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佩衡扶阳学术思想在痹证治疗中的经验总结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agyu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总结吴佩衡及其传承人治疗痹证的经验。体现在重视辨证基础上的分期分型施治,更加重视对扶阳学术思想的运用,尤其对附子在治疗痹证的应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关键词】 吴佩衡;扶阳思想;痹证
  【中图分类号】R255.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2-0075-01
  吴佩衡(1888~1971)是著名的中医学家,其临床精辨寒热,推重阳气,擅用附子,崇尚经方,善用峻药,为扶阳学术思想的应用留下了宝贵的临床经验。吴佩衡先生运用扶阳的学术思想治疗外感、内伤杂病诸疾,具有其特色优势,尤其是在风湿痹证的治疗上,流派后人在吴氏基础上也多有创新发展。
  1 吴佩衡治疗痹证经验
  在《吴佩衡医案》中记载吴佩衡治疗“风湿关节痹痛”验案一则[1]89-90,一位三十余岁的女性患者,患风湿痹证,右手关节疼痛发麻,自觉骨间灼热,但见寒生畏,病已十余日,曾服四逆汤加当归、白术等无效,疼痛忽轻忽重,固着肩肘,痛甚不休。其用方:附片60g,干姜15g,桂枝24g,细辛5g,茯苓24g,甘草10g,一剂显效,二剂霍然。
  吴氏认为本病乃风寒湿邪杂合而致经脉阻遏,阳气不足以运行通利关节,不通则痛。之前虽用四逆汤之干姜、附子来化散寒湿,但掺杂了当归、白术等壅补滋腻,犹如闭门留寇,使邪气难化。其后用药中去掉了当归、白术,加桂枝、细辛以散寒通经,茯苓以淡渗利湿,获效明显。吴氏对阳虚阴寒证的治疗经验较为丰富,其推崇“温扶阳气”的治疗大法,认为扶阳驱寒,宜温而不宜补,温则气血流通,补则寒湿易滞,所以在临床用药上采用四逆汤、白通汤等扶阳散寒之剂时,很少加用滋补药品。
  该验案中附子用量较大,这是吴氏运用附子治病的一个特色。其在辨证准确,确属阳虚阴盛的前提下,敢于大剂量应用附子,且注意配伍及煎煮,以避免附子毒性。关于附子与干姜的配伍,吴氏认为干姜温气,则上焦之阴寒散而外阳回矣,附子温水,则下焦之阴寒散而内阳回矣。得甘草之和中,则姜附之力合,上下连成一气,而旭日当空,表里之阴霾自散[1]117。
  2 吴氏扶阳思想的传承
  吴佩衡先生的学术继承人及再传弟子们在其学术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吴生元教授为吴佩衡的学术继承人,在继承家学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其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机关键是肾虚寒凝,以温阳散寒、活血化痰通络为治疗大法[2]。《内经》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寒为阴邪,其性收引凝滞,易伤阳气,寒邪可使气血凝滞而致瘀;或病久阳虚,阴寒内生,津液不化,聚湿成痰。因此,吴生元教授认为寒邪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治疗应以散寒为先[2]。根据以上理论,其拟定桂枝附子汤为本病基本方(包括附子、桂枝、白芍、细辛、羌活、独活、海桐皮、海风藤、淫羊藿、薏苡仁等)。吴洋等[3]运用加味桂枝附子汤(附片、桂枝、杭芍、防风、细辛、川芎、独活、羌活、淮牛膝、海桐皮、海风藤、淫羊藿、薏苡仁、生姜、大枣、甘草)治疗寒湿痹证220例,治疗后临床痊愈44例,占20%;显效90例,占41%;有效66例,占30%;无效20例,占9%;总有效率为91%,服药后患者无不良反应。吴生元教授认为附子有驱除风寒湿邪温经通络的效果,可用附子配伍羌活、独活、怀牛膝、杜仲、细辛、苍术、桂枝、苡仁、五加皮、防风等治疗,有附子配伍驱散风湿之力较强,且又不致耗伤正气[4]。
  吴生元教授治疗痹证的经验[5]主要为:治疗湿热致痹,用竹叶石膏汤加减以清热除湿;风寒湿痹,用黄芪防己汤加减以散寒除湿;内寒外热证,采用吴佩衡经验处方蠲痹冲剂;上热下寒证,采用潜阳封髓丹治疗;气血失调者,采用补中桂枝汤加味治疗。彭江云教授是吴生元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她将补中桂枝汤应用于气血不足型的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6]。
  吴生元教授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过程中,谨守病机,重视扶正培本,重视温散寒湿,且重用附子,其重视温扶阳气,将附子做为温阳散寒的要药,如用桂枝附子汤、肾气丸、补中益气汤加附子等方剂。其附子剂量常用50~100克,并总结推广高压锅煎煮附子的方法[7]。
  3 小结
  总之,吴佩衡先生及其传承人治疗痹证重视扶阳学术思想的应用,但仍是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及分期分型的辨证施治。正如吴生元教授所言:“药为方用,方在法中,立法有理,应辨无穷。”在治疗痹证的过程中,应重视正气及扶阳学术思想的运用。
  参考文献
  [1]吴佩衡.吴佩衡医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89-90,117.
  [2]吴生元.从肾虚寒凝辨治类风湿关节炎体会[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12):1-2.
  [3]吴洋,彭江云.加味桂枝附子汤治疗寒湿痹证22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2):61.
  [4]吴生元.附子的药理及临床应用问题[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78,3:24.
  [5]彭江云,吴洋,吴生元.吴生元辨治痹证的经验[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0,12(1):10-11.
  [6]李雁丹,覃基炬,彭江云.彭江云应用补中桂枝汤临床验案举隅[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9):101-103.
  [7]彭江云.吴生元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C].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2010年学术会论文集,2010:390-392.
  (收稿日期:2016.05.1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锁定钢板在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患者55例作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8例及对照组27例。对照组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应用锁定钢板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手术优良率,记录其骨折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6.43%,骨折愈合(3.11±0.58)个月;对照组优良率81.48%,骨折愈合时间(4.57±0.59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注射用炎琥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贵州省黔南州上报的129例注射用炎琥宁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注射用炎琥宁ADR患者以儿童居多,占3876%;以累及皮肤及其附件的报告最多,占5736%;其中发生睾丸肿大1例。结论:注射用炎琥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年龄、药物因素、药物配伍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注射液炎琥宁;药品不良反应;分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野生和林下种植金线莲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野生金线莲和林下种植金线莲水提液及醇提液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野生金线莲和林下种植金线莲对DPPH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其活性均为水提液优于醇提液;野生金线莲与林下种植金线莲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总体差异不大。结论:林下种植可以作为缓解金线莲资源紧张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金线莲;林下种植;
期刊
【摘要】目前痛风尚不能根治,且治疗后易反复发作,患者十分痛苦。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理,王颖航教授结合痛风病机和临床症状,从肝论治,以疏肝理气,健脾利湿,兼通络止痛药物治疗痛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肝;痛风性关节炎;王颖航  【中图分类号】R648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06-0075-03  痛風(Gout)属代谢性疾病,研究显示,痛风患者的疼痛程度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速涡轮牙钻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临床效果,从而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例下颌阻生智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试验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凿骨劈冠法,试验组采用高速涡轮牙钻法,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肿胀、颞颌关节疼痛、出血、张口受限、干槽症发生率等。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术后肿胀、颞颌关节疼痛、出血、张口受限、干槽症发生率等均明
期刊
【摘要】 目的:测定十种寄生中铜、铁、锰、锌四种微量元素。方法:用硝酸一高氯酸(5:1)混合液对十种寄生进行消解,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结果:十种寄生均含丰富的锰、铁、锌、铜元素;桑寄生、槲寄生四种元素的含量锰>铁>锌>铜;棱枝槲寄生含铜22.23mg/L、锌66.50mg/L,大苞寄生含铁434.7mg/L、锰667mg/L均高于以上八种寄生的含量;样品回收率在93.O%~98.4%之间;相对
期刊
【摘要】 通过查阅近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研究文献,认为针灸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具有疗法多样性、疗效明显及安全性高的特点。但针灸治疗该疾病也存在不足,针灸的作用机理尚不明确,缺乏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剔除标准未统一,痊愈、显效、有效标准未明确,缺乏远期疗效观察,辨证分型研究较少等问题  【关键词】 中风;吞咽困难;针灸治疗;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4
期刊
【摘 要】 王中琳教授运用自拟经验方眩晕宁方治疗眩晕病风痰上扰证,疗效显著,现举治验医案一则,以利于通道论治此病有所参考。  【关键词】 眩晕宁方;眩晕;风痰上扰  【中图分类号】R255.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2-0070-01  眩晕是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物体旋转或摇动的一种主观感觉障碍,常伴有客观的平衡障碍,一般无意识障碍[1],属于神经内科常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养心汤加减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邓悦教授对收治的1例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患者采用养心汤加减治疗,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治疗效果。结果:采用养心汤加减方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显著减轻,房性早搏显著好转。结论:采用养心汤加减方对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进行治疗,可取得为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关键词】 冠心病;PCI术后;养心汤  【
期刊
【摘 要】 目的:建立碱滴定法在紫菀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并考察方法学。方法:采用碱滴定法测定紫菀二氧化硫残留量,通过重复性、线性等因素的考察建立符合紫菀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的方法。结果:采用碱滴定法测定紫菀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线性关系良好,其中Y=1.4055X+0.0221,R2=0.9998,回收率在92.16%~102.36%之间,重现性良好(RSD=2.8%, n=6),检测限为12.5mg/k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