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博物馆教育课程资源建设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bent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教育中博物馆教育功能开发逐渐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近些年,针对博物馆教育资源取得了较为可观的开发成果。但是我国博物馆教育资源研究及其建设与国外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博物馆教育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基于此,以学前儿童教育阶段为视角,首先就涉及的相关概念内涵进行解析,阐明学前儿童博物馆教育资源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性,然后重点分析学前儿童博物馆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难点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学前儿童博物馆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学前儿童;博物馆教育;课程资源;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9)07-0142-02
  学前儿童是个人教育整个过程极为重要且具有特殊意义的教育阶段。从现代教育发展的主要内容来说,除了与个人成长发展密切相关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外,社会教育的重要地位及其价值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三种教育内容或者形式共同组成了针对学前儿童的所有教育。其中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博物馆教育需要具备传播历史文化和精神文明的能力,是公民思想道德以及精神文明提升的重要平台,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都离不开社会教育的大环境影响,特别是针对学前儿童敏感性极强的特点,把学前儿童纳入博物馆教育功能的目标受众范围,既能够丰富博物馆教育功能开发的多元化,同时也是顺应时代趋势的重要表现。
  一、学前儿童博物馆教育资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学前儿童顾名思义是指小学义务教育前的儿童阶段,由此,学前儿童教育的对象大致可以定义为在幼儿园接受教育的儿童。幼儿园教育阶段是终身教育的起点,儿童早期的教育关系着儿童未来的身心健康。在学前儿童教育阶段,儿童认知世界方式具有特殊性,其主要是通过感知,比如眼看、耳闻、鼻嗅、触摸等认识事物。所谓博物馆,在2015年颁发的《博物馆条例》中定义为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组织。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新修订的《博物馆条例》关于博物馆定义中对三个基本功能次序进行了调整,由此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成为博物馆未来发展的主要方面,这既是弥补过去博物馆教育功能弱化的修订,同时也为博物馆教育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政策引导。进行学前儿童博物馆教育资源开发是正确对接相关政策引导,提高博物馆教育功能发挥程度的有效举措,有助于拓展博物馆履行教育职能的范围,豐富博物馆教育服务的范围,填补和发展我国在博物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能力的空白,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博物馆教育功能开发的差距。
  二、学前儿童博物馆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学前儿童教育是特殊的教育,由于阶段的特殊性以及博物馆教育功能开发的缓慢性导致了在针对学前儿童博物馆教育课程资源建设上国内的相关研究和实践还较少。与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博物馆公共教育发展相比,国内的博物馆事业发展起步较晚,对其社会教育功能的认识以及开发还处在一个较为不成熟的阶段。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博物馆把收藏、研究作为工作的重心,导致公共教育功能忽视,即便是政府不断加强引导,但是整体来说观念不重视,形式化现象依然较为严重,特别是针对学前儿童学校课程教育资源开发,尚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开发体系,仅仅停留在零散、陪衬的“改进”上,教育理念的滞后以及展览教育活动重形式、轻内容导致馆园合作的深度不够,严重影响博物馆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进度,制约学前儿童课程资源的利用程度。
  三、学前儿童博物馆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转变观念,做好学前儿童博物馆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建设转变观念,从博物馆角度来说,应该积极主动开发博物馆教育功能,在学前儿童博物馆教育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博物馆首先应该转变观念,深化教育功能开发,积极主动履行教育职能。博物馆是社会教育的主要力量之一,是区别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之外的第三种教育形式,它强大的实物教育资源以及特殊的教育方式是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由于历史功能侧重以及现有管理者和工作人员认知问题,导致其重要性被忽略,由此导致了学前儿童博物馆教育资源多但是课程资源建设进程缓慢以致于造成了社会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从学校角度来说,学校教育管理者以及教师也应该积极革新旧识,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都应该明确认清学校教育与博物馆教育优缺点,切实把博物馆教育课程系统开发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变被动为主动,没有条件积极寻求合作创造条件,积极主动地履行教育职能,把博物馆教育纳入到学校“正规”教育的体系中来,形成教育合力。
  (二)坚持科学规范的开发博物馆教育资源
  这既是博物馆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是针对当前博物馆课程资源开发秩序混乱无章,盲目低水平建设的解决策略。具体来说如下。
  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确保课程资源调研的科学性合理性。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要根据学前儿童阶段幼儿特点、课程资源开发特点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从幼儿身心健康以及个性发展需求为教育服务宗旨,有理有据的从众多的博物馆实物资源中选择合适的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与此同时,博物馆在学前儿童课程教育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要从博物馆自身条件出发,深入博物馆服务范围辐射的学校、社区以及行业进行深入调研,运用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理论,确保课程资源调研的科学合理。具体来说,其一,从课程资源理论出发,详细调研影响课程资源开发的要素情况,做好与当前学前儿童课程教育内容的对接,使博物馆学前儿童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具备思想性、实践性、情趣性以及安全性,做好定位。其二综合教师、幼儿幼儿家长、社区以及行业等的民意调查结果(包括调查对象认知程度、价值认同.支持程度、内容和方式、意见反馈等内容),从具体的民意调查中认清该教育资源课程开发的可行性。其三,其他评估结果。主要包括经费、社会条件、博物馆自身条件以及开展与学前儿童教育机构的合作条件等内容,调研目的是明确该资源教育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条件。   (三)加强馆园合作力度,充分发挥教育课程资源共建的优势
  1.深化馆园合作
  馆园合作是进行学前儿童博物馆课程资源开发建设的唯一途径,只有建立有效的馆园合作机制,才能使课程教育资源开发更切合实际需求,更有助于学前儿童的成长。
  首先,在课程资源调研环节,组建包括博物馆专家、儿童教育专家以及学校优秀教师在内的调研小组,通过专业能力的相互补充,确保调研、评估乃至于教材内容编写上的科学性。
  其次,在课程审查以及改进环节。有必要成立评审委员会,并确立各种形式的总结会议、交流会议等内容的会议制度。比如针对已有博物馆课程教育资源开发和使用的审查评估会议,确定在每学期开学前,由学校组织召开,会议主要内容包括对博物馆儿童教育资源课程资源使用情况、人员培训情况、各类活动以及经费落实等各个方面进行总结和评价,科学总结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使用状况,明确问题,并制定方案解决问题。
  最后,在教育课程设计开发环节。一方面要做好博物馆实物教育资源与学前儿童课程资源的有效衔接,另一方面还要从设计原则上确立与学科教育的融合性开发原则,做好统筹安排。博物馆课程教育资源利用是需要融入学校课程教育特点的社会教育资源开发活动,由此,必然需要与学校的“正规”课程系统进行对接。由此,在通过科学调研评估后,确立课程资源的实施方式,从不同教育阶段、不同教育学科以及不同教育时段进行全方位匹配,研究确定教育课程资源利用的各项制度,对接好学校课程教育的教学计划。比如不同教育时段,要把课堂教学、课前预习以及课后作业与活动三个层次进行匹配,在课堂教学环节,研究确定博物馆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間,或者建立针对学校教室教学的博物馆实物出借制度。在课后作业和活动环节,幼儿教师可以向学生以及学生家长通过网络平台推送相关内容的教育资源,或者组织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共同到博物馆现场参观。把博物馆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去。
  2.丰富学前儿童博物馆教育课程资源利用的形式
  博物馆教育课程资源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是学校教育资源开发的延伸,是一种“ 正规”教育的有效补充。针对当前博物馆在教育课程资源利用形式单一以及面向学前儿童课程教育资源内容的建设不高的形势和问题,从深化馆园合作的角度,我们应该积极创新课程教育资源的利用形式,有针对性地强化面向学前儿童的教育资源内容开发力度。对此,在馆园合作上,可以研究确定由学校组织的参观学习的形式,比如课前到博物馆参观,到博物馆进行课堂教学,进行具体的专题系统教育展览等。一方面要把学校教育课程资源与日常的博物馆活动进行衔接;另一方面要对接学校教育课程体系,完善博物馆实物出借制度,形成与学校教育对接的“流动”博物馆。与此同时,要组织专家团队,解决好学前儿童课程资源的相关问题,扩展博物馆在履行教育职能的范围和能力。
  此外,从政府角度来说,一方面要持续加强在政策、财政等的倾斜力度,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挥调控作用,发挥“中介”协调效应,积极主动地衔接好博物馆与幼儿园的合作交流机制,为博物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学校“正规”教育的有机融合提供帮助,确保政策的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周乃璧“行知思想”引领幼儿园“儿童博物馆”建设的践行之路[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1):99.
  [2]王国云,施茂萍.基于博物馆资源的校本课程开发[J].教学与管理,2018(20):22-24.
  [3]王兆.放下架子解公共教育“短板”[J].中国艺术,2018(7):30-37.
  [4]刘柳,张生汉.发挥博物馆在新时代的教育功能:以黄河博物馆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12):39-40.
  [5]姚春梅.论博物馆与青少年教育:以大庆博物馆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11):146-147.
其他文献
秦似,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的长子,原名王缉和,出生于广西博白,从小博览群书,自童年起就显露了文学天赋.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开始向桂林《救亡日报》投稿,开始启用笔名秦似,1
在“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理念的驱动下,影视后期制作技能大赛的参与面、成熟度、影响力等方面一年更比一年高。连环效应也蔚为为壮观,班级比武、系内竞赛、
期刊
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胰岛素分泌缺陷为特点的慢性进展性代谢性疾病. 目前临床上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的药物主要有胰岛素、磺酰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
一、词汇密度及本文研究理据Ure在1971年提出了词汇密度(lexical density),即篇章中的词项(lexical items)与篇章单词总量之比。国内许多学者借鉴Ure的观点,并将其计算方法直
正当西方一些国家担忧陷入经济衰退之时,2008年中国宏观调控的两大目标之一仍是防止经济发展由偏快转向过热.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日前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如果中国经济增长
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是一项重要环节.高中英语要求学生在听、说、读、写等基本要求上达到合格水平.其中高中英语阅读能力的学习要求,需要学生单词量充足、语言逻辑分析能力、
教师职业压力比较大,职业倦怠现象较为严重,心理健康水平也就会降低.文章以扬州市直10所初级中学为调查对象,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目前初中英语教师的职业压
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少父母都存在不可避免的焦虑情绪。“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究竟什么是输,什么是赢,很难界定。今天,我们从电影的角度来看看,关于孩子的成长,我们能受到怎样的启发。  推荐电影1:《起跑线》  内容简介  印度德里,一年一度的盛大“比赛”即将开始——幼儿园招生。一对年轻的中产夫妻,为了让女儿进入排名前5的幼儿园,可谓绞尽脑汁,甚至不惜牺牲名誉制造假身份,装扮穷人,以获取摇
期刊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TIA后脑卒中发病率及卒中致死率均明显增高。因此加强对TIA的研究,探讨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理
人们常常感慨说“人心不古”,甚至家具器物,也是窳薄大不如昔。殊不知几千年前古人已是如此感慨。《淮南子·泛论训》有曰:“古者人醇,工庞,商朴,女重。”  “醇”“庞”“朴”“重”这四个字意义的共同点是“大”。“庞大”“重大”显而易见,可以不论。“醇”训为“厚”。《文选·嵇康〈琴赋〉》:“旨酒清醇。”李善注:“醇,厚也。”上接《淮南子·泛论训》例,高诱有注曰:“醇厚不虚华也。”“厚”和“重”都意味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