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五让”教学模式在物理科中的探索

来源 :科学时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w1314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年来我校物理科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五让”教学模式探索和实践,更好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充分调动了教学中各种因素,发挥了积极作用,提高了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过程取得最优化的效果。本文就我在实施新课程以来开展“五让”教学模式中尝试的点滴体会。
  【关键词】“五让”教学模式;物理科;探索和实践
  一、书本让学生读,教师作指导
  书本让学生读,关键是教师把教材章节纲要问题提出后,要求学生参照提纲,自我阅读课本,在诵读的同时,对某些段词句进行细读、重读,并要求把读书和动脑、动笔结合起来,把问题弄清楚,做到能表达,能从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学生阅读课文时,教师作巡回指导,结合学生的实际多作启发引导。如讲“比热容”这一节时,板书指导学生自学阅读的参考提纲: 1.烧开一壶水比烧成温水需要的时间是怎样?即需要的热量是怎样?2.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怎样?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呢?3.怎样来表示各种物质的这种性质上的不同呢?4.什么叫做比热容?5.比热的单位是怎样?6.比热是物质的什么?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是否相同?7.如水的比热是 ,其物理意义是 。这些提纲是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围绕教学目的要求提出的较具体的问题。它引起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求知欲集中起来,沿着教师的预设目标前行,又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提出新的问题和见解。物理课堂教学,挤出适当时间让学生阅读,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新课程“弹性”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见解让学生讲,教师作启发
  让学生讲,就是大胆敢于让学生发表成熟正确的见解,也可以让学生发表不成熟的见解,还可让学生发表错误的见解。在学生讲的过程中,再适当插入问题,引导学生将知识延伸、拓展,以丰富内存,加深理解,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和广阔性。如当学生提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时,教师即板书,并提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里有多少个物体?又如当学生讲到“一个物体受力的作用,—定有另—个物体施加这种作用,前者是受力物体,后者是施力物体”时,就按着提出是否可以把它们的关系倒过来说?倒过来说,又有什么不同吗?是否可以说某—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这样接二连三地提出问题,一方面可以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智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问题逐步深化。知识面逐步扩大,使学生能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为了使这个过程发挥更大的效益,那是必须充分备课,深思熟虑,灵活善变,善于启发,不仅要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而且还要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让学生讲,我们的教学才更有针对性。
  三、“三点”让学生“议”,教师作引导
  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结构。学生在“议”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合作学习,这样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而且是教学资源,通过“议”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古语有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活动常常是由提出问题开始的。如在讲“欧姆定律”这一节时,同学们在讨论后的交流中,有的同学说:“从公式I=中可知,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同时从I=→R=中可知,导体的电阻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前者是正确的,后者是错误的,导体的电阻的大小是决定于它的长度、横截面积、村料和温度,是导体的一种性质。同时从上一节“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中,明确了通过定值电阻R中的电流是随着加在R两端的电压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并且成正比,而R=的比值不变。所以,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正确理解欧姆定律,认识到公式中的I、U、R是同一电路上的电流、电压和电阻,在物理学里,用导体两端的电压跟通过导体的电流I的比值,来表示导体的电阻。
  四、规律让学生找,教师作点拨
  凡是教材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分析、概括,找出规律的内容,就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动脑,动手去找,决不包办代替。如学习“滑動变阻器的原理的使用”一节,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懂的,难就难在滑动变阻器有四个插线柱,把它插入电路中时,选用插线柱的方法不是唯—的;滑电移动时,插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变化不易弄清楚。为了解决这些难点,我便巧设方案:(1)在黑板上画出三个滑动变阻的实物图,结构示意图、符号和展示实物,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
  (2)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和容易混淆不清的地方,提问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如问:滑动变阻器的主要构造有哪几部分?它的四个插线柱有哪几种插法?哪几种插法是正确的?哪几种插法是不可取的?为什么?每—种插法使用于哪—部分电阻线?滑动移动时是怎样改变了电路中的电流的?在此基础上,师生同堂讨论、分析、比较。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概括,找出的规律:①滑动变阻器的四种接法归纳成两种(—上一下);②下面的接线柱,接“左” (A)时,电流通过滑电P以左的电阻线,接“右”(B)时,电流通过滑电P以右的电阻线。
  五、总结让学生写,教师作参与者
  章节的总结都要让学生自己去写。让学生通过写总结,掌握学习方法,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自主完善知识结构。如在完成学习初三物理第七章《电阻》这一章时让学生去总结这一章知识的结构图。
  又如在学习《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这一节中,放手让学生做实验、观察、分析,使学生巩固了已学过的串、并联电路的连插,又能总结出: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即I=I1=I2=……In;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即I= I1+ I2 + ……+In。通过总结,使学生把教材从厚到薄进行整理,由易到难,逐步养成善于总结的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总之,通过我们几年的探索和实验,我校的“五让”教学模式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体现,师生的双主体作用更加明朗、和谐与统一。“五让”教学模式既能使教师实现教学创新,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它能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通过“五让”教学模式在新教材中的教学实践,的确有事半功倍之效。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