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宝宝的牙齿家长常犯的错

来源 :保健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83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宝宝什么时候出牙齿? 宝宝长牙了,要不要护理,怎么护理? 关于宝宝牙齿,确实需要引起重视。
  宝宝什么时候长牙、换牙?
  一般来说,宝宝6个月左右就会萌出乳牙。出牙的顺序会遵循一定的规律,一般来说先是下颌的2颗中切牙,再是上颌的2颗中切牙,最后往两边扩散开,呈“左右对称,先下后上各两颗”之势。换牙也是按“左右对称,先下后上”的顺序。第一颗乳牙的生理性脱落一般在6岁左右,但也有个体差异,早的4岁多、晚的8岁都有可能。
  家长常犯的错误
  1.盲目补钙
  有的家长看别人家宝宝嘴里都有“小米粒”了,自家宝宝却没动静,就擅自给宝宝补钙,想以此“催生”牙齿。
  宝宝的牙齿发育确实离不开充足的钙质,但出牙晚并不等于缺钙,而且一般情况下,宝宝只要奶量摄入充足,加上补充维生素D和适当晒太阳,都不会轻易缺钙。所以,缺不缺钙需要去医院确认,然后遵医嘱补钙。
  擅自补钙不容易掌握好程度,应该耐心一点,让宝宝饮食均衡合理,辅食添加得当,科学晒太阳,牙齿自然会冒出来。当然了,超过1周岁了宝宝还没长牙,还是要去医院口腔科看看。
  2.乳牙蛀几颗没事
  “反正迟早要换牙的,乳牙好不好无所谓。”还别说,持这种观念的家长不少,事实呢?
  乳牙不好会拖累恒牙,如果宝宝长了蛀牙(也就是龋齿),这些牙齿就很容易成为细菌入侵体内的跳板,而且如果任由它被蛀下去,刚萌出的恒牙会被挤压生存空间, 只好歪歪扭扭地长。如果不重视, 后果会很严重。
  若一侧的后牙受损,久了宝宝自然形成了偏侧咀嚼的习惯,患侧后牙就被牙石软垢侵占了,口腔卫生差甚至口臭都有可能。
  最让人担心的还是根尖周炎:牙根被感染了,各种吸收异常、残根滞留会冒出来,后面的恒牙不是萌出过早就是过迟,连方向、顺序、位置也乱套了,然后宝宝颌骨发育、颌间高度、牙量骨量的协调统统错乱,影响宝宝的成长。
  如何护理宝宝的牙齿
  等宝宝出牙后至1岁,乳牙已经长出来一些,就需要借助有摩擦作用的“手指牙刷”了。家长可洗干净双手,戴好手指牙刷,蘸点温开水给宝宝清洗牙齿。
  1~3岁,宝宝就可以用自己专属的婴幼儿牙刷牙膏了,到3岁时可以告诉宝宝:“你已经长大了,要学会自己刷牙哦。”
  一开始别想宝宝能老实刷满3分钟,慢慢来,最终能刷满3分钟即可。至于怎么教宝宝刷牙、诱导或监督宝宝刷牙,就看爸爸妈妈的本领了, 常规的办法有做游戏、多夸奖等。3岁左右还要让宝宝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
  除了刷牙外,爸妈还要给宝宝加强营养,尤其是保证钙、磷、氟的摄入,甜食不能多吃,可以多吃点纤维素丰富的蔬菜和水果。那些吃手指、偏侧咀嚼、咬嘴唇等坏习惯也应早点纠正。如果发现宝宝有龋齿或其他口腔问题,应及时去看医生。
  要不要矫正牙齿?
  “宝宝的牙齿已经长歪了,怎么办? ”牙齿畸形肯定要矫正,小时候矫正, 总比成年了矫正效果更好,也更便宜。
  什么时候矫正合适? 乳牙掉得差不多了, 恒牙长得差不多的時候,也就是12岁左右。当然,这里有个体差异,有的宝宝可能10岁左右乳牙就掉光了, 有的宝宝可能14%岁或15岁还有乳牙,具体时间看宝宝的实际情况。
  有的宝宝越早矫正效果越好,尤其是错颌畸形的宝宝,像前牙“反咬合”畸形,简单的矫治器出马, 半年内就能明显改变面部畸形。越拖到后面,面部矫形效果就越打折扣。
  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是要遵医嘱。该定时检查就定时检查,该更换钢丝等就更换,零食糖果应尽量少吃,好好刷牙、认真漱口……总之,医生的话要听进去,不然宝宝白折腾不说,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等宝宝矫正好了,还是要戴保持器来巩固“成果”的。
其他文献
一、方針:根据全國教育會議决識,为了有計劃、有步驟地培养工农出身的知識分子幹部,特舉辦工农連成中学一所,吸收工農幹部及工农青年給以中等文化及基本科学知識教育,以便升
老年人增加体重的方法  1. 除一日三餐外, 可适当增加2~3次间餐(或零食)来增加食物的摄入量。  2. 零食可选择能量和优质蛋白较高并且喜欢吃的食物,如奶酪、酸奶、坚果(牙口不好的可以选择坚果碎、坚果酱或带坚果碎的煎饼)等。  3.适量运动,促进食物消化吸收,減轻便秘,增加食欲。  4.加强社会交往,尤其是对于孤寡老人,要多跟朋友、邻居等聊聊天,调节心情,增进食欲。  5.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
期刊
为了迎接圣诞节,世界顶级微观设计大师维拉德·韦根推出新作——“小女孩与圣诞树”。这幅作品的尺寸需要用毫米来计算。虽然小,但做工却极为精致。维拉德透露,为了让整个景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