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要感谢南岸区委、区政府和所有关心我的党政领导,在我创业的关键时刻,是他们为我出谋划策……”这是彭建虎获得2006年十大渝商年度新锐奖后的感言。
在彭建虎头上,有一顶“重庆船王”的桂冠。在他麾下,拥有3艘五星级“世纪”系列游轮和1艘四星级游轮,其中,“世纪天子”和“世纪辉煌”豪华游轮,被欧美媒体誉为“世界内河最新、最豪华游轮”。
从白手起家到成为一个资产上亿元的大型旅游企业负责人,是一串金点子圆了彭建虎的“船王”梦。
卖船票掘得第一桶金
1992年,彭建虎在重庆一家旅行社当翻译,专门接待来长江三峡游玩的外国人。虽然当时的工作令人羡慕,但彭建虎一心想自己干一番大事业。在连续多次热心帮助别人买返程船票后,一位游客临走时对他说了句话:“怎么就没有一家公司来代理卖票?”
这句话触动了彭建虎的创业灵感。他立即着手成立了一家小公司,专营长江三峡的涉外船票。
按照当时的规定,涉外公司必须要有主管部门,彭建虎找到了南岸区政府。当时南岸区正在积极发展旅游产业,便一口承揽下来。从此,彭建虎跟南岸区政府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个由3名员工组成的公司开始运转了,忙于跑业务拉船票的彭建虎疏于管理,差点酿成大祸。
一天,彭建虎正在跟船主谈合作事宜,这时职员打来电话说,税务人员来检查时发现手续不完善,要求停业整顿。彭建虎急匆匆往回赶。当满头大汗的彭建虎赶回公司时,税务人员早已恭候多时,说要查账目。被一系列程序和手续搞得头昏脑胀的彭建虎没招了,他找到自己的主管部门——南岸区旅游办,诉说了自己的遭遇。旅游办的负责人只说了一句话:“你必须马上补办所有手续。”
随后,彭建虎带着两位员工扎进卷宗中,正当他们一筹莫展之时,南岸区旅游办来人了。看到他们已经把应完善的登记表格、补办程序递到面前,彭建虎感动得不知该说什么好。临走时,工作人员转告彭建虎一句话:“要做好这一行,就必须规范管理。”那一刻,彭建虎猛然醒悟,创业不能光靠一腔热情,还必须实行规范管理。
查账风波后,彭建虎迅速建立起了规范的管理制度。说起这事,彭建虎仍记忆犹新:“当时刚做生意,什么都不懂,多亏了旅游办的提醒,不然哪有今天啊。”
从1992年到1996年,靠着经营船票生意,4年间彭建虎赚了数百万元。
从卖票到租船
1997年,由于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三峡游陷入低潮。游客减少,公司利润大幅下降,公司何去何从,令彭建虎伤透了脑筋。
说来也巧,正当彭建虎为公司前途担忧时,他被邀请参加南岸区举办的一次民营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会。在会上,一位区委领导的一句话触发了他的灵感:“市场不相信眼泪,适者生存,弱者淘汰,‘船小好调头’的经营理念已经不适应当今的经济发展需要,小舢板是经不起大风大浪的!”
会后,彭建虎找到相关领导为自己指点迷津。他首先分析了一下行业形势: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国外游客锐减,再加上长江三峡的截流,许多游客搭上了“最后一班船”。这之后,旅游市场处于低潮期,然而公司已有10多个人,下一步该如何发展呢?他这一说,引起了在场领导的兴趣,纷纷给他出主意。时任副区长的吴伯生对旅游行业了如指掌,他分析说:“纵观历史上很多知名的企业,都是在市场疲软的时候介入,这个时候介入成本低,竞争对手也少,是弱者下手的好机会。而且长江三峡的淡旺循环周期是5年,1997年开始步入淡季,到了1999年已是最淡的时候,2002年左右必然会有一波上扬行情。”受此启发,区旅游局局长李德飞出了一个妙招,三峡旅游肯定有市场,关键是你要有自己的实体,不能老是靠卖票吃饭。他半开玩笑地说:“你熟悉航运,不如逆市而动,承包一艘船。”
没想到,这句玩笑话竟让彭建虎兴奋不已。很快,一年之内他连租两条船,1997年,他成立了新世纪游轮公司。1998年,他又成立了新世纪国际旅行社。两者的分工是,旅行社负责吸引境外游客,发展境外销售渠道,而游轮公司则负责接待国外游客。
就这样,在政府的引导下,彭建虎完成了从卖票到租船的质的飞跃。
从租船到造船
随着事业的蒸蒸日上,彭建虎的“胃口”也越来越大。
有一次,在南岸区政府举办的“冷餐会”上,时任副区长童海洋问起一旁的彭建虎,公司做大了,考虑过公司今后的发展没有?彭建虎说,想把租的几条船买下来,但手头只有3000多万元,还差得很多。童海洋笑了笑,对他说:“买不下来,不妨自己造船。”
这句话激起了彭建虎“造船”的梦想。可回来一盘算,造一条顶尖级的船,耗资可能上亿元,哪有那么多的资金呢?
彭建虎再次找到区委领导。区委领导提出了两条建议:一是找银行贷款,二是找市场融资。
面对一个风险特大的投资项目,银行不敢贷款,这条路走不通。
说来也巧,这期间,时任南岸区区长的张季(现任区委书记)带队参加欧洲旅游促销会。在会上,他们获知一条信息:全球最大的内河航运企业瑞士维京游轮公司想在三峡投资搞旅游,为了寻找理想的合作伙伴,已在长江三峡市场上足足转了两年。
张季当时想,如果维京公司能够在资金上给予支持,这样既可以解决新世纪国旅造船的资金问题,又可以充实新世纪游轮的客源,岂不是一举两得?
在区政府的牵线搭桥下,新世纪国旅和维京公司一拍即合。经过多轮磋商,双方达成共识。合同签订后,维京公司按照协议付款,资金问题迎刃而解。有了这笔钱,彭建虎甩开膀子,开始实现自己的“造船梦”。
2003年,一艘耗资6000万元、名为“世纪之星”的豪华涉外游轮正式实现首航。其后,彭建民又耗资近9000万元造出“世纪天子”和“世纪辉煌”两艘涉外游轮。
与维京公司合作后,新世纪游轮的客源从以前的东南亚,一举扩展到整个欧美地区,企业资产一举突破亿元。
2005年初,新世纪游轮公司被美国《纽约时报》称之为“长江上最具活力的新型现代化游轮公司”。
就这样,靠着这些“金点子”,彭建虎实现了一个“船王”的梦想。
在彭建虎头上,有一顶“重庆船王”的桂冠。在他麾下,拥有3艘五星级“世纪”系列游轮和1艘四星级游轮,其中,“世纪天子”和“世纪辉煌”豪华游轮,被欧美媒体誉为“世界内河最新、最豪华游轮”。
从白手起家到成为一个资产上亿元的大型旅游企业负责人,是一串金点子圆了彭建虎的“船王”梦。
卖船票掘得第一桶金
1992年,彭建虎在重庆一家旅行社当翻译,专门接待来长江三峡游玩的外国人。虽然当时的工作令人羡慕,但彭建虎一心想自己干一番大事业。在连续多次热心帮助别人买返程船票后,一位游客临走时对他说了句话:“怎么就没有一家公司来代理卖票?”
这句话触动了彭建虎的创业灵感。他立即着手成立了一家小公司,专营长江三峡的涉外船票。
按照当时的规定,涉外公司必须要有主管部门,彭建虎找到了南岸区政府。当时南岸区正在积极发展旅游产业,便一口承揽下来。从此,彭建虎跟南岸区政府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个由3名员工组成的公司开始运转了,忙于跑业务拉船票的彭建虎疏于管理,差点酿成大祸。
一天,彭建虎正在跟船主谈合作事宜,这时职员打来电话说,税务人员来检查时发现手续不完善,要求停业整顿。彭建虎急匆匆往回赶。当满头大汗的彭建虎赶回公司时,税务人员早已恭候多时,说要查账目。被一系列程序和手续搞得头昏脑胀的彭建虎没招了,他找到自己的主管部门——南岸区旅游办,诉说了自己的遭遇。旅游办的负责人只说了一句话:“你必须马上补办所有手续。”
随后,彭建虎带着两位员工扎进卷宗中,正当他们一筹莫展之时,南岸区旅游办来人了。看到他们已经把应完善的登记表格、补办程序递到面前,彭建虎感动得不知该说什么好。临走时,工作人员转告彭建虎一句话:“要做好这一行,就必须规范管理。”那一刻,彭建虎猛然醒悟,创业不能光靠一腔热情,还必须实行规范管理。
查账风波后,彭建虎迅速建立起了规范的管理制度。说起这事,彭建虎仍记忆犹新:“当时刚做生意,什么都不懂,多亏了旅游办的提醒,不然哪有今天啊。”
从1992年到1996年,靠着经营船票生意,4年间彭建虎赚了数百万元。
从卖票到租船
1997年,由于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三峡游陷入低潮。游客减少,公司利润大幅下降,公司何去何从,令彭建虎伤透了脑筋。
说来也巧,正当彭建虎为公司前途担忧时,他被邀请参加南岸区举办的一次民营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会。在会上,一位区委领导的一句话触发了他的灵感:“市场不相信眼泪,适者生存,弱者淘汰,‘船小好调头’的经营理念已经不适应当今的经济发展需要,小舢板是经不起大风大浪的!”
会后,彭建虎找到相关领导为自己指点迷津。他首先分析了一下行业形势: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国外游客锐减,再加上长江三峡的截流,许多游客搭上了“最后一班船”。这之后,旅游市场处于低潮期,然而公司已有10多个人,下一步该如何发展呢?他这一说,引起了在场领导的兴趣,纷纷给他出主意。时任副区长的吴伯生对旅游行业了如指掌,他分析说:“纵观历史上很多知名的企业,都是在市场疲软的时候介入,这个时候介入成本低,竞争对手也少,是弱者下手的好机会。而且长江三峡的淡旺循环周期是5年,1997年开始步入淡季,到了1999年已是最淡的时候,2002年左右必然会有一波上扬行情。”受此启发,区旅游局局长李德飞出了一个妙招,三峡旅游肯定有市场,关键是你要有自己的实体,不能老是靠卖票吃饭。他半开玩笑地说:“你熟悉航运,不如逆市而动,承包一艘船。”
没想到,这句玩笑话竟让彭建虎兴奋不已。很快,一年之内他连租两条船,1997年,他成立了新世纪游轮公司。1998年,他又成立了新世纪国际旅行社。两者的分工是,旅行社负责吸引境外游客,发展境外销售渠道,而游轮公司则负责接待国外游客。
就这样,在政府的引导下,彭建虎完成了从卖票到租船的质的飞跃。
从租船到造船
随着事业的蒸蒸日上,彭建虎的“胃口”也越来越大。
有一次,在南岸区政府举办的“冷餐会”上,时任副区长童海洋问起一旁的彭建虎,公司做大了,考虑过公司今后的发展没有?彭建虎说,想把租的几条船买下来,但手头只有3000多万元,还差得很多。童海洋笑了笑,对他说:“买不下来,不妨自己造船。”
这句话激起了彭建虎“造船”的梦想。可回来一盘算,造一条顶尖级的船,耗资可能上亿元,哪有那么多的资金呢?
彭建虎再次找到区委领导。区委领导提出了两条建议:一是找银行贷款,二是找市场融资。
面对一个风险特大的投资项目,银行不敢贷款,这条路走不通。
说来也巧,这期间,时任南岸区区长的张季(现任区委书记)带队参加欧洲旅游促销会。在会上,他们获知一条信息:全球最大的内河航运企业瑞士维京游轮公司想在三峡投资搞旅游,为了寻找理想的合作伙伴,已在长江三峡市场上足足转了两年。
张季当时想,如果维京公司能够在资金上给予支持,这样既可以解决新世纪国旅造船的资金问题,又可以充实新世纪游轮的客源,岂不是一举两得?
在区政府的牵线搭桥下,新世纪国旅和维京公司一拍即合。经过多轮磋商,双方达成共识。合同签订后,维京公司按照协议付款,资金问题迎刃而解。有了这笔钱,彭建虎甩开膀子,开始实现自己的“造船梦”。
2003年,一艘耗资6000万元、名为“世纪之星”的豪华涉外游轮正式实现首航。其后,彭建民又耗资近9000万元造出“世纪天子”和“世纪辉煌”两艘涉外游轮。
与维京公司合作后,新世纪游轮的客源从以前的东南亚,一举扩展到整个欧美地区,企业资产一举突破亿元。
2005年初,新世纪游轮公司被美国《纽约时报》称之为“长江上最具活力的新型现代化游轮公司”。
就这样,靠着这些“金点子”,彭建虎实现了一个“船王”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