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所有灵光闪现的情感杀伐

来源 :芳草·文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h8494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识付秀莹其实很早,一直就觉得她是个羞涩的人。老实说,她之前的作品,我所读不多,所以并不能更好地结合作品丰富对她本人的识见。后来她的长篇小说《陌上》出来,我排进自己的阅读书单里,无奈备读书目积压太多,我读书的速度又实在有些慢,慢到后来就只草草浏览后,便直接跨入了她的近作《他乡》。
  关于《他乡》的阅读,我一直有着很清晰的记忆,是那种越读越深、越咂吧越有味道的过程,虽然小说的总架构一直在第三人称的叙述里游走,但其散文化的语言和沉浸式的情绪表达确实少有地打动了我。后来又看到了她发表在《人民文学》的中篇《他们》,我以为,那仍然是付秀莹从《他乡》中走出来后创作上的延续,一个“他”与“她”的情感故事,构成了《他乡》写作上的续篇。但当再看《地铁上》和《金色马车》,我知道,她已然跳脱出来,走出了那个缠绕她许久的《他乡》。
  两个短篇都很精炼。《地铁上》文如其名,讲的是年轻教师梧桐在上班路上的偶遇。但所谓路,不是梧桐自己在走,是地铁在走,而所谓故事,也并不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可见的纠葛与冲撞,都藏在犹疑轻缓的言语交际之间,一如地铁在轨道上的行进之声,每天都把手拎早餐行色匆匆的梧桐裹入上班族的洪流。故事主要集中在梧桐与偶遇的老同学张强的对话之中,从初逢的叙旧到言语间的揣摩,从若有所思到思维碰撞,一次意外相逢,一场更多是张强带着强烈自我表达欲望的对话,在这个普通寻常的清晨,就像是刚刚过去的夜晚里仍没有完全消散的一个梦境,搅扰着梧桐原本极规律和机械的行程。等回过头再去看这次相遇,一切就像发生了,又像是没有发生。可对梧桐來说,这意外之逢似乎又带着冥冥之中的必然,“她喜欢火车,喜欢窗外短暂的一掠而过的世界,世界的片段,像断章,又像是漫不经心的咏叹”,“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所以可能,梧桐原本就期望在这样程式化的生活里会有一个意外的断章。然而它并没出现在窗外,它就出现在了自己身边,甚或在张强自述性极强又略有些咄咄逼人的言辞里,梧桐不自觉之间,已经无法再对生活“漫不经心”。
  《金色马车》呢,它的自叙性更强,从文本来说,如果抛开知道作者并不是一个大学在校的二年级学生的因素,我甚至更愿意把它看成一篇叙事散文。我暗中给它取了另一个名字,叫做“失眠者”。当然,并不是真的失眠,小说营造的氛围更像是一场梦中呓语,从被杂声打扰的夜晚延宕到清晖一片的凌晨。从某个角度来看,来自隔壁嘹亮尖锐的叫骂声就像是还在世界各地肆虐着的新冠疫情,声势浩大,虽然潜行于不可见之处,却带着泰山压顶之势。而在这人人自危的疫情之中,一个安宁的、可以忽略一切杂音的夜与早晨显得如此可贵。可以枕着夜色思考自己的爱情观、家庭观和人生态度,可以在能循着踪迹的一切声响里放开想象无所顾忌,可以静静地清理那些杂乱的不曾厘清的头绪,也可以对邻居夜中无来由的谩骂充满理解与同情。所以,《金色马车》和《地铁上》于人物的心理刻画都下足了功夫,它们都不重于显性的外在的故事冲突,而把重点放在个人内心变化,一切外在事物都成为这些变化的诱因,但到最后,心灵之地又各有归属。
  可以说,从长篇到中篇再到短篇,付秀莹的小说已经形成了较为明确的风格,当然居于当前小说创作手法类型的丰富和广阔,这种风格不独属于她,但她在这条路上走得既稳当又坚持,便逐渐形成了她特有的符号化标识,比如那个她一直不曾舍弃的“芳村”。从小说空间的延展性来看,《地铁上》和《金色马车》两个短篇的语言格局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无论是地铁或是房间,都是一个封闭的空间,所不同的是,地铁的空间是移动的,它的内容具有天然的流动性,所以里面有大声啼哭的孩子,有对着电话哭泣的女孩,有窗前闪过的风景,即使在地底下行走,隧道里电影般的广告牌也成为小说氛围的有力营造者。而房间里呢,一切都是静止的,即使从邻居家里传来的叫骂声,也只不过是“我”从深夜到黎明的一份思维佐料,活动着的是“我”的思绪,是平时积累的来不及在日常生活中消化的信息,此刻随着来自外界的打扰被一一点拨。
  两者的不同点在于,《地铁上》由于天生的优势,看起来有更加明晰的故事主线和扎实的故事结构,围绕在梧桐和张强之间的对话既开放又隐秘,虽然只不过是生活插曲一般的短暂场景,却把时空延伸到了地铁之外,甚至里面深藏着对话者内心波涛汹涌的小心思。《金色马车》则更显封闭化、内心化,在疫情时代被封闭的身体无法禁锢思维的翅膀,深夜或凌晨的一点响动、一个陈设或是一丝光线,都会带来丰富的情感联姻。由此,前者是外力施加始然,后者则是内心萌动的必然,营造出两种完全不同的小说合理性。显然,与人的性格一样,《地铁上》具有更外向的气质,所以从小说的可读性上来说,我以为它似乎要更胜一筹。
  由此我也觉得,如何定义小说,或者说如何定义小说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其实是个有趣的事情。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先锋小说就此做过多种尝试和探索,深化并强调了小说叙事方式的无数种可能,《地铁上》和《金色马车》在当下这个时代的叙事中,虽然早已脱出了先锋小说概念的窠臼,也未尝不是另外一种尝试。
  小说的缘起,可能只是作家的思维闪光的一时之念。这一点,我坚持认为某些短篇小说与诗歌存在很大程度上的相似性甚至姻亲关系。小说家容易把它延展发挥得更具故事性,而诗人则喜欢把这种创作的出发点凝练成精华的短句。所以,我会想象付秀莹在某个时刻,或真的是在地铁上,在车身的晃动中窥到了生活的一角,或是在另一个不同的场合遇到了类似于张强的这样一个人,转头在小说里便为他营造了另一个更适于表达的环境氛围。《金色马车》呢,读过付秀莹其他的小说后,更不奇怪她安静的内心时刻酝酿着的对生活细节的全面关照,疫情期间,她同样蛰居在小屋里,也许真的有一声无来由的争吵激发了她,也许就是窗帘上镶着金丝边的花纹在晨色里的一个反光,让生活里的一切美好都无来由地笼罩住她,那一刻,小说也直起腰拱出土来,亮出了它的色彩。而作家接下来所要做的,就是如何处理好那一时之念所点亮的创作情感,如何为那一丝灵感铺排出对小说文字创作中的杀伐决断。
其他文献
生活的真相  阳光照在树叶上  风吹着芦苇和千鸟花丛  一辆车从江边开过  人群开始忙碌  身体摇摇晃晃  举在空中的胳膊,什么也抓不住  谁敢停下来?  坐在这儿,看看清晨  生命耗尽了  江水还是江水  依然为吃什么发愁  别处的百姓过着什么生活  会不会和这里一样  列车  列车轰隆隆行驶  窗外是明亮的田野  秧苗在风中摇晃长长的叶片  白山羊低头吃蛇莓  刚下过雨,烟雾笼罩山峦  蘑菇在
期刊
故乡的端午节  我知道粽子是进城后  我明白粽子和屈原有关  是我吃了粽子以后  一个人拥有一个节  那是楚人的荣耀  其实何尝不是心痛  历史就是这样叙述  其实我小时候  端午节  好像就叫端阳节  有大端阳和小端阳之分  没有粽子  门插艾蒿  不知屈原  童年里  灶膛旁期待  热气腾腾的包子  但第一笼出炉  点上红印  供奉祖先  那浓浓的麦香  永存瓦房的记忆  我故乡语言习俗  很
期刊
那一天  那一天……彼此认不出来的一天  五谷在手里散掉的一天  纸片在手里散掉的一天  怎么想也想不明白的一天  手指被一只蜂蜇了一下!  我家的老坟地  在苦荞结籽的地方  在北风切割黄金的地方  在神灵变得不可捉摸的地方  ……  晚上落下雪……  在花草和眼泪缠绕的地方。  今夜  今夜  我让那轮金黄色的月亮  在我脸上移动  就像警觉的兽轻轻迈过捕兽夹———  我的脸并非血肉生成  而
期刊
一  万物蛰伏,冬夜的风  吹开一些想象。雪花借助  腊梅的姿态盛开或凋谢  我们不要怀疑江汉平原和  一座古城的意愿。雪  始终没有落下,大地还在  收拾冬季的残酷。只有冬青  坚韧的挺立  成為季节的象征。  二  一座古城,伫立在历史的深处  时间浸透的城墙,比历史  还厚重。斑驳的光阴  仿佛落叶倾泻一地。泛黄  的故事缓缓的苏醒  荆江了以作证,九曲回肠  的江水流淌美好时光  这只是百
期刊
新长篇完成后,我以为我会马不停蹄地开始下一部,就像以前那样。激情的余烬还在,而灵感的焰火缓缓升腾。在现实和虚构之间自由出入,我迷恋那种激情燃烧的状态。这是生活的馈赠,慷慨而美好。事实上,我已经开始了。正是岁末,新春在望。春到山河逐日新。这是我当时给《学习时报》写的新年特稿。然而,疫情来了。  我再没想到,疫情竟然改变了我的写作计划。我放下手头的长篇,开始写短篇。疫情期间,我一口气写了十多个短篇。仿
期刊
一大早,梧桐出门赶地铁上班。他们家离地铁站挺近。以梧桐的速度,大概不过走上七八分钟吧。在北京,交通便利顶重要。当初她买房子的时候,就是看中了这一点。  这个季节,马路两边的槐树都开花了。槐花的香气很特别,有一种微微的甜腥,丝丝缕缕,直往人的肺腑里钻。那家老魏羊汤门口,早点摊子早已经摆出来了。油条豆浆,烧饼羊汤,包子小米粥。老板娘有三十多岁吧,胖胖的,戴着白帽子,穿着白围裙,人长得干干净净,叫人觉得
期刊
1985年进入检察院工作的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检察院反渎局局长肖渠已经算是院里数一数二的“老兵”了。  自2000年肖渠从反贪局调到渎职犯罪侦查局工作以来,他历任副局长、副科长(后渎侦局改名渎职侵权检察科)。2003年12月,渎检科老科长因为年龄原因退居二线,肖渠正式开始主持渎检科工作。2006年,渎检科更名为反渎职侵权局,肖渠即担任局长至今。  肖渠还记得自己19岁时刚进检察院的时候,那时候院里办了
期刊
李强经济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感受秋天》《萤火虫》《山高水长》《潮水来了》,第五本诗集《在水一方》即将出版。在《诗刊》《人民文学》《芳草》《星星》《草堂》《扬子江诗刊》《解放军文艺》等刊發表作品数百首。近年来入选多个全国年度诗歌选本。  一天问,大考  昏睡百年  东方巨龙在昏睡中  颓废消沉  积贫积弱  而世界已文明突变  豺狼已环伺家门  拿破仑的预言  更像是提醒  国人听见
期刊
由于只有境外公司加上境外人员才能兑换废硬币,于是,负责兑换的章世文在非洲塞舌尔等地注册了多家公司,并聘请当地华人负责硬币的接收和兑换  5月14日,由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的李启国、林祥斌、章世文非法经营案一审开庭宣判。被告人李启国被判有期徒刑9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00万元;判处被告人林祥斌有期徒刑8年9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00万元;判处被告人章世文有期徒刑7年9个月,并处罚金人民
期刊
多数涉及网络赌球的博彩公司都是在境外注册的,网络服务器也在境外,会员所有的参与途径都是通过互联网,非常隐蔽,不易监控  7月13日,历时33天的世界杯终于迎来了第22个冠军—德国队,无数球迷与伪球迷熬夜看球的日子终于结束了。世界杯期间,除了各支国家队的精彩表现带来了欢乐,也“贡献”了许多段子。一个广为流传的笑话是由于黑马哥斯达黎加队的出色发挥,天台上挤满了意大利、英格兰和希腊球迷,以至于需要排队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