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紫砂《供春唐羽壶》的创作感悟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hbj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宜兴紫砂壶以丰富多姿的造型之美闻名,其中有一种壶型与常见紫砂壶造型有着明显的差异,这就是“唐羽壶”,这个壶型的创作与构思是源于唐朝宫廷的“羽觞壶”,这两个壶的造型非常相似,它们的造型之所以特别就是源于唐朝人饮茶与现代饮茶的习惯差异,唐人沏茶习惯用文火慢慢煎煮,所以壶把是以细长的壶柄从壶身一段胥出,就像是羽翼飞升,给人一种飘飘欲然的美妙之感.这一壶型的出现也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了,是中国传统茶器,“唐羽”的命名也正是由于最早出现在唐朝,羽则是有着羽毛、翅膀的意思,给人一种美好的意境.这件紫砂《供春唐羽壶》就是供春壶与唐羽壶的互相结合,两者都是紫砂传统壶型,在这基础之上加入艺人对造型与紫砂文化的理解进行再创作,不仅拥有美观新颖的造型,同时也是一件精巧实用器,做工不拘小节又彰显秀雅之气,精工细作,耐人寻味.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针对复杂艰险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地质资料匮乏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铁路滑坡危险性评价方法.结合中吉乌铁路勘察设计,研究综合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多光谱遥感及数字高程模型等多源数据,基于XGBoost算法开展研究区范围内的滑坡危险性评价分区工作,以完善艰险山区铁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并为后续的铁路设计选线提供数据支撑.研究结论:(1)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可提取线路区域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地形地貌及地表覆盖四类滑坡灾害因子,为后续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提供数据;(2) XGBoost算法可有效对众多滑
多式联运可以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发展多式联运已成为世界各国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措施.20世纪以来,欧美通过政府政策主导,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多式联运运量不断增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式联运技术和标准体系,其多式联运发展形式和相关标准对我国发展多式联运具有借鉴作用.
宜兴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处,素来就有“陶的古都”、 “竹的海洋”、 “洞的世界”、 “茶的绿洲”的美誉.宜兴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这也就造就了紫砂矿料的诞生,是大自然赋予的宝物,紫砂矿料经过开采、筛选、暴晒、提炼等数十道繁琐的工序才能变成一块又一块可塑性极强的紫砂泥料,正是紫砂泥独特的特性,才能让紫砂壶的造型千姿百态,惟妙惟肖,从宋朝诞生以来,经过几百年的演绎发展至今也在不断创新,融合其他艺术形式,将紫砂壶的多姿多彩完整地展现出来.紫砂壶按照种类大致可以分成光器、花器、筋纹器这三大类,其中花器的创作与制作是最
以莲入壶,是紫砂壶创作中常用的素材,尤以花器为最,通过造型花的设计及色彩的搭配将荷之样貌塑造得栩栩如生.相较于这种侧向于莲的生态写实与形态塑造的写实的创作手法,紫砂壶艺作品《悟莲》,打破了常规,它更偏向于写意的创作方式,这种创作方式的特征在于它选择性地忽略了莲的客观形象的外在逼真性,而是通过一些具有设计感的文化符号强调其内在的精神象征与文化内涵的表现.寥寥数笔下、深勾浅勒中,已然是莲花处处开.花开见佛性,一念心清静,是为“悟莲”.
自明代以后,紫砂在手工业不断壮大的背景之下逐渐成为了宜兴非常重要的产业之一,世世代代的紫砂艺人在长期的传承和创新之下,融合了紫砂陶刻、泥绘等等多种的手法,不断完善紫砂艺术体系,丰富紫砂艺术形式,让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感受到紫砂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泥绘花瓶》,作者通过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紫砂雅器来作为泥绘的承载,具体在上面进行了池塘和荷花、小鸟等等的泥绘,虽然采用的是单色的手法,但是其中层次的展示和技艺的精湛层次毋庸置疑,而且单色的泥绘更加凸显出紫砂质朴典雅的艺术气质,与我们中国古人
宜兴的紫砂艺人们关注于当下,把紫砂艺术更好地传承下来,发扬光大.从紫砂的造型来看,无论是圆器的饱满圆融,还是方器的横平竖直,抑或是仿生的惟妙惟肖,总能够带给我们更多的艺术享受和情感寄托.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步步高壶》,突破了我们以往对紫砂筋纹的印象,而是一种横向的突破,在制作的过程之中更加考验匠人的艺术审美和手法的运用,筋囊的扩张力度前所未有,让我们在喝茶把玩的过程之中,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此壶的独特之处,以及在茶水的浇淋之下呈现出来的艺术魅力和美好的祝福之情,令人更加的爱不释手.
宜兴紫砂发展至今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这都是靠着无数大师名匠以及前辈们的努力,让其成为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中独树一帜的存在,成为中华民族审美心理与标准下的传统工艺品.宜兴紫砂之所以经久不衰正是由于其造型设计千姿百态.按照紫砂壶的器型主要可以分成光素器、花塑器和筋纹器三大类.其中说到的花塑器在紫砂壶中俗称“花货”,也叫“花器”,一般都是以自然界的生物为创作原型的仿生器.今天这件紫砂《南瓜壶》就是以一只硕大成熟的落地南瓜为造型进行创作的,整个造型生动形象,优美动人,神形兼备,整个南瓜造型充满了丰富的张力和生机.
紫砂壶在上天赐予的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了一种广受欢迎的饮茶利器,出现在我们的茶座之上,也丰富着我们的生活.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汉钟壶》,作者围绕着历史上著名的清代“汉钟壶”的造型展开设计,把自己对于紫砂艺术的理解和思想情感注入其中,让我们能够感受到上下五千年泱泱大国的历史文化,通过汉钟的造型和精湛的技艺展示出来,特别是紫砂装饰的锦上添花,令人赏心悦目的 同时能够感受到紫砂艺术的丰富多彩和包罗万象.
紫砂良好的可塑性和质感使得可以进行陶刻的装饰,最大程度地凸显出其中的文化内涵,让我们更好地感受到中国历史的灿烂悠久和文化的包罗万象,宜兴的紫砂艺人们充分地利用了紫砂的优点,在此基础之上不断地传承和创新,带给我们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六方古逸壶》,作者把紫砂方器的艺术特点和蕴藏其中的文化内涵全部展示出来,让我们在喝茶品茗的过程之中,能够感受到其中浓郁的艺术气息,尤其是在茶水氤氲的氛围之下,宛如高山之中云雾缭绕,高人逸士隐匿其中,也是令人充满了期待和遐想.
紫砂工艺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一种独具特色传统手工艺,将实用性、装饰性以及艺术性都集中于一体的艺术.当代社会下的紫砂艺术题材丰富,造型别具一格,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延续了陶文化的辉煌.紫砂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要说是花器了,花器中运用最广泛的题材就是“梅”,这件紫砂《梅桩壶》与同一题材的其他茶壶在造型创意上有着一定的区别,这件紫砂《梅桩壶》更具有新意,形神结合,不管是造型还是意境上都妙趣横生,处处展现出精湛的紫砂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