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歌的意象表现手法研究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o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道教作为我国的本土宗教,其发展历史较早文化源远流长,直到今天,一直在我国的宗教界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文章首先论述了道情的产生及与全真教的关系,继而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金园散曲道情与全真教思想的结合,最后,根据上述两方面的论述,文章主要阐述了意象表现的显示意义,希望能够使道歌被更多的人所欣赏。
  关键词:道歌;意象表现手法;研究
  作者简介:多杰才旦,藏族,青海民族大学藏学院13级硕士研究生,藏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藏族古典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8-0-01
  道歌作为道教主要的歌曲,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宣扬道教脱离世俗的思想,故在道歌中,其意象表现形式往往与通俗歌曲存在很大的差距,本文主要以道情为例,论述了道歌的意象表现手法,作为道士化缘时所唱的一首歌,道情目前已发展成为了一种民间说唱的形式,并以这一表现形式为载体,以道歌为媒介,对道教的精神进行了广泛的弘扬,因此,研究其意象表现手法非常重要。
  一、道情的产生和全真道的关系
  首先,道情最早起源于五代时期,主要代表作为《卖仙传》;在唐宋时期,据史料的记载,道教的很多经典人物已经出现在了历史之中,如:道教的八仙,但其中却并没有发现有道歌的出现;在经过唐宋时期的发展之后,到了元明清时期,大量的历史资料及经典作品表明,道歌已经出现并逐渐盛行,直至今天,道教依然在不断发展壮大,同时道歌也经过一系列的发展而增加了更多的表现形式,但对道教脱离世俗的思想宣传仍是道歌永恒不变的宗旨。
  其次,在道教与全真道的关系方面,概括地说,在今天,全真道属于道教中的一大教派,但在过去,道教也称全真道或全真派,在金创立的初期,王重阳作为道教的创始人在今天的山东省创立了全真堂,从此道教兴起。全真道的主张以清静无为为主,最终目的是为了使人返璞归真,见证本心。随着道教的不断发展,其教派内部分化成两大派别,其中全真教便是一大教派,同时也是目前道教最大的教派,因此,在如今,全真道一直作为道教的一个主要派别而存在。
  二、金元散曲道情和全真道思想的结合
  在元代的文坛之中,杂散曲是一个主要的表现形式,同时在当时社会也极为流行,因此,在元代,道情的表现形式主要为散体。同时,由于全真道在元代较为盛行,因此当时社会很多领域都存在一些全真道的元素及影子,在散曲领域,元代的散曲受全真道的影响,其中存在很多全真道的理论,这些理论在经过散曲的烘托之后变得更加深刻,同时也更脍炙人口,这对道教的宣扬及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金元散曲道情与全真道思想的结合使得两者都获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首先,金元散曲道情在与全真道结合之后,其中多了道教的元素,在老庄思想盛行的当代,对其发展与光大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其次,全真教在与金元散曲结合之后,其意象表现形式开始变得更加通俗易懂,因此在对散曲进行唱诵时,人们会很容易理解全真道的思想,这对全真道理论及思想的传扬也非常有利。金元散曲与全真道思想的结合丰富了道歌的意象表现形式,使其更加脍炙人口,同时也使其在不断地发展与壮大过程中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作为支撑,因此可以说,两者的结合是道教发展历史上的一大转折,同时也使道歌的意象表现形式具备了一个全新的面貌。
  三、意象表现的现实意义
  道歌意象表现对于一件作品的表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道歌来讲同样如此,现实意义重要表现为有利于道教教派的宣扬、有利于道教思想的表达及有利于道教的长期发展,以下文章主要从这三方面出发对道歌的意象表现形式进行详细的解释:
  首先,有利于道教教派的宣扬。道歌的意象表现能够使其在表达过程中更加通俗易懂,同时通过不同的意象表现手法,道歌还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所表达,这可以让不同的人更好的理解道教,这样一来,道教对自身思想的表达便能够传扬到更多的领域,从而使本身能够得到更快速的宣扬。
  其次,有利于道教思想的表达。道教本身表达的是一种清静无为、脱离世俗的思想,因此作为道教的歌曲,道歌主要表达的也是同样的思想。在对这一思想进行表达时,文字的形式由于具有局限性,因此很难得到广泛的认同,但将意象表达的方式穿插到道歌当中,便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这是因为,歌曲的形式较文字相比较为通俗,同时也较为流行,另外由于歌曲具有流传范围较广的特点,也便更容易被理解,这对道教思想的表达是非常有利的。
  最后,有利于道教的长期发展。把意象表达的形式与道歌相结合能够使道教的思想得到广泛的弘扬,因此,经过无数人的口口相传,道教的思想也会为人所熟知,久之,道教便自然而然的能够获得长远的发展,这对道教本身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可见,道歌的意向表现手法不仅能够使道歌更加容易被接受,同时还能够促进道教的长期发展。
  四、结束语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看出,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在我国已经经历了非常长远的一个发展历程,在其发展过程中,道歌逐渐出现,并在元代与元散曲结合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使道教的思想得到了广泛的宣扬,同时使道教本身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在今天,道歌的意象表现手法同样非常重要,它无论对于道教思想的宣传还是道教的长期发展来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马乃东智.论道歌的意象表现手法[D].西北民族大学,2010.
其他文献
毛喉鞘蕊花(Coleus forskohlii(Willd.) Briq.)药材名为“鞘蕊苏”,系唇形科(Labiatae)鞘蕊花属(Coleus Lour.)植物。是我国一种珍稀的药用植物,原植物主产于印度、斯里兰卡和
摘 要:在文学的范围内“雅”通常被定义为一种文化形态或者审美价值取向。汉乐府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追求雅化,提升审美空间,主要表现在五言的诗歌体式、含蓄的语言风格、浑化的意境等方面。  关键词:汉乐府;《乐府诗集》;雅化  作者简介:赵荣(1990-),女,河北邯郸人,辽宁大学文学院2014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古代诗文。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北宋后期,“江西诗派”出现在宋代文坛并迅速发展,该学派以杜甫为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主要代表人物,该学派的成员崇尚黄庭坚提出的“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说,诗作风格以吟咏书斋生活为主,重视文字的推敲技巧,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杨万里作为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十分推崇黄、陈等人,并摆脱了前人的束缚而自成一家,取得了更大的成就,世称“诚斋体”。  关键词:杨万里;宋诗;活法  作者简介:曲
基金项目:本文受“2015年西藏大学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资助:“王梵志诗与《萨迦格言》孝道观的比较研究”成果。  摘 要:王梵志诗与《萨迦格言》是汉藏民族的优秀文学作品,两部文学作品都是以格言体的文学样式创作,在作品内容和作者群体相似等方面存在共同的特点。本文对王梵志诗和《萨迦格言》的孝道观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汉藏民族在孝道观上形成共识的原因。  关键词:王梵志诗;萨迦格言;孝道观;比较  作者简
摘 要:苏轼的滑稽传记文大胆探索以史为文、以物立传之形式,用其空灵虚拟之笔,随意驰骋想象,托讽旨意,感怀身世;以人事讥嘲之切,彰显滑稽之戏谑;叙事曲折有致,形象丰满生动,体现了一种汪洋恣肆间的杂众体,完成了传记文学形式的大胆探索、改革创新。  关键词:苏轼;滑稽;传记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8-0-02  文学要求多样性,
TJ0711盐酸盐是本实验室自主合成的一种新化合物,前期药理试验表明其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能选择性阻断α1、β1受体,且对二者的阻断强度相似。本文分别以咪达唑仑(CYP3A4)、非那西
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 Chen]为五加科人参属的重要药用植物,主要以干燥根入药,具有散淤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其主要成分有三七总皂苷,目前,已从三七不同部位中分离出6
目的:分析四逆散及含药血清中药物成分,确定其体内外物质基础,研究四逆散含药血清对肝干细胞的增殖、抗氧化损伤、诱导分化作用及机制,探索四逆散在肝病治疗中的可能机理,为四逆
麻黄源于《神农本草经》,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sinicaStapf、中麻黄EphedraintermediaSchrenket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equisetinaBge.的干燥草质茎,其味辛、苦,性温,主
摘 要:杜甫的《戏为六绝句》是我国诗歌理论遗产中最早出现的以绝句论诗的新形式,元好问继承了这一新形式,创作了在文学批评史上有着重要价值的《论诗三十首》。本文将从创作背景、继承与发展关系、历史地位与影响三方面来比较《戏为六绝句》和《论诗三十首》,以分析这两组论诗绝句的关联。  关键词:《戏为六绝句》;《论诗三十首》;关系  作者简介:姚雅芳(1991.8-),女,山西临汾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