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机行业国内第一、亚洲第二、全球第三的研祥集团,投资5亿元在高新区建设研发基地和区域总部;韩资总投资1.01亿美元在西部最大的第一个生产基地在高新区已开工;世界500强美国霍尼韦尔确定在高新区投资进行商飞C919大客飞控系统研制……
近年来,行业产业“巨无霸”的集体行动,成为西安高新区招商引资“独特”的缩影。统计数字显示,高新区连年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速,其中,招商项目的贡献率超过10个百分点,这也是高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动力。
据西安高新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在即将召开的第十五届西洽会上,西安高新区积极“备战”,目前各项工作基本准备就绪,计划在西洽会招商项目94个,融资额将超过500亿元。
其中,拟招商的94个项目涉及电子信息、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高新区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特点。与以往的“区域招商”不同的是,近年来,高新区逐渐向以产业和产业链为主导的“专业选商”转变。
招商推动力
重大项目招商取得新突破
25万盆鲜花、放置“引导牌”方便外地客商外出、四块大型LED屏将滚动播放高新区的形象宣传片……在本届西洽会上,这些更加新颖、科技的手段将被运用,展示不一样的高新区。
“本届西洽会西安高新区在108平方米的展台上,精挑细选的10家区内科技企业将展示高新技术产品。截至目前,高新区已邀请外商近200人。”上述负责人表示。
2011年是西安高新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三步走”战略第二阶段的起步之年。随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和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启动实施,西安高新区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同时,复杂的经济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也给高新区的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高新区连续多年保持年均30%以上的经济增速,其中招商引进的新项目对全区经济的贡献率超过了10个百分点。在今年高新区启动“十二五”确定的“3551”
招商引资计划中,将继续强化“招商第一”的理念,围绕主导产业,以完善产业链和壮大产业集群为目标,采取重点招商、内涵式招商、市场化招商、以商引商、品牌招商等多项举措,重点引进研发高端制造业以及通信、软件与服务外包、光伏与LED、总部经济、金融类的好项目、强项目入区。
同时,将借助现有资源开展“嫁接型”招商,加大对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和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配套企业的引资力度,延伸产业链条,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西洽会大会召开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最后关头更不能松懈,各小组要全力以赴,使本届西洽会成为高新区参会水平更高、签约项目更亮、招商效果更好的一次盛会。”在日前召开的高新区第十五届西洽会的第四次筹备会上,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杨仁华这样要求。
高新智慧
创新招商引资模式
今年是高新区成立20周年。按照“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今年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营业收入突破520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3398亿元;投资固定资产增长28%;实际利用内资增长3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8%……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招商引资、园区环境、配套设施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在全球范围内聚集更多优势产业资源,加强、加快区域发展成为西安高新区发展的不二法则。在“决定着区域发展定位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的思考上,高新区通过创新招商引资模式,成为高新区引进高端产业、打造特色集群的重要手段。
自去年以来,高新区开始了创新招商模式的探索,“产业链、产业集群、融合联動、总部经济”,这些术语成为了高新区招商重点和招商机制创新词频最高的话语。
围绕国家新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定向招商;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完善和延伸产业链招商;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机遇实施产业承接招商;培育税源吸引总部经济招商;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对占用资源少的创新型服务业招商;以完善园区环境进行配套类项目的针对性招商……把以往的“区域招商”变为以产业和产业链为主导的“专业选商”,这是高新区近年来招商模式的一大转变。
这意味着高新区招商团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对特定产业链的核心资源进行整合、选择,突破了区域限制,明晰了产业链各环节主导突破点和方向。同时,变“招商”为“选商”,体现了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高新勇气”、“高新智慧”。
园区承载力
加快板块开发建设
按照国际高新的定位,高新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速度推进、高标准改造,不断完善老区城市综合功能。通过加快新区开发与城中村改造,拉开园区建设时序,快速提升高新区发展经济的承载力。
“要重视产业链的完善与拓展,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促进产业集群聚合。”西安市委常委、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赵红专在谈到高新区招商工作时说到。
他认为,加强产业配套能力,把能够完善产业链的关键企业和研发、高端制造以及通信、软件与服务外包、光伏与LED、总部经济、金融等类项目作为招商重点,从而使西安高新区在一些特有的产业领域尽快形成竞争优势,这对全省全市都具有重大意义。“对国内外行业重点企业,要主动出击,上门洽谈,运用组团招商、网上招商、联合招商、代理招商、借助中介机构招商等方法,在大项目引进、大项目带动上取得新突破,打造具有高新区特色的优势产业。
据统计,2010年,高新区实现营业收入4008.84亿元,增长30.3%;实现进出口总额51亿美元,增长56%,占到全市的一半左右。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18.47亿元,增长40.2%。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和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206亿元,占园区总收入的比重超过了80%。企业规模日益壮大,全区营业收入过百亿元企业达到10家,过50亿元企业达到16家,过10亿元企业达到59家,过亿元企业达到253家。平均每天引资8600万元。几乎每天引进的资金,都能够组建一家大型企业。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企业与企业互相促进,产业与产业之间互为环境,成为高新区产业聚合、聚变的重要特色。其间八大产业集群所产生的聚合效应,成为“以商引商”的重要基础,也是由“产业聚集”到“产业聚焦”的重要“聚焦点”。
做大主导产业、抢位先导产业,变“追赶战略”为“引领战略”,抓新兴产业的高端前沿,打造在全球、全国几个产业领域处于领先水平的产业集群,这才符合世界一流园区的发展目标和定位。
迅速崛起的主导产业集群,也呈现出众多产业聚焦点。在高新区,主导产业营业收入占全区80%,在区域产业布局上呈现出“二八现象”和“马太效应”。
今年,高新区会尽快启动一批大的项目,实现向南、向西、向北三个方向拓展:向南,要重点打造木塔商务区、锦业路商务区、长安通信园商务区、草堂商务区,形成组团开发;向西,重点打造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区,沿沣河建设高科技和新兴产业研发基地;向北,实现与沣渭新区的融合发展,重点打造建设六村堡工业园区和斗门工业园区。确保全年新开工产业开发、基础设施、环境提升及技改项目不少于100个,其中产业类项目不少于50个,全年竣工投产的项目不少于40个。力争全年完成基本建设投资319亿元,新开工面积30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00万平方米,争取全年报批土地10000亩以上。
高新区要以重大板块开发为支撑,加快软件新城、长安通讯产业园、草堂基地和梁家滩国际村等13个重点板块的征地拆迁、市政配套建设进度。要确保美光、华新丽华、华为、比亚迪、法士特、炬光科技、坚瑞消防等一批产业类、研发类重点项目建设;要加快木塔区域城改步伐,抓紧启动集商务办公、文化休闲多功能于一体的国际化城市综合体建设;要确保创业新大陆的改造全面启动,打造高新区企业总部基地的新地标。
《城市经济导报》
近年来,行业产业“巨无霸”的集体行动,成为西安高新区招商引资“独特”的缩影。统计数字显示,高新区连年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速,其中,招商项目的贡献率超过10个百分点,这也是高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动力。
据西安高新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在即将召开的第十五届西洽会上,西安高新区积极“备战”,目前各项工作基本准备就绪,计划在西洽会招商项目94个,融资额将超过500亿元。
其中,拟招商的94个项目涉及电子信息、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高新区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特点。与以往的“区域招商”不同的是,近年来,高新区逐渐向以产业和产业链为主导的“专业选商”转变。
招商推动力
重大项目招商取得新突破
25万盆鲜花、放置“引导牌”方便外地客商外出、四块大型LED屏将滚动播放高新区的形象宣传片……在本届西洽会上,这些更加新颖、科技的手段将被运用,展示不一样的高新区。
“本届西洽会西安高新区在108平方米的展台上,精挑细选的10家区内科技企业将展示高新技术产品。截至目前,高新区已邀请外商近200人。”上述负责人表示。
2011年是西安高新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三步走”战略第二阶段的起步之年。随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和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启动实施,西安高新区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同时,复杂的经济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也给高新区的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高新区连续多年保持年均30%以上的经济增速,其中招商引进的新项目对全区经济的贡献率超过了10个百分点。在今年高新区启动“十二五”确定的“3551”
招商引资计划中,将继续强化“招商第一”的理念,围绕主导产业,以完善产业链和壮大产业集群为目标,采取重点招商、内涵式招商、市场化招商、以商引商、品牌招商等多项举措,重点引进研发高端制造业以及通信、软件与服务外包、光伏与LED、总部经济、金融类的好项目、强项目入区。
同时,将借助现有资源开展“嫁接型”招商,加大对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和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配套企业的引资力度,延伸产业链条,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西洽会大会召开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最后关头更不能松懈,各小组要全力以赴,使本届西洽会成为高新区参会水平更高、签约项目更亮、招商效果更好的一次盛会。”在日前召开的高新区第十五届西洽会的第四次筹备会上,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杨仁华这样要求。
高新智慧
创新招商引资模式
今年是高新区成立20周年。按照“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今年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营业收入突破520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3398亿元;投资固定资产增长28%;实际利用内资增长3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8%……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招商引资、园区环境、配套设施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在全球范围内聚集更多优势产业资源,加强、加快区域发展成为西安高新区发展的不二法则。在“决定着区域发展定位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的思考上,高新区通过创新招商引资模式,成为高新区引进高端产业、打造特色集群的重要手段。
自去年以来,高新区开始了创新招商模式的探索,“产业链、产业集群、融合联動、总部经济”,这些术语成为了高新区招商重点和招商机制创新词频最高的话语。
围绕国家新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定向招商;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完善和延伸产业链招商;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机遇实施产业承接招商;培育税源吸引总部经济招商;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对占用资源少的创新型服务业招商;以完善园区环境进行配套类项目的针对性招商……把以往的“区域招商”变为以产业和产业链为主导的“专业选商”,这是高新区近年来招商模式的一大转变。
这意味着高新区招商团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对特定产业链的核心资源进行整合、选择,突破了区域限制,明晰了产业链各环节主导突破点和方向。同时,变“招商”为“选商”,体现了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高新勇气”、“高新智慧”。
园区承载力
加快板块开发建设
按照国际高新的定位,高新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速度推进、高标准改造,不断完善老区城市综合功能。通过加快新区开发与城中村改造,拉开园区建设时序,快速提升高新区发展经济的承载力。
“要重视产业链的完善与拓展,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促进产业集群聚合。”西安市委常委、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赵红专在谈到高新区招商工作时说到。
他认为,加强产业配套能力,把能够完善产业链的关键企业和研发、高端制造以及通信、软件与服务外包、光伏与LED、总部经济、金融等类项目作为招商重点,从而使西安高新区在一些特有的产业领域尽快形成竞争优势,这对全省全市都具有重大意义。“对国内外行业重点企业,要主动出击,上门洽谈,运用组团招商、网上招商、联合招商、代理招商、借助中介机构招商等方法,在大项目引进、大项目带动上取得新突破,打造具有高新区特色的优势产业。
据统计,2010年,高新区实现营业收入4008.84亿元,增长30.3%;实现进出口总额51亿美元,增长56%,占到全市的一半左右。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18.47亿元,增长40.2%。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和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206亿元,占园区总收入的比重超过了80%。企业规模日益壮大,全区营业收入过百亿元企业达到10家,过50亿元企业达到16家,过10亿元企业达到59家,过亿元企业达到253家。平均每天引资8600万元。几乎每天引进的资金,都能够组建一家大型企业。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企业与企业互相促进,产业与产业之间互为环境,成为高新区产业聚合、聚变的重要特色。其间八大产业集群所产生的聚合效应,成为“以商引商”的重要基础,也是由“产业聚集”到“产业聚焦”的重要“聚焦点”。
做大主导产业、抢位先导产业,变“追赶战略”为“引领战略”,抓新兴产业的高端前沿,打造在全球、全国几个产业领域处于领先水平的产业集群,这才符合世界一流园区的发展目标和定位。
迅速崛起的主导产业集群,也呈现出众多产业聚焦点。在高新区,主导产业营业收入占全区80%,在区域产业布局上呈现出“二八现象”和“马太效应”。
今年,高新区会尽快启动一批大的项目,实现向南、向西、向北三个方向拓展:向南,要重点打造木塔商务区、锦业路商务区、长安通信园商务区、草堂商务区,形成组团开发;向西,重点打造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区,沿沣河建设高科技和新兴产业研发基地;向北,实现与沣渭新区的融合发展,重点打造建设六村堡工业园区和斗门工业园区。确保全年新开工产业开发、基础设施、环境提升及技改项目不少于100个,其中产业类项目不少于50个,全年竣工投产的项目不少于40个。力争全年完成基本建设投资319亿元,新开工面积30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00万平方米,争取全年报批土地10000亩以上。
高新区要以重大板块开发为支撑,加快软件新城、长安通讯产业园、草堂基地和梁家滩国际村等13个重点板块的征地拆迁、市政配套建设进度。要确保美光、华新丽华、华为、比亚迪、法士特、炬光科技、坚瑞消防等一批产业类、研发类重点项目建设;要加快木塔区域城改步伐,抓紧启动集商务办公、文化休闲多功能于一体的国际化城市综合体建设;要确保创业新大陆的改造全面启动,打造高新区企业总部基地的新地标。
《城市经济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