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取舍原则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二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xx20090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关键词】 议论文 材料 处理
  材料是构成议论文的重要元素。一个人驾驭材料的能力,实际上是写议论文的能力。怎样多角度地解读材料,怎样选择并运用材料,怎样在材料和结论之间“铺路搭桥”,是我们写议论文必须先行解决的问题。请仔细体会下面几篇文章,学习材料处理的具体方法。
  (本期栏目特邀编辑:
   汉川一中 胡利红老师)
  
  写议论文要尽量用自己熟悉的材料。我们先看三则熟悉的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烽烟四起。秦晋联手围攻郑国,郑国岌岌可危,朝不保夕。老臣烛之武不计前嫌,夜缒而出,对秦国国君一番陈词诱导,破解秦晋之盟,挽救了郑国,留下了千古美名。
  ——《烛之武退秦》
  起初,刘邦项羽力量悬殊。在曹无伤告密、范增劝说的情况下,项羽欲兵击刘营。面对此等危局,刘邦精密筹划,亲赴鸿门宴,以其谋略机智骗取了项羽的信任,化解了这场危机,赢得了发展的转机。最终刘邦逼项羽乌江自刎,并建立了大汉帝国。
  ——《鸿门宴》
  战国末,秦势如破竹,燕国命悬一线。面对危机,太子丹既不操练兵马,又不联合诸侯,而是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刺客荆轲身上,以图雪前耻,保社稷。结果,荆卿身死人手;燕国也加速了自身的灭亡。
  ——《荆轲刺秦王》
  下面我们就此三则材料,谈谈论据取舍时应遵循的六大原则。
  材料选用要真实 真实是材料的生命,不能有半分虚假,这是论据的最基本要求。不可以出现张冠李戴或胡编乱造等现象,也不能夸大或缩小概念。引用理论论据时,要做到一字不差。这样才符合议论文用据真实的要求。看下面运用材料的例子:
  ①战国时期,秦晋合攻郑国。面对强敌百万之众,烛之武毅然前行。
  ②燕国派刺客刺秦王,引祸烧身,导致灭亡。
  ③项羽刚愎自用,行事寡断,一向不听范增之言,注定失败。
  分析 ①有两处错误:一是时间记错了,不是战国,是春秋;二是“百万之众”属杜撰之词。②也有两处错误:一是含糊不清,由于记不住荆轲的名字,而使材料信度大打折扣;二是将“引火烧身”写成了“引祸烧身”。 ③犯了绝对化的错误,项羽并非“一向不听范增之言”。三段文字因为局部不真实,导致材料不准确,直接影响论证的力度。
  材料选用要紧扣话题 材料和话题之间应该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必须根据话题的需要来选择有力的素材。比如“机智”这个话题,在选材时显然不能运用“荆轲刺秦王”这则事例。荆轲的素材体现“勇”“义”“诺”这类话题更为合适。“烛之武”“刘邦”的事例可以选用。
  材料选用要典型 典型,即要求所选的素材具有代表性。典型的材料是既有共性又有鲜明个性的事例,能够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例如“危机”这个话题,我们可以围绕“运用机智化解危机”作为论点。
  围绕“危机”这个话题来选材,以上三则事例都可以。但荆轲在刺秦王一事上,虽然运用了智谋,但并未成功化解危机,显然不切合题旨。“刘邦”的例子可以选用,但刘邦化解的是眼前的危机,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能算是一个运气好的个案。最典型的素材是“烛之武运用机智说退秦师”。烛之武从危机的源头入手,通过瓦解秦晋联盟来保全自己,这才是化解危机的关键。因此,烛之武的材料是最典型的。
  材料选用要充分 材料充分,表现在例证方面就意味着必须多选用一些合适的事例。同时,事例宜多维组合,不要片面。可以通过正反对举这种组合来充分说理。下段文字是以“化危机为转机”为论点的片段:
  一场危机是一场灾难,同时也潜藏着机遇。面对危机,沉着应对,冷静分析,并且处理果断,意志坚定,危机就会变为转机。面对杀气腾腾的“鸿门宴”,刘邦从容不迫,冷静应对,在不利条利下取得主动,转危为安。面对秦晋攻郑的死局,烛之武力挽狂澜,在脆弱的秦晋联盟中找到生路。面对强秦革灭之势,燕不辨形势,强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荆轲之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本段将刘邦、烛之武和燕太子进行正反对比,用据充分,分析全面,说理更有力度。
  材料选用要精练 议论文的语言既要准确、严密、生动,又要简洁明快。我们在选用事例时,要高度概括,不能拖沓冗长。再看以“要善于在危难中寻找机遇”为论点的片段:
  举大业者,莫不于危难之中寻得机遇。刘邦困顿于鸿门,荆卿奋击于咸阳,皆自其不辍于危难艰辛。而烛之武之心,笃大志而不易,恃强敌而无惧,夜缒秦营,危中寻机,终以己之力绝秦晋之欢,令郑国无恙。
  本段用据有两个特点:一是简洁。所用三则事例,寥寥几笔就搞定。二是分析适当。三则材料,叙述和分析很巧妙地连在一起。论据选取后,放在文章中时,如果只是摆出而不进行适当的分析,仍然不能很好地证明论点。
  材料选用要新颖 所谓新颖,就是新鲜别致,即要求所选材料应尽量新鲜或角度独特,能够使读者耳目一新,获得全新的体验与感受。请看以“生于忧患”为论点的片段:
  六国互丧,盖失强援。燕处革灭贻尽之际,虽处忧患而不得生,非荆卿之罪,积患久矣。楚汉之争,鸿门设宴。其势不欲共生。邦处不测之深渊,侥幸得生,忧患备尝也。然秦晋围郑,郑既知亡;旦暮且下,无力得存。其势非优于燕,其幸非强于汉。得生者,将心比心,以患易患耳。是又为三者之上。由此可见分忧方可解患,解患方可得生。
  本段同样运用了三则事例。用例时,逐层深入,最后从平担忧患的角度来解决问题,可谓视角独特,旧例出新。
  总之,在写议论文时,我们要根据中心和主题的需要,选用我们最为熟悉的写作素材,力求做到“真实”“确凿”“典型”;在对素材进行加工时,还要遵守“精练”“充分”“新颖”的原则。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用好素材。
  【练习】
  请同学们从《六国论》《过秦论》《阿房宫赋》这三篇文章中提取素材。以“兴亡”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要做到有理有据,观点、材料力求新颖。
其他文献
从考查的形式来看,本单元内容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重点考查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哲学与时代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等。本文试着从高考题、调研题中精选出典型试题,并对其加以解析,从特殊性中概括、总结出解答每一类型试题所常用的思维方法,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一、直选法  直接根据设问的指向,找出与题干中的关键词、中心词意思最贴近的选项或者找出与教材相
期刊
9月,有两个非同寻常的日子: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9月18日——日本侵略军入侵中国东北。两个日子,浓缩了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的苦难与辉煌,在中华民族史册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从“九·一八”到“九三”,历时14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成为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光辉旗帜和坚持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华民族用3500多万生命的巨
期刊
鸦片战争以来,为摆脱内忧外患的困境,中国思想界开始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振兴国家的探索历程。从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时期的探索从总体上讲停留在“器物”层面。下面我们结合例题解析。  例1 根据以下材料,请思考:  (1)李鸿章和郑观应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早期维新派的主要思想主张。  材料一
期刊
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鬼谷子说:“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意思是:与国君说话,需用奇特的事打动他;与人臣说话,需用切身利益说服他。俗话说,学会《易经》会算卦,学会《左传》会说话。读过《左传》的人都会被书中那些谋臣策士的语言艺术所吸引,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舌底生花人亦香”。细读《陈情表》和《烛之武退秦师》,在佩服古人的才情与智慧的同时,更欣赏古人那令人击节赞赏的拒绝艺术。拒绝需要的
期刊
Supporters of Premier League clubs often pride themselves on their nicknames, but do you really know the origin of them? Do you know the origins of Gunners, Red Devils, Toffees, Trotters, Hammers, Lil
期刊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况的改变。如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失调。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要用动态的、联系的、立体的、综合的思维去分析、解决问题,因此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的进行必须考虑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否则会使环境因子发生一系列
期刊
一直以来,人们对陶渊明淡泊名利的品性佩服有加,却对典故“五斗米”的含义争执不下。“五斗米”到底指什么?  一为俸禄说,认为“五斗米”是指陶渊明的俸禄。他不愿为这区区“五斗米”的待遇而阿谀逢迎“乡里小儿”。此观点听起来有理,却经不起推敲。按照当时的度量衡,“五斗米”之说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二为食量说,认为“五斗米”乃是当时常见的士大夫一个月的食量。有学者从古今度量衡的比较与人体所需能量来测算,五斗
期刊
旅游业形象地被称为“无烟工业”,大多地方政府都把旅游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来抓,而对旅游开发和旅游者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却没有太多的关注。同学们在学习“现代旅游对区域的影响”时也容易出现“重意义轻问题”的现象。下面通过例题解析这一问题。  例1有关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旅游业是“无烟工业”,旅游活动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B. 发展旅游业必然会污染环境,应严格限制其发展
期刊
【背景资料】  20多年前,作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珠三角搭上产业转移的快车,率先承接了亚洲“四小龙”转移过来的大批加工制造业;20多年后的今天,随着传统的人力优势、成本优势逐渐丧失,加工制造业已难以为继。为此,广东省政府提出了“腾笼换鸟”的决策。  石龙镇是东莞市土地资源最少的一个镇,由于工资、地价、燃料和电力等费用的不断上涨,原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失去了竞争力,为了让有限的土地和资源发挥最大的
期刊
方案一、运用“椭圆的定义”探讨轨迹  例1设定点[F1](0,-3)、[F2](0,3),动点[P]满足条件[PF1+PF2=a+9a(a>0)],则点[P]的轨迹是( )  A.椭圆 B.线段  C.不存在D.椭圆或线段  解析当[a=3]时,[PF1+PF2=F1F2],点[P]的轨迹是线段[F1F2];  当[a>0]且[a≠3]时,[PF1+PF2>F1F2],点[P]的轨迹是以[F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