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广西与东盟国家通过科技合作,可促进广西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广西要抓住机遇,建立科技合作服务体系和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科技合作信息环境和科技合作基地,完善与东盟国家科技合作的支撑体系。
关键词:广西;东盟国家;科技合作;模式;支撑体系
作者简介:梁文捷(1969-),女,广东省罗定市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区域金融。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广西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推进,为广西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科技合作是广西与东盟国家开展经济合作的先导,通过科技合作,可促进广西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有利于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促进广西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一、开展科技合作的模式及实现方式
针对广西实际和东盟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广西与东盟国家科技合作应主要选择以下4种模式:一是政府间合作,由政府主管部门组织的双边或多边科技合作,签订政府间科技合作协议或备忘录;二是民间科技合作,由企业或科研单位基层业务单位通过各种外事活动、科技洽谈等活动确立合作项目;三是在国际基金会或非政府组织(NGO)的资助下,由企业或科研单位通过定向合作和自由申请的途径达成项目合作;四是由合作各方通过协商并投入相当的财力、人力和物力共建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等合作平台与载体。
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方式有多种,主要包括:技术合作项目(含技术援助项目)与国际相关团体合作开展考察性项目、合作建立科技应用示范园、相互进行科技考察、科技人员交流、接受进修生、技术出口、建立科技创业中心、参加国际科技会议、开展以产业发展为目的的科技合作等。具体方式如下:(1)智力交流。在包含着开展学术交流与技术推广工作的内容的技术合作项目中,体现与突出了智力的交流。其他的智力交流的形式还包括互派专家长期工作交流、专家短期讲学与科技指导等。(2)技术合作项目。根据两国政府及研究机构签订的科技合作协议或备忘录,双方分别提供技术研究的平台,为实现各自具体的技术发展目标而合作。在技术合作项目中有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目的,但基本途径是通过技术发展或技术成果的新应用来取得。(3)派出科技考察员与访问学者到国外研究机构的研究访问,既可作为技术合作项目的前期或中期环节,还可以作为独立的合作项目。(4)人才培训。(5)一些科技含量大、带有观察探索性质的科技展览活动。(6)技术出口项目。技术出口是科技成果产业化、国际化以及科技人员走向国际舞台的重要途径之一。(7)建立科技创业中心。这种合作模式的典型例子是由中国科技部下属的火炬高科技产业发展中心与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DB)双方合作,在新加坡建立的“中国高技术企业创业中心”。
二、广西与东盟国家科技合作的支撑体系
(一)建立科技合作服务体系
1.建立科技服务机构。给本地的企业、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提供国外经济、技术、贸易供求信息和中介服务,对开展对外技术和贸易活动的重点项目的提供国际经营方面的服务。
2.建立科技合作项目申报信息网。开展科技经济技术合作,发挥各级地方政府的作用,重点是项目申报与项目管理。为了使合作项目能够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提高项目申报与管理的质量,要由科技主管部门加强培训、交流和信息沟通工作,向广大企业和科研机构普及国际科技合作所需的知识,突出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3.做好出口技术的筛选工作。对技术出口项目进行筛选的标准主要有两条,一是具有本地技术优势、市场前景较好的技术、鼓励出口、扩大宣传;二是出口不损害当地企业发明创造的积极性。
4.建立数据库,加强项目管理。国际科技合作与对外交流日益增多,可运用现代化技术建立“科技外事数据库”来对各种合作和联系进行动态、综合管理。数据库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国内外专家名片档案、已达成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档案、技术出口项目档案、招商引资项目档案、各国的科技政策法规等,并形成系统。数据库具有编辑、查阅等功能,网络便于有关人员查找、查询资料。
(二)科技合作信息环境建设
广西是我国面向东盟国家经济技术合作的“桥头堡”,建设一个信息枢纽,推广两大信息应用系统,开发7个基本数据库,重点发展五大信息行业。
(三)科技合作基地建设
建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对广西开展与东盟国家的科技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依托南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培育和建立广西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并发挥高新技术产业集中、机制活、信息快、人才多的条件,积极引导鼓励园区内的企业开拓东盟市场,加快园区的国际化进程。利用广西的大学科技园、软件园以及各类经济技术、现代农业、生物资源等园区,择优选择一批科研强、出口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贸”联合机制,充分运用其有利条件,在机制、政策、人才等方面引导和扶持企业。
(四)科技合作人才支撑体系建设
加强与东盟国家的科技交流与合作,面向东南亚市场,发挥广西小语种优势,加强小语种外语人才的培养,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挖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培育人才的潜力,逐步建立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一定专业技术基础以及懂外贸、善于开拓国际市场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开发人才市场,利用市场配置人才资源,吸纳各方力量,从国内外引进急需的相关人才。
参考文献:
[1] 陆艳.加强与东盟国家科技合作交流为振兴广西经济注动力[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1,(07).
[2] 范小俊.构建广西—东盟农业科技合作平台的思考[J].东南亚纵横,2005,(08).
关键词:广西;东盟国家;科技合作;模式;支撑体系
作者简介:梁文捷(1969-),女,广东省罗定市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区域金融。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广西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推进,为广西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科技合作是广西与东盟国家开展经济合作的先导,通过科技合作,可促进广西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有利于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促进广西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一、开展科技合作的模式及实现方式
针对广西实际和东盟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广西与东盟国家科技合作应主要选择以下4种模式:一是政府间合作,由政府主管部门组织的双边或多边科技合作,签订政府间科技合作协议或备忘录;二是民间科技合作,由企业或科研单位基层业务单位通过各种外事活动、科技洽谈等活动确立合作项目;三是在国际基金会或非政府组织(NGO)的资助下,由企业或科研单位通过定向合作和自由申请的途径达成项目合作;四是由合作各方通过协商并投入相当的财力、人力和物力共建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等合作平台与载体。
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方式有多种,主要包括:技术合作项目(含技术援助项目)与国际相关团体合作开展考察性项目、合作建立科技应用示范园、相互进行科技考察、科技人员交流、接受进修生、技术出口、建立科技创业中心、参加国际科技会议、开展以产业发展为目的的科技合作等。具体方式如下:(1)智力交流。在包含着开展学术交流与技术推广工作的内容的技术合作项目中,体现与突出了智力的交流。其他的智力交流的形式还包括互派专家长期工作交流、专家短期讲学与科技指导等。(2)技术合作项目。根据两国政府及研究机构签订的科技合作协议或备忘录,双方分别提供技术研究的平台,为实现各自具体的技术发展目标而合作。在技术合作项目中有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目的,但基本途径是通过技术发展或技术成果的新应用来取得。(3)派出科技考察员与访问学者到国外研究机构的研究访问,既可作为技术合作项目的前期或中期环节,还可以作为独立的合作项目。(4)人才培训。(5)一些科技含量大、带有观察探索性质的科技展览活动。(6)技术出口项目。技术出口是科技成果产业化、国际化以及科技人员走向国际舞台的重要途径之一。(7)建立科技创业中心。这种合作模式的典型例子是由中国科技部下属的火炬高科技产业发展中心与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DB)双方合作,在新加坡建立的“中国高技术企业创业中心”。
二、广西与东盟国家科技合作的支撑体系
(一)建立科技合作服务体系
1.建立科技服务机构。给本地的企业、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提供国外经济、技术、贸易供求信息和中介服务,对开展对外技术和贸易活动的重点项目的提供国际经营方面的服务。
2.建立科技合作项目申报信息网。开展科技经济技术合作,发挥各级地方政府的作用,重点是项目申报与项目管理。为了使合作项目能够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提高项目申报与管理的质量,要由科技主管部门加强培训、交流和信息沟通工作,向广大企业和科研机构普及国际科技合作所需的知识,突出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3.做好出口技术的筛选工作。对技术出口项目进行筛选的标准主要有两条,一是具有本地技术优势、市场前景较好的技术、鼓励出口、扩大宣传;二是出口不损害当地企业发明创造的积极性。
4.建立数据库,加强项目管理。国际科技合作与对外交流日益增多,可运用现代化技术建立“科技外事数据库”来对各种合作和联系进行动态、综合管理。数据库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国内外专家名片档案、已达成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档案、技术出口项目档案、招商引资项目档案、各国的科技政策法规等,并形成系统。数据库具有编辑、查阅等功能,网络便于有关人员查找、查询资料。
(二)科技合作信息环境建设
广西是我国面向东盟国家经济技术合作的“桥头堡”,建设一个信息枢纽,推广两大信息应用系统,开发7个基本数据库,重点发展五大信息行业。
(三)科技合作基地建设
建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对广西开展与东盟国家的科技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依托南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培育和建立广西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并发挥高新技术产业集中、机制活、信息快、人才多的条件,积极引导鼓励园区内的企业开拓东盟市场,加快园区的国际化进程。利用广西的大学科技园、软件园以及各类经济技术、现代农业、生物资源等园区,择优选择一批科研强、出口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贸”联合机制,充分运用其有利条件,在机制、政策、人才等方面引导和扶持企业。
(四)科技合作人才支撑体系建设
加强与东盟国家的科技交流与合作,面向东南亚市场,发挥广西小语种优势,加强小语种外语人才的培养,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挖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培育人才的潜力,逐步建立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一定专业技术基础以及懂外贸、善于开拓国际市场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开发人才市场,利用市场配置人才资源,吸纳各方力量,从国内外引进急需的相关人才。
参考文献:
[1] 陆艳.加强与东盟国家科技合作交流为振兴广西经济注动力[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1,(07).
[2] 范小俊.构建广西—东盟农业科技合作平台的思考[J].东南亚纵横,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