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辍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kuhen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尤其是市场经济的运行,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出现了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的情况。在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不少“空巢”家庭和“留守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情况也显得较为普遍。农村初中生辍学问题是急需关注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主要结合社会转型时期中国教育的特点,以亳州地区农村中学辍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家庭、学校及辍学学生本人的走访调查,着重探讨在当前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亳州地区农村教育中出现的初中生辍学现象,结合有关文献的理论知识,通过对其形成的家庭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以及学校教育因素等作深入地调查与分析。
  【关键词】农村 初中生 辍学 调查
  
  一、问题的提出及现状调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逐渐普及,农村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绩,在发展初等教育和扫除文盲方面,取得十分显著的成就。然而,也应该看到,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教育改革始终是服从并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教育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受到功利主义的影响,学生和家长心中的成功,管理者、教育者眼中的利益,都不期然地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染上了急功近利的色彩,并且助长了社会精神文化的粗俗化。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近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因此,农村有着巨大的人才潜力,农民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决定了我国的整体国民素质和竞争力。在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成员阶层迅速发生了分化,地区差距急速拉大,而针对这种分化的有效社会保障和教育服务体系却没有同时建立起来。结果,在成功实现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顺利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同时,原有的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局面,不仅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表现在学校教育上,广大农村地区、欠发达地区的义务教育相对滞后。在农村,中学生辍学、流失率仍然较高,初中生辍学率上升。就拿笔者的家乡亳州地区来说,一直是全省最贫困落后的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亳州地区的剩余劳动力出现了大规模的城市转移,在农村出现了不少“空巢”家庭和“留守儿童”,出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问题。虽然政府对农村教育一再加大重视和投入,但是中学生辍学现象居高不下。初中生辍学的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又急需关注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教育部长周济表示“新时期的初中生辍学问题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针对亳州地区农村初中生辍学问题,笔者在2008年2月份对亳州市周边农村初中及村庄开展了广泛的问卷调查和走访,涉及对象包括辍学学生本人、家长、在校教师及有关领导。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86份,有效率为86%,其中教师29人,占34%,辍学学生50人,占66%。实际调查情况反映,近70%的教师在关于初中生辍学率这个问题的回答是10%~20%,但据一位学校负责人透露,我市部分农村地区的初中生辍学率实际高达30%以上,这远远高于国家规定的3%范围。可以说,农村中学生辍学现象,不仅是对我国教育事业的严峻挑战,更是是对创建和谐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严峻挑战。如果不采取措施加以制止,不仅影响到“普九”和“普高”的顺利实施,而且对整个民族素质和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也会造成无可估量的损失。
  针对上述亳州地区农村出现的初中生辍学现象,本文将从家庭、社会、学校、学生自身四个方面来探讨其形成的原因。
  
  二、亳州地区农村初中生辍学的原因分析
  
  事实证明,导致初中生辍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对亳州地区农村的走访调查,可以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
  1.家庭因素
  家庭作为与社会发生交换、收入、支出关系的最基本的经济单位和社会细胞,是孩子赖以生存和依附的经济实体。家庭主要成员是孩子觉悟提高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环境的优劣和家庭成员素质的高低,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调查数据显示,中学生辍学有近30%的因素是家庭原因造成的。家庭的经济状况和家庭成员的教育价值观对孩子是否受教育和受多大程度教育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1)家庭经济状况对孩子的影响。就家庭的影响因素来说,经济状况已不是导致孩子辍学的主要因素,因为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亳州地区的绝大多数农民家庭都有能力承担起中学费用,大部分农民对孩子的上学还是比较支持的。通过走访得知,大部分父母都表示只要孩子愿意上学,他们就是打工、借钱也会供子女上学的。但也有个别孩子无法完成初中的学业是由于经济原因造成的。作为农民,农作物是主要的经济来源,除去农业支出和家庭生活的消费,所剩下的资金是非常有限的,如果家里遭遇天灾人祸或疾病,会使一个原本还可以的家庭变得一贫如洗,甚至债台高筑。
  (2)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孩子的影响。通过对在校学生和辍学学生父母的文化程度比较看出,父母文化程度高的子女辍学率较低,而父母文化低的子女辍学率较高。父母文化程度的高低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孩子受教育状况。第一,文化程度高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期望也越高,对孩子教育目标越明确,当问到“你是否希望孩子上学时”,几乎100%的家长都给予了肯定的回答,但当进一步问到“希望孩子读到什么程度时”,家长水平的差异就显示出来了,有的家长深知掌握知识对孩子以后走向社会的重要性,不惜重金把孩子送到条件师资设施好的学校,甚至送到市里读书,而有的父母就对孩子的学习报着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只要认识几个字就够了。生活在这样家庭环境下的孩子容易辍学。第二,文化水平越高的家长对教育的评价越高,正如对子女接受教育的期望一样,绝大多数家长对子女接受教育的重要性给予了肯定。但相比较而言,文化水平低的家长可能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犹豫态度或给予教育以较低的价值评价。在走访调查中,有一个农民家庭五个孩子都在读书,其中四个在读大学,都是相当好的大学,如安徽师范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最小的女儿也在当地的重点高中读高二,成绩也相当的棒,考大学肯定不成问题。在农村,如果村里出一个大学生,已经是很值得自豪的事了,但一个家庭出了四名大学生,实在很少有的。通过深入了解得知,该家庭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父母都是高中毕业,虽然是农民,但经常在外做点生意,深知掌握知识的重要性,对子女的教育问题比较关注,不仅在精神上鼓励孩子,而且还提供较好的学习环境,即使在经济比较困难时期,父母还是坚持把孩子送到市里的重点中学读书。
  2.社会因素
  (1)社会招工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改革,个人与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受物质和金钱的诱惑,以及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少学生纷纷放弃学业而外出打工。在问及辍学学生不上学了干什么时,90%以上的回答都是外出打工,只有极个别的闲散在家。在亳州地区还普遍存在着非法招用童工的现象,笔者于3月2日参观了亳州市的一个毛衣厂,里面90%的都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有近20%的都是年龄未满18周岁的孩子。此外,有的建筑工地、理发店、饭店里都能发现未成年人打工的身影。
  (2)“读书无用论”思潮的影响。对一些家长,特别是对那些只图眼前经济利益,看不到教育的长远作用的家长而言,具有极大的影响。在走访调查中,有一个家庭,虽然条件非常优越,家里不仅有两层的小洋楼,而且还有摩托车,其父亲虽然不识字,但作为一名老工人每月都有近千元的工资,却不舍得给孩子付每学期二百来元钱的学费,孩子初一还没念完就辍学了。问其原因,他反问:“读书有什么用?自己没进过一天学堂,不照样活得潇潇洒洒?”
  (3)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也是导致一些学生辍学的重要原因。随着国家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和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大中专毕业生不再由国家统包统分,一些农村的家长看到孩子读了大学之后仍然“跳不出农门”时,就使得对中考寄予了殷切希望的农民和农村学生对前途产生重重疑虑,从而导致一部分学生辍学。此外,长期以来的城乡差异,使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人们向往城市生活,而能“跳出农门”从而改变其子女命运的最现实手段,便是让孩子受教育。正是在这一希望的支持下,不少农民节衣缩食、咬紧牙关供应子女上学,但当看到子女学习成绩不好而升学无望时,便认为继续供应子女不划算了,于是转而将虽未成年,但毕竟能创造一点经济收益的孩子投入到劳动中。这样做即使不能创造经济效益,但至少不再付出,因而宁愿让其呆在家里辅助家务,也不愿再供应其上学。此外,由于我国由原来的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取消了原有的铁饭碗式的分配工作制度,有的学生刚就业就下岗,所以,一部分农村家庭“跳出农门”的思想破灭了,认为辛辛苦苦上了那么多年学,钱也没少花,最后还是给人家打工,从而导致家长不但不劝已辍学的子女上学,反而劝他们别上了。所以,学生会随大流而导致辍学。
  3.学生因素
  在过去,家庭经济困难一直是导致初中生辍学的首要原因,但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得知,目前初中生辍学的首要原因是学生本人不愿意上学。在我们走访过的家庭中,有一些家庭的经济状况在当地已相当不错,不仅有新盖的房屋,而且家里也有固定的收入。在辍学学生中,普遍地表现出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厌学现象。对导致初中生辍学的相关因素研究表明,学生厌学现象相当严重,据家长和学校老师反映,在校生中有近一半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厌学情绪,造成初中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有:
  (1)受朋友或邻里孩子的影响。在问卷中,关于初中生辍学的原因中,近80%的辍学学生都选择辍学是因为朋友或同学不上学了这一选项。在村子中,我们随处可以碰到三五成群的辍学青年聚集在一起,或在打牌或在闲逛,有的是从外地打工回来过春节,而有的是辍学闲散在家。在采访一位刚刚辍学不到两个月的孩子的父亲时,他很无奈地说拿孩子没办法,是不让孩子上么?家里有的是钱,交了学费让他读书,但半路上他却逃学,偷偷跟那些不读书的人混在一起,再发展到以后干脆不去上学了,父母不可能寸步不离地跟着他呀,该讲的道理都说了,孩子就是不愿意上学有什么办法?想送孩子去参军,但学历又不够。
  (2)由于自身成绩差而产生厌学情绪。在调查中发现,80%以上的辍学生是差生,学习困难、吃力是辍学学生的普遍反映。据老师反映,由于小学基础差,升入中学后学习感到吃力,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由厌学而导致逃学、辍学。造成孩子基础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亳州地区而言,一方面,由于父母受打工浪潮的影响,父母纷纷外出打工,留守子女无人照管,而初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表现为对外界的好奇心强、自控力差,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进入中学后所面对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令孩子感到很难适应。在农村,小学一般都是在村里读的,而进入初中大部分孩子却要到几里甚至十几里外的镇子上读书,这使他们很难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此外,少数教师水平低,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大部分教师都没接受过师范教育,激发不出学生的潜力和积极性。由此观之,师资力量弱也是学生厌学的一个主要原因。
  4.学校因素
  在所有的走访调查中,几乎都有一部分家长和学生埋怨说:“上学如同蹲监狱”,笔者认为,造成厌学直至辍学的客观原因中,很大程度上是学校教育的失败。就学校方面来看,导致初中生辍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这点突出表现在农村学校上,一方面,学校的内设不足,教学实验、活动场地和器材不配套,学生的智力和潜能得不到充分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得不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校舍不足,班额过大,教师辅导跟不上,转化无望造成辍学。此外,由于亳州地区基础教育长期投入不足,因此,伴随着办学条件差的另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教师待遇偏低,队伍不稳定。再者,由于亳州地区农村教师素质低对教学内容把握不当,缺乏深刻的理解,教学方法呆板、单调,加上缺乏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使学生感到学校生活枯燥乏味,最终从厌学走向辍学。
  (2)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教学水平低。尤其表现在小学阶段,据教育局的相关人员透露,在亳州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学校教师严重缺乏,仅观堂一个镇子就缺一百多名教师。一方面,学校缺少教师;另一方面,优秀的师范毕业生又进不来。有关人员说是由于政府没有钱发工资,任用那些正规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要付更多的工资,所以作为学校宁愿聘用一些廉价的代课教师,代课教师的学历通常都是初中到高中水平,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而且大都肩挑教育和生产两副重担,奔走于田间地头和课堂之间。由于待遇低,一个月才三四百元钱,从而大大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于是,学生流失和教师流失成正比地相互影响,形成了恶性循环的怪圈。此外,由于农村待遇低,一些大中专师范毕业生不愿到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农村中小学任教,有能力的教师也纷纷流向城市或外地条件好的学校或另谋高就,到收入高的行业及工作条件好、个人发展快的部门。农村教师除数量不足外,学科结构也不合理,如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教师充足,而体育、音乐、美术教师严重不足,基本都是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更有一些教师不仅教学水平低,而且教学方法简单粗暴,对学生缺乏爱心、耐心和责任心,从而导致了学生的辍学。在调查的辍学学生中,其中不少曾受到过老师的惩罚。
  (3)“应试教育”仍占主流。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指导下,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变成了分数的全面发展,在各省实行统一的中考制度下,更是把农村的中小学生引上了“应试”的道路。主要表现为重视智育,轻视德育和体育;重视考试科目,轻视非考试科目;重视优等生,忽视其他学生。大部分农村中学都按学生成绩分班,那些重点班配的都是优秀教师。此外,由于课程和教学内容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设计的,课程设置基本上是与中考科目相对应的,起点高、难度大、内容多等城市化倾向严重,脱离了农村实际,使得学校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学生若成绩不好,“跳出农门”无望,就面临“文不能文,武不能武”的尴尬局面,致使许多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兴趣大为降低,从而导致部分学生辍学流失。
  
  参考文献:
  [1]高长舒.湖北贫困地区学生重读辍学研究[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2]杨润勇.小康地区农村初中辍学现象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3]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05-29.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研究生)
其他文献
我国少数民族中小学三语教学是在双语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语言教育系统。由于各地经济、文化等发展的不平衡,“三语”教学形式有着一定的差异,其复杂性突出表现在多学一门课的外语教学方面,需要加以探讨。  少数民族 中小学 双语教学 三语教学 外语教学  目前,全国有1万多所学校使用21个民族的文字开展民、汉双语教学,部分民语学校还在积极开展“三语”(民族语、汉语和外语)教学实验。然而,由于我国各地经
女性问题,是关系社会文明的重要问题。中国文化革命主将鲁迅,对女性问题始终给予极大的关注。故其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封建社会的女性形象。通过描写她们一生悲惨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宗法制的种种罪恶,愤怒地控诉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作者在同情她们的命运,关注她们的生活的同时,也为她们的解放道路作了深层次的探索。  个性解放 社会解放 女性意识  《伤逝》是鲁迅一生中唯一一部描写青年婚姻和恋爱的小说。主人公
[摘要]: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武汉农民工回流人数不断增多,2009年春节达到最高峰3.83万人。因此,武汉市返乡农民工权益损失原因探究,对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以及对武汉市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作用。通过问卷调查和文献查阅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本文从制度、经济和社会三个角度分析武汉返乡农民工权益损失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返乡农民工 权益
[摘要]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的不断修正,更需要具有高层次知识素养的教师,需要综合素质好的教师,需要前沿信息较丰富的教师,需要实践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因此,探讨多元化的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应是多样和有成效的。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实践教学 能力培养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这是教育界的共识。面向新世纪、面向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成为
[摘要] 独立学院在建校之初由于自身资金的限制,在实习基地的投入上严重不足,甚至没有独立的实验室。要改变这种现状,独立学院必须增加实验课时,建立配套的实验室,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独立学院可在各董事单位建立实习基地和实验室,也可以和附近其他高校共建、共享实验室,使学生的实习、实训、实践更加贴近实际,体现办学特色。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实习基地 实验室建设  独立学
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德育教育,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班主任,更是肩负班级日常管理和德育工作的重要职责。班主任如何利用课堂对学生做好德育教育,笔者从班主任开展主题教育课的必要性、如何开展主题教育课两方面阐述。  德育教育 主题教育课 班主任 学生  素质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是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其主渠道是课
摘要:“真实、质朴、和谐”的原生态课堂是自然生成的,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美。从音乐课堂要真不要假、音乐课堂应实不应虚、音乐课堂宜简不宜繁三个方面,对音乐“原生态”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音乐课堂教学 “原生态” 真实 质朴 纯净 自然  “原生态”,一种新生的文化名词,最近广泛地流传于各种媒体之间。人们对原生态非常喜爱,原因就在于她的真实与质朴、纯净与自然。那么,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呢?当我们静下
Abstract: There is a natu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 and language. Language reflects how the people of a nation form the unique way of life and the way of thinking. Therefore, English teaching ne
[摘要]针对目前中职学生思想行为的现状与问题,探讨如何通过《Photoshop》学科的教学特点寓德育于教学中,使学生学到知识和本领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受到正确思想和科学理论的熏陶,获得健康成长,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中等职业人才。  [关键词]《Photoshop》教学 中职学生 德育    教書育人,在教书中育人,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责任,是教师职业本能的体现。教书先育人,若管教不管导,教书不育人,则严重
[摘要]一直以来,大学生培养模式的创新在提升大学生培养质量方面成效显著,但此方面的探索仍局限于教育体系内部,对于社会资源参与大学生的培养较少涉及开发。本文以政府—高校模式为例,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论证了“社会导师制”这一社会参与大学生培养的新模式是“多赢”的;并在此基础上,对“选、配、育、带、评、改”等环节进行了细致思考,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项目运作方案。  [关键词]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