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选择性肾动脉分支阻断术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l19801110t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肾血管阻断技术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 2011年3-6月,对10例肾脏小肿瘤患者应用高选择性肾动脉分支阻断技术,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47±13)岁,平均肿瘤直径约(2.8±0.9)cm.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选择性肾动脉分支阻断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 101±23) min,术中中位出血量112 ml,术中平均高选择性肾动脉分支阻断时间(28± 6) min,无输血、中转开放手术病例.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肾周引流管平均留置时间为(5.0±1.3)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8.0±0.8)d,术后随访时间(4.0±1.1)个月.病理回报4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5例肾透明细胞癌,切缘阴性;1例肾乳头状细胞癌,切缘阴性.结论 高选择性肾动脉分支阻断技术是一种新的肾血管阻断技术,在肾部分切除术中安全有效,但需要长期随访及大宗病例研究。

其他文献
内分泌治疗是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手段之一,但原、继发耐药的出现限制了其疗效.近50%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对三苯氧胺原发耐药;而在复发转移乳腺癌中,初治有效的患者最终都不可避免出现耐药,导致疾病进展[1].目前在内分泌治疗基础上加用靶向治疗以预防或推迟耐药出现,从机制阐述到临床试验都取得了一定成果。
期刊
目的 探讨伴髓外浸润的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朝阳医院(西区)2005年5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3例确诊为伴髓外浸润的MM患者的临床资料.在MM病程中出现髓外浸润者12例(第1组);在MM诊断时即有髓外浸润者31例(第2组).结果 患者中位年龄53(28 ~76)岁,男23例,女20例.IgG型15例,IgA型9例,IgD型2例,κ轻链型6例,λ轻链型
为了促进我军骨科关节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发展,更好地在全军范围内开展骨科及相关疾病的诊治研究,提高综合治疗水平。由全军骨科专业委员会主办、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承办的全军第一届关节外科学术会议暨全国人工关节高峰论坛于2012年3月23至25日在南京紫峰大厦绿地洲际酒店召开。本次会议将为全区骨科同仁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切磋技艺的平台。届时,将有军内外著名专家、教授、
病历摘要患者女,46岁,已婚.因左颈部包块2年,间断发热1个月余.2年前患者发现左颈部包块,有缓慢增大趋势,时有轻度疼痛,无其他伴随症状,未处理.于2010年7月初开始无诱囚出现间断发热,体温无一定规律,最高可超过40℃.热前常有明显畏寒和寒战,发热时伴明显头痛、四肢关节和全身肌肉酸痛和乏力,发热过程中间断有刺激性咳嗽,伴少量白色泡沫痰.发病1周后出现下肢皮下出血点,同时有痛性口腔溃疡.就诊干当地
期刊
药物治疗难以控制发作的癫痫称为难治性癫痫,其中约50%的患者可以考虑外科手术治疗.癫痫外科的目标是完全切除致痫区,且避免产生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因此术前评估的重点就是通过多种诊断工具,精确定位致痫区的部位和范围.其中脑电图监测,尤其是发作期脑电图作为确定发作起源区的重要工具,在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发作期的脑电活动可能扩散到其他皮质范围,判断其是发作起始放电抑或放电扩散时,临床医师往往采取两种手段
期刊
目的 评价SCM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2005方案(泼尼松龙、柔红霉素、门冬酰胺酶、长春新碱、阿糖胞苷、硫鸟嘌呤、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地塞米松)治疗儿童ALL的临床疗效及主要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前瞻性制定诊断治疗方案,根据临床危险因素并结合骨髓微量残留病(MRD)检测,将病例分为临床低危、中危和高危组,分别予以不同强度的化疗方案.2005年5月1日至2009年4月30日上海儿童医学中
据统计全世界人群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率达50%,我国的感染率为60%~90%.Hp感染可导致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淋巴瘤.另外,Hp感染还是心血管疾病、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和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独立危险因素[1-2].因此,对
期刊
目的 观察低剂量酮康唑治疗晚期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的临床疗效并探讨相关预测因子.方法 收集2006年8月至2011年8月71例CRPC患者采用低剂量酮康唑治疗的资料.酮康唑口服200 mg/次,3次/d,同时口服泼尼松5 mg/次,2次/d.治疗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下降超过基线水平50%定义为治疗有效.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有效治疗的预测因子
近来多有报道,患有哮喘的儿童常常具有反流性食管炎(GER)的症状.既往非随机非盲法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可使患有哮喘和GER儿童的哮喘症状得到缓解.但关于GER是否是引起顽固性哮喘的原因之一,尚无定论.最近一项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试验结果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 JAMA,2012,307:373-381)。
期刊
由中国普外科焦点问题学术论坛组委会、中国临床普外科前沿与争论高峰论坛组委会、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医学杂志中文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主办的2012年中国普外科焦点问题学术论坛(FIS2012)·中国临床普外科前沿与争论高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