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的途径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ngib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灵活运用实验的功能,创造学习物理的环境,即通过实验为学生展现物理现象和过程,使学生在有效获取知识的同时,开发智力,发展能力,进而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素质教育 实验操作能力
  我通过调查研究学生学习物理的思想状况,发现在做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学生分组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较好手段,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课堂演示实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材料的过程,它无法代替学生的学习活动。同时,学生物理分组实验常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学生多,仪器少,实验中常出现“男同学抢着做,女同学怕动手;成绩好的积极做,成绩差的旁边坐”的倾向;二是由于初中学生实验能力差,学生的注意力常常集中在实验操作上,教师忙于协助学生排除故障,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无法达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采用边学边实验的形式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边看书、边实验、边思考、边讨论,以物学理,能较快地掌握物理知识,易纠正实验中出现的不良倾向,有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素质教育的内涵逐渐明晰,其核心显然定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上。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等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尤其是在实验教学中,要坚持渗透素质教育,贯彻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教育理念,教会学生“四求”(求异、求新、求实、求知),强调“五多”(多思考、多观察、多探索、多提问、多讨论),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求得在有限的课堂教学空间和时间里让学生学得自由、轻松而又快乐,并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进而拓展实验外延,培养个性特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素质教育。
  一、使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必须准确无误地将物理现象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每个学生都看清楚,使学生确信定律、概念的客观性。所以,教师必须是坚定的唯物论者,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学生分组实验中,要用得出的数据验证或推导出定律、公式,绝对不允许涂改实验数据,使之与物理定律、公式相符;并协助学生找出错误原因,重做实验,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为止。只有这样,才可使学生逐渐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生活中,小到照明电路的安装,各种物体质量的测量,大到交通运输和生产劳动,都要具备这方面的能力。所以,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的一个方面。实验的过程本身就是动手操作的过程。学生分组实验,每个学生都有操作机会;在演示实验中,可让部分学生配合教师一起完成实验,条件允许时,可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课外小实验更是学生操作的天地,如在学习量筒、弹簧秤、天平等知识后,可布置小实验自制天平、量筒、橡皮测力计等,学生的积极性一定会很高,效果也一定会很好。总之,应尽量多给学生提供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这对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很有帮助。
  三、培养学生识别和应用实验仪器的能力
  学生识别和应用实验仪器的能力不仅是学生正确完成物理实验的保证,而且是以后在工作和学习中必需的最基本的能力,如生活中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无不需要这方面的知识。
  初始几次可让学生分组实验,因为实验仪器都是学生首次接触,如刻度尺、天平、电压表等,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识别仪器的规格和性能,查看铭牌或说明书。弄清:(1)测量范围;(2)最小刻度;(3)零点及其调节方法;(4)使用方法。只有掌握以上四点,才能保证实验精准地完成和仪器、人身的安全。
  四、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初中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总是不断地提出为什么,思考这些“为什么”,希望解决这些“为什么”。这就是他们渴望学习的天性,也就是学习的潜能。如果教师设计的物理实验能向学生展现许多有趣的物理现象,呈现许多真实、形象生动的物理事实,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就会对未知结果的探索会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的学习潜能在一系列物理实验的强烈刺激下,转化成学习的巨大动力,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初二学生初次接触物理,教师在上第一堂绪言课时,应根据学生在初中阶段将要学习的光、声、热、力、电几部分的基础知识,精心设计和准备几个趣味性强、引人入胜的演示实验。在课上,教师边演示实验,边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将学生引入一个新奇而广阔的物理天地,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和学好物理的潜在能力。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的重要前提。物理实验对于物理环境的创造物理研究气氛的营造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学生一进入物理实验室就被许多实验仪器所吸引,自然会产生动手试一试的欲望;就会被物理实验室里许多物理学家的画像和名言警句所感染,从而使他们树立献身物理学研究事业、造福人类的生活目标和远大理想。成功而有趣的物理演示实验,能让学生亲自感知物理事实,使他们始终处在好奇而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从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大量丰富的学生实验和课外小实验,则为学生动手“做”提供了极好的场景和条件。“做”就是亲自实践,就是认真探索。只有通过“做”,知识才能转化为技能,只有通过“做”,技能才能转化为能力。
  总之,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能使学生对实验问题的理解不落俗套,敢于求异;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不拘一格,多方设想。只有不断地运用发散思维方法解决问题,才能摆脱习惯思维的束缚,拓宽思维范围,从而使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发展,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要组织好物理实验,取得实验教学的最佳效果,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安忠,刘炳升.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2]林木欣.近代物理实验.广东教育出版社,1994.
  [3]宋善炎.物理教学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摘 要: 怎样的历史课才是一节好的历史课,在新课程理念下,好课的评价标准有所变化,同以往的要求有所不同。作者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就一节好的历史课的评价标准进行探讨。  关键词: 历史课 评价标准 教学过程  新课程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已经发生变化,同以往的要求也有所不同。结合教学实际,“一堂好课”应该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一、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三维目标清晰。  教师必须明确本堂课的教学重
摘 要: 本文认为,可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课外活动中、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环境教育 渗透途径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和自然的矛盾日益显现,并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问题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在高中学校教育中,地理学科以其知识结构和特殊功能决定了它是对学生开展环境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通过高中地理教学向学生渗透环保理念,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020年,中国水产动保行业正面临着巨变与挑战,GMP新标、“非药品”清单、“限抗”、“禁抗”等关键词,无一不与行业中的每位从业者息息相关.此外,近期国家一系列政令的颁布与
期刊
摘 要: 时下,一边是高考的压力,一边是规范办学雷厉风行。在此形势下,广大师生于“夹缝中生存”。但是不能因此而退却,更要逆风而行,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品尝“生态”、坚信“生态”,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 高中地理生态教学 规范办学 教学改革  一、初尝“生态”  2009年秋季开学,为应对规范办学这一新形势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我进行了“生态教
摘 要: 现行的高中物理教材中,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不够密切。向物理学科中注入生活化的元素,更符合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从生活化的角度分析如何改进高中物理教学。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生活化 教学语言 课堂实验 物理作业  现行的高中物理教材中,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不够密切,很多学生学了几年物理却不会应用,这无疑是应试教育弊端
一、地理位置  耶路撒冷的地理坐标是北纬31度47分,东经35度13分,位于地中海东岸,距地中海54公里,向东距死海24公里。耶路撒冷面积627平方公里,旧城在它的中部偏东,面积仅1平方公里,也就是说,如果站在旧城中心点上,只可以前后左右各延伸500米的范围。  二、气候  耶路撒冷的纬度位于北回归线以北,靠近地中海,与以色列大部分地区一样,属于地中海气候。该市地处亚热带,在冬季也很温暖,但降雪不
摘 要: 游戏中有着精美的画面、逼真的动作场景、流畅的视觉体验,越来越多的学生迷恋游戏,这种现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游戏刺激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近年来教育游戏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支持。初中物理教学本身比较枯燥乏味,如果将教育游戏运用到物理教学中,就能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喜欢。本文基于体验学习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体验学习 初中物理教学 教育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