动的产业结构转型。这种调整将淘汰掉冗余的部分媒体,改变新闻传输和呈现的介质,但承担公共传播职能的专业媒体仍将在社会信息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
  自媒体时代的新闻教育,在深度上,应更加强调媒体的公共传播职能,在广度上,应致力于提高全民的媒介使用意识和素养。
  媒介融合的发展,由技术所推动,但并不以技术为落脚点,新闻教育除关注技术发展外,更应该关注新技术条件为学科发展提供的新的可能性。传统新闻教育的学科史、学科理论和新闻实务在自媒体时代,仍然是不可抛弃的学科主干。但应面向媒介融合和受众导向的时代要求,做出扩容和变革。2010年,著名的美国西北大学梅迪尔新闻学院,更名为“梅迪尔新闻、媒介与整合营销传播学院”。这为新闻教育的扩容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方向,也是对自媒体时代新闻教育的困境的一种有力回应。
  传统媒体时代,媒介素养主要指普通民众面对专业化生产的新闻时,进行信息搜索、接收、分析和批判的能力。自媒体时代,大量普通民众参与到新闻的生产和制作,但由于这些新闻生产者缺少信息筛选和鉴别能力,“公民新闻”在很多时候充当了混淆视听的角色,降低了受众的信息接收效率。媒介素养教育应从针对信息接收者的教育变成包括信息生产、传递、接收、批判在内的全程专业教育。
  除了常识和技能的训练,对从业者的执业信念和伦理培训向来是新闻教育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新闻伦理教育包括职业道德责任、抵制有偿和虚假新闻、保守国家机密和商业秘密、尊重著作权名誉权等内容。
  在实际操作中,新闻伦理的窘境往往体现在报道者个人伦理与社会伦理的冲突,以及具体环境下伦理规则的差异性。在涉及暴力和精神创伤的报道中,出于个人本能的伦理判断往往缺乏一致性,这就使伦理教育在新闻教育中显得极为重要。在自媒体时代,新闻伦理的课题并无太大变化。但是由于新闻参与人员和方式的变化,媒介使用的伦理教育应主要集中于自媒体使用者对隐私权的尊重。
  自媒体新闻,往往因为缺乏伦理底线而面临困境。网络曝光形式的自媒体新闻报道,往往会对当事人的隐私权构成侵犯。而作为网络曝光后继的人肉搜索,则可能直接侵犯当事人的人身和财产权。2013年8月3日,中央电视台的《朝闻天下》节目,也曾质问“微博的伦理底线在哪里?”其实,微博作为一个自媒体平台,除按照国家规定删除违法信息外,其本身并不存在多少伦理问题,这里真正需要被关注的是每个自媒体使用者的伦理底线。
  因此,在自媒体时代,整个社会正在全面媒介化,面向社会普及新闻伦理是新闻教育的新的责任。
  目前的新闻教育除了吸纳传播学理论作为主干科目外,并无太大作为。其实,传播理论的实务化,可以成为新闻教育的全新领域。大众传播的媒介生产理论、媒介控制理论、受众理论、效果理论的诸多成果都可被吸纳进媒介批评、危机公关等新闻的实务教育中。
  此外,在人人可发布信息的自媒体时代,借助大数据技术,对这些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实现舆情检测和市场调查。新闻专业独有的信息处理能力与市场营销、统计科学的结合,也为新闻教育开辟了全新的可能。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其他文献
本文设H是弱Hopf代数,其对极为S,K-代数A是弱H-双模代数,在张量积空间A()H上规定乘法:()a,b∈A,h,g∈H,(a()h)(b()g)=a(h1()b()S(h3))()h2g,且满足共融关系式:(^1)1()a()12h=a()h,a()S(1
作为数论的一个分支,二元二次型理论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对平方数的注意到对特殊二元二次型的研究,再到对一般二元二次型的探索与发展,中间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历史过程。 本
组播是一种点到多点的网络数据传播技术,在视频点播、电视会议、网络游戏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组播路由算法的目标是寻找一棵连接源节点和多个目的节点的组播树,同时满
不动点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不动点问题研究的众多方向中,关于构造渐近不动点序列的迭代收敛问题以及其在控制、非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