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家拜师记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卡萨尔斯被认为是上世纪以来最伟大的大提琴家。
   15岁那年,他在西班牙皇宫完美地演奏了48首赋格曲,赢得了王公贵族的极高赞誉,被皇室赠予两年的奖学金。可不久,卡萨尔斯就厌倦了这种奢华散漫的生活,决心去比利时求学。
   卡萨尔斯与父亲来到陌生的布鲁塞尔,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当时声名最高的大提琴教授约克伯。约克伯不看好卡萨尔斯的音乐潜质,“瞧你那粗大的指头,我真担心它们在弹奏时会把琴弦给弄断。”卡萨尔斯没料到对方说话如此刻薄,脸涨得通红:“要是你不相信我能弹,不妨现场测试几首曲子。”约克伯一脸不屑,点了高难度的《十二平均律》,卡萨尔斯曾多次练习过这支曲目,便娴熟地演奏起来。
  约克伯以为卡萨尔斯能弹《十二平均律》是机缘巧合,又选了几首冷门的曲子,心想这样他一定会出糗。没想到,每首曲子卡萨尔斯都能轻松地演奏出来。约克伯这才意识到眼前的这个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态度发生了180度转变:“如果你愿意跟随我学习,我将免除你一年的学费。”
  周围的人都以为卡萨尔斯会答应,他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对不起教授,就在刚才我却突然发觉自己其实并不喜欢这里。”卡萨尔斯拽着父亲离开,压低嗓门对他说:“一个浅薄、傲慢、无礼的老师,纵然他技艺再高,也不可能教出优秀的学生。”
  此后,卡萨尔斯独自来到巴黎,一边坚持练习演奏,一边学习创作,直到74岁时在比利牛斯山上举办了自己的音乐节,终于引起轰动并扬名世界。
  (周广清摘自《环球人物》)
其他文献
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这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情感世界的培养中。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引导必须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美感和情感体验为目标,让学生感悟音乐的真善美,继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精神上的洗礼,促进音乐技能的提高,同时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张扬。那么如何在音乐课堂上,让学生的音乐素质得到提高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实施道德教育  古人说“歌以明志,乐
我院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实施了医用消耗材料(以下简称医用耗材)招标采购.招标采购涉及7类耗材品目,包括一次性医用高分子耗材、肾透析用耗材、人工晶体、人工关节、心脏起博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