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国东: 40年基层坚守把肩章越擦越亮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yaya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作中人们常说“一年热、两年温、三年冷、四年冰”。可是在贵州省一个偏远山区乡镇派出所,有一位普通民警,不管是在部队服役,还是转业成为户籍民警,为了对得住肩上的肩章,近40年来对事业的热情和执着一直都没衰减过。
  他,就是贵州省沿河自治县土地坳镇派出所户籍民警——文国东。
  情系国家  炮火当中立战功
  1978年,高中毕业的文国东应征入伍,实现做一名军人的梦想。入伍不久,对越自卫还击战就打响了,文国东作为一名运输兵被派上了前线,负责物资补给,伤员转运等工作,并且还是某运输组的组长。
  1979年的一天,战斗进行得很激烈,前线有20多个战士负伤,急需从2号高地转到8号高地救治,可是道路已被敌方封锁,沿途经常弹火纷飞,连长非常着急,于是找到文国东叫他想办法把伤员运回来。文国东带上4名战友,开着4辆车就出发,在封锁区经过数小时的观察,他发现敌人的炮火每打一小时要停顿14分钟,于是他利用这个空当带着兄弟冲过封锁线,安全到达了8号高地。然而当再次穿过封锁线时,一个战友的车陷入了泥潭,眼看敌人的炮火马上就要开始,为了保护队友,文国东果断决定让3名队友负责把车弄出泥潭,自己打掩护引开敌人的火力。不曾想在掩护过程中一块弹片砸到了他的脚上,文国东自己也成了伤员,但为了救自己的战友,他带伤开车把全体队友和伤员全都安全地运到了8号高地,为此他被部队记三等功一次。
  战斗结束后,某山顶上有6门大炮需要转移,可是临时公路几乎被战火摧毁,连长再次把任务交给了文国东,他带上6名队友就出发,通过仔细的观察和高超的驾驶技术,他带着队友把6门大炮安全地运了下来,再次荣立三等功。
  由于文国东表现出色,三年义务兵满后转成了志愿军,直到1991年转业。
  心系百姓  一路汗水一路情
  1992年,文国东被安排到了当时的土地坳区派出所,这年派出所刚好从人民公社那里接手户籍工作,所有资料必须重建。刚到岗文国东就背着背包出发了。然而条件的艰苦程度是完全出乎他想象的,从区派出所到马场村,背上背包要走五、六个小时才能到达,进村子常常是一个月才回来一次。
  “背包里衣服、鞋子、蠟烛都有,在村子里待多长时间都不怕,只是在路上太辛苦了。”文国东说,背包里洗漱用具、换洗衣服加上整个村子的各种表册总共有50多斤,走在平坦的道路上都是汗流浃背。走进村子,群众对户籍工作不是很了解,大家都不重视,每到一家都要进行耐心地交流,从生产生活、户口的用处、到全村的办理情况都得逐家逐户地交流,每登记一户都得花上半个小时或是更长时间。
  为了提高效率,文国东白天入户或是下到田间地头与群众交流了解家庭成员信息,填写相关表册,晚上填写户口本然后再送证上门。
  “我从那时就深深爱上了户籍工作,并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户籍工作办好。”1993年土地坳派出所原来的户籍民警调走后,文国东主动申请并成为了一名户籍民警。
  爱岗敬业  攻坚克难争达标
  在村里,大家都拿文国东当亲人。他说自己从事户籍工作20多年,全镇90%的家庭他都去过,不是去办证就是去送证。以前很多人叫他“小文”,现在人们都叫他“老文”了,特别是在他包片的村里,他和群众相处得就像亲人一样。
  他说所里人手紧,一直以来他都是包片民警。2016年自己包片的沙湾村两户人家因为琐事发生抓扯,并闹到了县医院,自己因为窗口工作一时走不开,所里就派其他民警和村干部到县医院调解,可是两家人都说只相信老文,最后还是文国东帮助调解好了。2016年“6·26”大暴雨,文国东包片的丰岩石村,恰巧处于滑坡地带,他凌晨2时就冒雨进村逐家逐户动员村民们撤离……
  20多年来,文国东为村民们所做的这种小事很难细数。“老文是个实在人,什么事都为我们着想,我们就拿他当亲人一样。”五谷片区村民文道轮说。
  20多年来,有两任局长曾要把文国东调进县城都被他拒绝了。文国东说自己只是习惯了与老百姓打交道,习惯了被群众需要罢了。
  由于长期坐着,文国东的双脚显得特别无力,如果不用手支撑,坐下后就站不起来。到重庆检查,医生说:“这是职业病,没办法治啊。”前年,文国东还做过一次肾囊肿手术,可是他对工作的热度一点也没减少。他说:“马上就要退休了,再过一年想做工作都没机会了。”
  面对这样的身体,面对近40年对工作的默默付出,文国东说他无怨无悔,因为不管是做军人,还是做民警,40年里他都没有负过肩上的肩章。(来源:多彩贵州网)
其他文献
近日,好友大李告诉我一件烦心事:已经七十多岁的父亲老李最近迷上了手机上的“短视频”,每天少则五六个小时,多则要看八九个小时,以前喜欢看的电视和报纸也不看了,说什么“短视频”更真实、更有趣。按理说,老年人学会使用智能手机也是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原本应该是一件应该鼓励和支持的事情。但是,像老李那样如此痴迷于看“短视频”则有些过了。  不得不说,当下的“短视频”是自媒体行业中最为活跃的一个部分。其丰富多
期刊
近年来,中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老龄化趋势不可逆转。5至10年后,全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将进入中高龄,将迎来一拨养老照护的浪潮。  2020年初,民政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老年用品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正是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解决我国老年用品产业发展较为滞后,产品种类相对匮乏,有效供给明显不足的问题。“60后迈入老年行列,作为新一代老年人,其消费实力、消费意愿以及品质追求等,为老年产业发展提
期刊
老年人口将破3亿,对社会养老体系的完善、养老服务资源的供给,提出了新要求,“十四五”规划对此未雨绸缪是负责的,也有必要。  养老话题历来备受关注。民政部日前披露,据相关预测,“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而5到10年后,全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将进入中高龄,迎来养老照护浪潮,养老服务将接受更大的挑战和考验。民政部按照相关部署,于去年上半年启动了“十四五”养老服
期刊
2020年,黔东南州委老干部局提高站位,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州委州政府关于创建节约型机关有关工作要求,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开展宣传教育、狠抓重点工作“三举措”,全面完成节约型机关创建目标任务,取得较好成效。  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通过制定工作方案、设定能源资源节约目标、成立领导小组的方式,目标管理得到加强,制度机制得到完善。明确1名领导牵头,负责公共机构节能
期刊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照耀大地的时候,生命的房间里也格外明亮。  当然,因为季节的缘故,伴随这第一缕阳光而来的,还有寒冷和刺骨的风。  生命的房间并不那么严实,否则,阳光怎么会照射进来呢?  所有的缝隙,都是阳光的通道。  可我们,只想让阳光进来,不欢迎寒冷和刺骨的风。于是,我们将生命房间的四壁糊上报纸,抹上水泥,扎上钢筋,这样风就进不来了。这样,阳光也挡在了外面,房间里一片漆黑。  阳光很倔强,即便
期刊
1月25日,贵州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在贵阳隆重开幕。开幕会上,代省长李炳军代表省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2021年,贵州将扎实办好“十件民生實事”——  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00所。  提质扩能40个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改造提升50个标准化养老院,新增1万张护理型床位。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0万人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0万人,公益岗位安置就业困难
期刊
近期,随着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老年化”问题再次引起社会关注。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持续加深,而老龄化趋势带动了社会消费结构的巨大变化,激发出新的产业动能。不知何时起,“银发族”已成为旅游出行市场中不可小觑的一道风景线。有旅行平台的预订数据显示,65%的老年出游用户每年会出行3次以上。  每年11月起的秋冬错峰游阶段,“银发族”就成为了出游的一大主力。有钱有闲
期刊
2020年11月,民政部发布新修订的《养老机构管理办法》。修订后的《办法》从养老机构的功能定位到申报程序、运营管理、服务规范等各方面,对养老机构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予以规范,有助于推动机构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养老是重要的民生工作,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2.5亿人。随着家庭规模变小,社会化养老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机构养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各类养老机构4万余个,收住老年人超210
期刊
老龄化浪潮扑面而来。据全国老龄办发布的消息,2050年前后,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4.87亿人。如何让老年人健康幸福地安度晚年,是一个艰巨任务。  家住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的郑志梅老人骨折手术后,女儿不放心她一人在家,但因此就去养老院、去医院住也不合适。“幸好小区有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就近康复、照料都方便,还有熟悉的老伙伴。”  调查显示,九成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目前,我国着力发展依托社区的、以居家为
期刊
近年来,贵州省各级民政部门以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简政放权,创新体制机制,激发社会活力,积极探索发展有貴州特色的健康养老产业。“围绕成为全国养老基地和国际一流康养目的地的目标,全省民政系统积极探索旅居养老、健康养老、智慧养老等养老产业发展新模式,加强政策供给、制度供给、服务供给、行业监管,高标准推进养老服务体系项目建设,把贵州打造成一个养老的好地方。”贵州省民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