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舍
老舍先生讲课老是板着面孔,不苟言笑,可出语风趣,惹人发笑。在讲到文艺作品要写出人物的典型性格时,他讲道:“要把人物性格描绘得一看就像谁,至少也得像他二哥。”同学们笑了。他仍板着脸再讲:“写典型嘛!就要多加材料,假若你要写一个爱穿马褂的人,不妨写他穿着两个马褂,三个马褂,四个马褂。”大家又笑了。可他还是板着脸,等大家笑完再接着往下讲。
钱玄同
钱玄同在北师大中文系讲传统音韵学。讲到“开口音”和“闭口音”时,一学子请先生举例说明,钱先生这样讲道:
北京有一位京韵大鼓女艺人,形象俊美,有一口洁白而整齐的牙齿。女艺人因一次事故,碰掉了两颗门牙,应邀赴宴时,坐在宾客中很不自在,尽量避免开口,万不得已,有人问话才答话,且一概用“闭口音”,以免露豁。席间,女艺人与宾客有这样的对话:“贵姓?”“姓伍。”“多大年纪?”“15。”“家在哪里?”“保安府。”“干什么工作?”“唱大鼓。”待这位女艺人将牙齿修装好后,再与人交谈时,她又全部改用“开口音”,对答变成了:“贵姓?”“姓李。”“多大年纪?”“17。”“家住哪里?”“城西。”“干什么工作?”“唱戏。”
学子们听了都大笑。
故事谜:王锷散财
唐代王锷屡任要职,他嗜财成性,以权谋私,暴敛了无数的钱财,积藏家中,是有名的守财奴。一次其旧友来访,劝他把钱财散发一些给穷苦百姓,行善积阴德,换取好名声。过了一段时间,旧友又访,王锷说:“我听从你的建议,已把钱财散发许多!”友人问:“你都散发给哪些人家?”王锷高兴地说:“每个儿子分得万金,每个女婿分得千金!”友人听罢无言以对。(打一出版用语)
解:谜底为“对内发行”。“对内发行”属出版用语,曲解作:对家内人发散钱财是可行的,言下之意,发给外人就不行了,舍不得了。
老舍先生讲课老是板着面孔,不苟言笑,可出语风趣,惹人发笑。在讲到文艺作品要写出人物的典型性格时,他讲道:“要把人物性格描绘得一看就像谁,至少也得像他二哥。”同学们笑了。他仍板着脸再讲:“写典型嘛!就要多加材料,假若你要写一个爱穿马褂的人,不妨写他穿着两个马褂,三个马褂,四个马褂。”大家又笑了。可他还是板着脸,等大家笑完再接着往下讲。
钱玄同
钱玄同在北师大中文系讲传统音韵学。讲到“开口音”和“闭口音”时,一学子请先生举例说明,钱先生这样讲道:
北京有一位京韵大鼓女艺人,形象俊美,有一口洁白而整齐的牙齿。女艺人因一次事故,碰掉了两颗门牙,应邀赴宴时,坐在宾客中很不自在,尽量避免开口,万不得已,有人问话才答话,且一概用“闭口音”,以免露豁。席间,女艺人与宾客有这样的对话:“贵姓?”“姓伍。”“多大年纪?”“15。”“家在哪里?”“保安府。”“干什么工作?”“唱大鼓。”待这位女艺人将牙齿修装好后,再与人交谈时,她又全部改用“开口音”,对答变成了:“贵姓?”“姓李。”“多大年纪?”“17。”“家住哪里?”“城西。”“干什么工作?”“唱戏。”
学子们听了都大笑。
故事谜:王锷散财
唐代王锷屡任要职,他嗜财成性,以权谋私,暴敛了无数的钱财,积藏家中,是有名的守财奴。一次其旧友来访,劝他把钱财散发一些给穷苦百姓,行善积阴德,换取好名声。过了一段时间,旧友又访,王锷说:“我听从你的建议,已把钱财散发许多!”友人问:“你都散发给哪些人家?”王锷高兴地说:“每个儿子分得万金,每个女婿分得千金!”友人听罢无言以对。(打一出版用语)
解:谜底为“对内发行”。“对内发行”属出版用语,曲解作:对家内人发散钱财是可行的,言下之意,发给外人就不行了,舍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