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体制中人浮于事、散漫拖沓之风依然盛行,往往在这种出版社中,总编室或是被视为养老养闲之地,或是被视为无关紧要的后勤行政部门。殊不知,总编室功能的失缺,直接导致了总编室作为出版社枢纽部门的执行力低下,从而影响了出版社整体经营和正常运转。
在文化体制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今天,很多传统出版社却依然躺在旧体制的温床上迟迟不愿改变,或是在改革后依然没有找准市场定位而继续依靠政策获得生存的利润。而且,传统体制中人浮于事、散漫拖沓之风依然盛行,往往在这种出版社中,总编室或是被视为养老养闲之地,或是被视为无关紧要的后勤行政部门。殊不知,总编室功能的失缺,直接导致了总编室作为出版社枢纽部门的执行力低下,从而影响了出版社整体经营和正常运转。
总编室与执行力
总编室在传统出版社中是一个十分特殊的部门。总编室的工作往往给人一种碌碌而为却不出成绩,没什么风险且旱涝保收的感觉,所以容易被人忽视和轻视。事实上,总编室在出版社应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联系社领导和社内各部门的桥梁和纽带,需要把社领导的决策及时、准确地传达给有关人员,并通过监督、把关,落实社领导的要求和布置的工作,在整个出版社流程环节上总编室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门,所以它很重要而且特殊。正是这种特殊地位决定了总编室必须具有良好的执行力来推动出版社整个机器的良好运转。
执行力是企业管理学的概念,是指在各项政策、战略制定完成后,为实现目标采取的手段和方法,以及所体现出来的能力和精神。这是一整套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来实现目标的行为和技术体系,决定了目标实现的速度和效果。执行力其实就是“做”的能力,即选用合适的人用科学的方法去做正确的事,把事情做好。
目前,出版社正面临着转企改制的现实问题,需要好好学习和借鉴企业管理的思想。根据提出执行力概念的美国企业家保罗·托马斯和企业管理学家大卫·伯恩的观点,执行力在企业竞争中具有决定性的地位——任何企业的成功,可以说是“三分战略,七分执行”。如果没有牢固的执行理念和强劲的执行力,任何的决策和计划都不可能贯彻落实到底。
用科学发展观看总编室的执行力
任何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能体现出其真实性和说服力。同样,当我们用科学发展观看待总编室执行力的问题时,更能清晰地意识到总编室执行力的提升对出版社工作推动的重要性。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总编室执行力归根到底也是人的执行力问题。个人执行力是个人执行并完成任务的素质和能力,抓落实的作风和精神。在当下这个新时期,科学技术水平日新月异,各出版管理部门、出版社纷纷引入多套办公系统,传统出版社内部流程和制度逐渐规范完善、效率不断提高,于是个人执行力的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职业技能的角度出发,总编室的工作人员应熟悉编辑出版的全部流程,了解编辑出版的规章制度,关注本社图书出版的历史和现状,对本社所出图书了若指掌,同时又应对整个图书市场有一定的见解和认识。此外,还需要熟练掌握和使用多套办公系统,保证工作手段的现代化和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
从职业道德的角度出发,总编室的工作人员最需要具备的就是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若把出版社的编辑工作比做为他人作嫁衣,那么总编室的工作就是为作嫁衣的人作嫁衣。总编室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每一件看似枯燥繁琐的小事却都不容忽视。服务职能是总编室最基本的职能之一。选题申报、组织选题论证会议、办理发稿手续、制作图书合同、制作社内统计报表、建立图书档案、答复读者问题等,都表现为大量日常性的工作。这些工作能否务实、高效地进行,会直接影响出版社整体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这就要求总编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本着为编辑服务的敬业心和对社领导负责的责任心,在工作中严格把关,不畏繁难,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出版方针、政策以及出版社各项编辑出版管理规定。有了个人的执行力,部门的执行力才得以保障和体现。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总编室执行力不是每个人执行力的简单相加。而是整体与部分之和的关系。具体到总编室整个部门的执行力,就是拥有推动出版社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能力,协助社领导科学决策的能力,将党的各项出版方针、政策以及出版社各项编辑出版管理规定贯彻到底的能力,对内协调社内各部门之间矛盾,对外与读者、媒体及出版局、出版署等上级部门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
如何提升总编室执行力
总编室执行力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那么,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改进和提升总编室执行力?通过实际工作和认真思考,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有效沟通
决策层与执行层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决策的信息没有及时让执行者全面掌握,这很可能会成为执行的致命伤。所以,必须加强两者之间的沟通,加强沟通渠道建设。
提升总编室的执行力,加强有效沟通是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一点。一方面,总编室比出版社其他部门更容易捕捉到对出版社有价值的信息。总编室应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加强与社领导的交流,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信息,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在政治和政策方面协助社领导把好关口,守住阵地。绝不能出现一丝一毫的差错。另一方面,总编室在出版社内行使着管理的功能,更容易发现内部问题所在。总编室工作要及时有效地将所掌握的情况与其他各部门人员充分沟通,向社领导进行汇报,同时听取社领导的意见,准确把握领导的意图,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做到有的放矢,避免了工作的无效与浪费。
(二)明确目标
目标的简明,定位的准确,有利于执行者的工作效率和目标预期效果的达成。
对于总编室而言,执行目标明确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点。这就要求社领导对总编室首先有一个清楚明晰的功能定位,同时要让总编室的每一个成员清楚自己的职责、权力和工作范围。
一般来说,在传统出版社中总编室职能主要有编务、制度管理、版权管理、质量检查、业务培训五个方面,也可概括为“管理、服务、协调、调研”八个字。总编室明确了职能,总编室各成员才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忙而不乱,个人的执行力和整个部门的执行力才会大有提升,避免了工作的无序与无效。反之,若是总编室定位不明确,将总编室视同办公室、后勤科,必将增加总编室的无效工作,大大降低总编室工作人员的自我价值的认同,个人的执行力与部门执行力无疑也会大打折扣。
此外,社领导作为决策层,一方面绝不可好高骛远地制定那些没有条件实施或者没有合适人选可以实施的 目标。若目标本身虚无缥缈,无径可及,纵是总编室有再好的执行力,也只能望洋兴叹了。另一方面,决策层制定制度切不可朝令夕改,否则执行力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三)注重协作
注重团队协作,必能提升部门整体的执行力。任何一个团体,若是缺乏团队协作的精神,必定不可能成为一个强大的团队。
如果说编辑工作有一定的个人主义色彩,那么总编室工作则一定是需要团结合作的。总编室的工作庞杂,需要各成员常常交流,互通有无,统筹安排,统一部署。若是各人埋头苦干、单打独斗,导致信息交流不畅通,必然会造成工作的重复和部门的涣散,即使个人有再强的能力,也会被工作的杂乱无序所消解。只有集中众人的智慧,汇集众人的力量,才能形成一股合力,提升总编室的执行力。
(四)妥善激励
激励机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能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使这种外部的推动力量转化成一种自我努力工作的动力,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在传统出版社,一般对编辑和发行人员都有非常详尽的激励机制,而对总编室及总编室工作人员却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这必然会导致总编室人员竞争意识薄弱,工作缺乏积极主动,甚至对自己的工作和自身的价值认同感降低。若能在总编室也建立妥善的激励机制,奖惩分明,社领导提升对总编室部门的重视度,对总编室的工作给予更多的鼓励与肯定,对总编室工作人员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怀,使总编室成为一个和谐温暖的小集体,提升总编室每一个员工的“幸福指数”,这必将对总编室工作人员形成巨大的推动力,使他们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更有激情、更富有创造性地投入到总编室的工作中,个人执行力与部门执行力都将大大提升。
市场是现实而残酷的,传统出版社在改革的浪潮中必然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转企改制的第一步就是要改变思想,与时俱进——以企业的思想去管理出版社,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出版社的未来。所以,在寻求发展的道路上我们时刻要意识到执行力是企业管理成败的关键,总编室的执行力是出版社成败的关键之关键。执行力差不仅会消耗出版社的人力、财力,还会使出版社错失机会,影响发展。只有大力提升总编室执行力,才能使出版社在运转中更加顺畅,走得更远。
(作者单位:湖北教育出版社)村上春树新作《1Q84》中文简体字版5月推出
本刊讯村上春树最新长篇小说《1Q84》的中文简体字版权花落新经典。据悉,目前,《1Q84》第一卷已经翻译完成,编校工作也已杀青,5月由南海出版公司隆重推出。目前,《1Q84》全球版权已被美、英、法、德、西班牙、葡萄牙、以色列、巴西、阿根廷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竞相购得。
2009年5月底,蛰伏7年之久的村上春树推出了最新长篇小说《lQ84》。该书前两卷日文版甫一面市,立即在日本国内引发热销狂潮,至2009年底,《lQ84》两卷合计销量突破230万册。2009年底,日本大型图书经销商“东贩”等机构联合发榜,村上春树荣获“日本最畅销作家排行榜”年度第一名。
村上春树坦言,这部被誉为其集大成之作的《1084》讲述的是“一对十岁时相遇后便各奔东西的男女,长大后相互寻觅对方的故事,并将这个简单的故事变成复杂的长篇”,“我想将这个时代所有的世态立体地写出,成为我独有的‘综合小说’。超越纯文学这一类型,采取多种尝试。在当今时代的空气中嵌入人类的生命。”
(岳卫华供稿)
在文化体制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今天,很多传统出版社却依然躺在旧体制的温床上迟迟不愿改变,或是在改革后依然没有找准市场定位而继续依靠政策获得生存的利润。而且,传统体制中人浮于事、散漫拖沓之风依然盛行,往往在这种出版社中,总编室或是被视为养老养闲之地,或是被视为无关紧要的后勤行政部门。殊不知,总编室功能的失缺,直接导致了总编室作为出版社枢纽部门的执行力低下,从而影响了出版社整体经营和正常运转。
总编室与执行力
总编室在传统出版社中是一个十分特殊的部门。总编室的工作往往给人一种碌碌而为却不出成绩,没什么风险且旱涝保收的感觉,所以容易被人忽视和轻视。事实上,总编室在出版社应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联系社领导和社内各部门的桥梁和纽带,需要把社领导的决策及时、准确地传达给有关人员,并通过监督、把关,落实社领导的要求和布置的工作,在整个出版社流程环节上总编室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门,所以它很重要而且特殊。正是这种特殊地位决定了总编室必须具有良好的执行力来推动出版社整个机器的良好运转。
执行力是企业管理学的概念,是指在各项政策、战略制定完成后,为实现目标采取的手段和方法,以及所体现出来的能力和精神。这是一整套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来实现目标的行为和技术体系,决定了目标实现的速度和效果。执行力其实就是“做”的能力,即选用合适的人用科学的方法去做正确的事,把事情做好。
目前,出版社正面临着转企改制的现实问题,需要好好学习和借鉴企业管理的思想。根据提出执行力概念的美国企业家保罗·托马斯和企业管理学家大卫·伯恩的观点,执行力在企业竞争中具有决定性的地位——任何企业的成功,可以说是“三分战略,七分执行”。如果没有牢固的执行理念和强劲的执行力,任何的决策和计划都不可能贯彻落实到底。
用科学发展观看总编室的执行力
任何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能体现出其真实性和说服力。同样,当我们用科学发展观看待总编室执行力的问题时,更能清晰地意识到总编室执行力的提升对出版社工作推动的重要性。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总编室执行力归根到底也是人的执行力问题。个人执行力是个人执行并完成任务的素质和能力,抓落实的作风和精神。在当下这个新时期,科学技术水平日新月异,各出版管理部门、出版社纷纷引入多套办公系统,传统出版社内部流程和制度逐渐规范完善、效率不断提高,于是个人执行力的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职业技能的角度出发,总编室的工作人员应熟悉编辑出版的全部流程,了解编辑出版的规章制度,关注本社图书出版的历史和现状,对本社所出图书了若指掌,同时又应对整个图书市场有一定的见解和认识。此外,还需要熟练掌握和使用多套办公系统,保证工作手段的现代化和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
从职业道德的角度出发,总编室的工作人员最需要具备的就是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若把出版社的编辑工作比做为他人作嫁衣,那么总编室的工作就是为作嫁衣的人作嫁衣。总编室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每一件看似枯燥繁琐的小事却都不容忽视。服务职能是总编室最基本的职能之一。选题申报、组织选题论证会议、办理发稿手续、制作图书合同、制作社内统计报表、建立图书档案、答复读者问题等,都表现为大量日常性的工作。这些工作能否务实、高效地进行,会直接影响出版社整体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这就要求总编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本着为编辑服务的敬业心和对社领导负责的责任心,在工作中严格把关,不畏繁难,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出版方针、政策以及出版社各项编辑出版管理规定。有了个人的执行力,部门的执行力才得以保障和体现。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总编室执行力不是每个人执行力的简单相加。而是整体与部分之和的关系。具体到总编室整个部门的执行力,就是拥有推动出版社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能力,协助社领导科学决策的能力,将党的各项出版方针、政策以及出版社各项编辑出版管理规定贯彻到底的能力,对内协调社内各部门之间矛盾,对外与读者、媒体及出版局、出版署等上级部门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
如何提升总编室执行力
总编室执行力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那么,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改进和提升总编室执行力?通过实际工作和认真思考,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有效沟通
决策层与执行层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决策的信息没有及时让执行者全面掌握,这很可能会成为执行的致命伤。所以,必须加强两者之间的沟通,加强沟通渠道建设。
提升总编室的执行力,加强有效沟通是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一点。一方面,总编室比出版社其他部门更容易捕捉到对出版社有价值的信息。总编室应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加强与社领导的交流,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信息,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在政治和政策方面协助社领导把好关口,守住阵地。绝不能出现一丝一毫的差错。另一方面,总编室在出版社内行使着管理的功能,更容易发现内部问题所在。总编室工作要及时有效地将所掌握的情况与其他各部门人员充分沟通,向社领导进行汇报,同时听取社领导的意见,准确把握领导的意图,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做到有的放矢,避免了工作的无效与浪费。
(二)明确目标
目标的简明,定位的准确,有利于执行者的工作效率和目标预期效果的达成。
对于总编室而言,执行目标明确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点。这就要求社领导对总编室首先有一个清楚明晰的功能定位,同时要让总编室的每一个成员清楚自己的职责、权力和工作范围。
一般来说,在传统出版社中总编室职能主要有编务、制度管理、版权管理、质量检查、业务培训五个方面,也可概括为“管理、服务、协调、调研”八个字。总编室明确了职能,总编室各成员才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忙而不乱,个人的执行力和整个部门的执行力才会大有提升,避免了工作的无序与无效。反之,若是总编室定位不明确,将总编室视同办公室、后勤科,必将增加总编室的无效工作,大大降低总编室工作人员的自我价值的认同,个人的执行力与部门执行力无疑也会大打折扣。
此外,社领导作为决策层,一方面绝不可好高骛远地制定那些没有条件实施或者没有合适人选可以实施的 目标。若目标本身虚无缥缈,无径可及,纵是总编室有再好的执行力,也只能望洋兴叹了。另一方面,决策层制定制度切不可朝令夕改,否则执行力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三)注重协作
注重团队协作,必能提升部门整体的执行力。任何一个团体,若是缺乏团队协作的精神,必定不可能成为一个强大的团队。
如果说编辑工作有一定的个人主义色彩,那么总编室工作则一定是需要团结合作的。总编室的工作庞杂,需要各成员常常交流,互通有无,统筹安排,统一部署。若是各人埋头苦干、单打独斗,导致信息交流不畅通,必然会造成工作的重复和部门的涣散,即使个人有再强的能力,也会被工作的杂乱无序所消解。只有集中众人的智慧,汇集众人的力量,才能形成一股合力,提升总编室的执行力。
(四)妥善激励
激励机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能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使这种外部的推动力量转化成一种自我努力工作的动力,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在传统出版社,一般对编辑和发行人员都有非常详尽的激励机制,而对总编室及总编室工作人员却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这必然会导致总编室人员竞争意识薄弱,工作缺乏积极主动,甚至对自己的工作和自身的价值认同感降低。若能在总编室也建立妥善的激励机制,奖惩分明,社领导提升对总编室部门的重视度,对总编室的工作给予更多的鼓励与肯定,对总编室工作人员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怀,使总编室成为一个和谐温暖的小集体,提升总编室每一个员工的“幸福指数”,这必将对总编室工作人员形成巨大的推动力,使他们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更有激情、更富有创造性地投入到总编室的工作中,个人执行力与部门执行力都将大大提升。
市场是现实而残酷的,传统出版社在改革的浪潮中必然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转企改制的第一步就是要改变思想,与时俱进——以企业的思想去管理出版社,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出版社的未来。所以,在寻求发展的道路上我们时刻要意识到执行力是企业管理成败的关键,总编室的执行力是出版社成败的关键之关键。执行力差不仅会消耗出版社的人力、财力,还会使出版社错失机会,影响发展。只有大力提升总编室执行力,才能使出版社在运转中更加顺畅,走得更远。
(作者单位:湖北教育出版社)村上春树新作《1Q84》中文简体字版5月推出
本刊讯村上春树最新长篇小说《1Q84》的中文简体字版权花落新经典。据悉,目前,《1Q84》第一卷已经翻译完成,编校工作也已杀青,5月由南海出版公司隆重推出。目前,《1Q84》全球版权已被美、英、法、德、西班牙、葡萄牙、以色列、巴西、阿根廷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竞相购得。
2009年5月底,蛰伏7年之久的村上春树推出了最新长篇小说《lQ84》。该书前两卷日文版甫一面市,立即在日本国内引发热销狂潮,至2009年底,《lQ84》两卷合计销量突破230万册。2009年底,日本大型图书经销商“东贩”等机构联合发榜,村上春树荣获“日本最畅销作家排行榜”年度第一名。
村上春树坦言,这部被誉为其集大成之作的《1084》讲述的是“一对十岁时相遇后便各奔东西的男女,长大后相互寻觅对方的故事,并将这个简单的故事变成复杂的长篇”,“我想将这个时代所有的世态立体地写出,成为我独有的‘综合小说’。超越纯文学这一类型,采取多种尝试。在当今时代的空气中嵌入人类的生命。”
(岳卫华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