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SAT模型的长江中下游冬小麦潜在产量模拟研究

来源 :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dsfdfasfd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明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小麦潜在产量的影响,基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AR5提出的BCCCSM1-1(Beijing Climate Center Climate System Model version1-1)气候系统模式输出的基于典型浓度RCP各情景(基准时段baseline、RCP 2.6、RCP 4.5和RCP 8.5)主要气象要素的逐日模拟数据和历史观测数据。通过DSSAT模型模拟历史时期(2001—2009年)冬小麦的物候期和产量,并计算模拟数据与实测数据二者的均方根误差和一致性指数(开花、成熟期和产量模拟结果的相对均方差根误差分别在0.83%—2.98%之间和7%以下,符合度D均接近于1)明确最优遗传参数,应用最优参数模拟加以验证,完成模型参数区域化。结合历史阶段(1961—1990年)和未来时期(2021—2050年)主要气象要素变化趋势,利用DSSAT模型模拟分析未来3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变化趋势,以期为未来作物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DSSAT-CERES-Wheat品种遗传参数本地化后能准确模拟冬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及产量潜力。较基准年相比,2021—2050年RCP情景下,冬小麦生育期内≥10℃积温除RCP 2.6情景外呈现逐渐增加趋势,增加幅度为RCP 8.5>RCP 2.6>RCP 4.5;降水量年际波动都比较大,区域性差异明显;太阳总辐射量较基准年均有所降低,但降低的幅度随着年份的增加逐渐减小,变化率均呈现显著或极显著的增加趋势。除昆山外冬小麦开花期、成熟期较基准年均有所提前,开花期到成熟期天数则随之缩短。仅考虑气候条件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小麦产量潜力与基准年减少,昆山、英山下降幅度较滁州、钟祥大(3%—59%),且区域差异明显。分析可得,一定范围内冬小麦产量随积温的增加逐渐增加,超过一定阈值时则逐渐减少,其他气候因子增加或减少并不能弥补积温过低产生的负效应。
其他文献
实训教学是船电专业一项重要的综合性实践课程,不仅需要重视设施设备及训练场地的建设,还要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方法。该文提出的"‘1+1+1’差异化教学方法",以学生理论成绩为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美国二十世纪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小说《心是孤独的猎手》通过“个体生存空间”、“想象空间”和“社会空间”,展现了人物身心受到的权力压制、对于自身所处权力空间的勇
<正>曾经听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天,老师和小朋友们在一起玩"区角游戏",有的幼儿在美工区绘画,有的幼儿在阅读区看图书,有的幼儿在科学区练习排序……活动结束后,一位小朋
期刊
近年来,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它也是污水处理的一种生物处理新技术。该文通过对微生物固定化技术以及污染物去除机制进行详细描述,并利用该技
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骨干,动员和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的方针,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