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宣玲:一草一木皆是课程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dcoffee_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看到这句话大家能想到什么?”生物课上,王宣玲发问,大家哄笑着,课堂气氛热烈起来,“这说明了植物的向光性。”她轻轻将话题一引。“谁能讲讲‘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回时,绿水人家绕’中的生物学现象?”大家纷纷摇头,“被子植物一般先开花后结果,当‘花褪残红’时,果实刚开始发育,这属于有性繁殖。”王宣玲别具一格的课堂打开方式总是让大家眼前一亮。大家都说,王老师有一把“刷子”,总是能将乏味枯燥的课讲得灵动活泼。她说,生物是研究生命的,生物课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多留一份心,一草一木皆是课程。生活中,王宣玲质朴沉静,不善言辞,而一旦站上讲台,立马容光焕发、神采飞扬。从青春年华到鬓生白发,在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高陵镇初级中学的课堂上,王宣玲一站就是36年。
  喜欢一位老师,爱上一门课
  1985年9月,高中毕业的王宣玲,作为被招考的民办教师站上了讲台,不是科班出身的她深知,课讲不好,影响的将是孩子的一生。为了研究教学,她阅读了大量和科目相关的书籍;为了备课,她在空旷的房间里一遍遍试讲,凭着自己的韧劲和热情,她教的物理课备受学生欢迎。当时学校师资匮乏,缺什么老师,要强好学的她二话不说就能顶上,物理、地理、政治、生物课,她都信手拈来。
  近些年,王宣玲主教生物课,她热爱生物,也把对生物的那份热爱传递给了学生们。王宣玲经常用小故事或小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受童话故事《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启发,暑假时,王宣玲把去了胚的玉米、煮熟的小麦、完好的豌豆种子分发给学生回家种植。开学回来,学生们七嘴八舌:“我的玉米没发芽”“我的小麦也没发芽”“我的豌豆苗儿长得可好了”,等同学们交流完,王宣玲才开始给大家“解密”,并“顺带”着让学生们自己总结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这样鲜活生动的课堂令大家印象深刻,终生难忘。
  她带着学生去池塘边观察水蛭、藻类植物,帶他们去抓蚯蚓、蝗虫、蛐蛐,现场讲解。有时她会亲自去河里捞一些水绵,回来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也会把学生们带到校园的试验田里,让他们观察蔬菜的生长,薅一棵花生苗,讲解花生的分蘖。有时在校园里走着走着,她会随时停在一株花前、蹲在一棵草旁,拈花抚草皆是课程。她说,生物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处处是课堂。
  “生物知识看似深奥,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理解了,知识才会慢慢融入孩子的大脑里。”王宣玲善于将深奥的知识“掰开了、揉碎了”,以直白的语言讲解清楚。讲神经系统时,王宣玲会冷不丁地拍一下某个同学的手,同学下意识地一缩手,说“疼”;拿粉笔在某个学生眼前一晃,学生眼睛一眨。王宣玲说,这些动作的完成,主要依靠神经,我打一下你躲,这就是反射。讲神经系统的组成,她把脑比作单位的“一把手”,脊髓好比“二把手”,“一把手”负责全面管理,“二把手”管一些具体的事儿,好比脊髓的反射功能,缩手、膝跳、排尿等;有些事儿“二把手”需要“汇报”给“一把手”,这就是脊髓的传导功能。小孩儿要穿尿不湿,就是因为大脑发育还不完善,脊髓不能很好地把信息传递给大脑。讲血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她说红细胞数量多,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也运输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数量少,主要功能是负责人体的免疫功能,我们人体哪个地方细菌感染了,白细胞就像警察一样,冲在前面,把细菌消灭掉,还能穿过毛细血管壁去消灭细菌,就像火警、特警紧急时刻能闯红绿灯一样。
  “我们的性教育一直很缺乏,中学阶段的孩子,正值青春期,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讲生理卫生课,没必要遮遮掩掩的,你越是遮掩,他越是好奇,不如就大大方方地跟孩子们讲。”王宣玲不偏见、不守旧,还与时俱进,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她及时地给学生们普及病毒知识,让学生们更好地保护自己。
  学好一门课,老师是最好的“兴趣”。一个好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王宣玲教过的很多学生到了高中选考时,最后选择了科目生物,他们说是因为王老师才喜欢生物课的。
  走进孩子们的心坎里
  王宣玲用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有孩子在周记里写道,王老师是我们的第二个妈妈!她不光“慈”而且“严”。王宣玲说:“自己的孩子越打越往自己的怀里钻,因为孩子知道你是爱他的。教育就是立德树人,孩子有问题,老师得指正,这样才有助于他的成长。老师手中的‘戒尺’,就是为孩子立规矩的,从行为到心理。”
  学生小柯桀骜不驯,逆反心理强,留着一头长发,经常耍酷扮靓,还朝女孩吹口哨。王宣玲劝他把心思用到学习上,他说,老师您就别劝我了,看见书我脑仁都疼。学校不让留长发,他梗着脖子,一脸不服气:“我就喜欢留长发怎么了?”
  “在学校就要守学校的规矩,以后走上社会更要守社会的规则,扭着来,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王宣玲盯着他看了看,说,“嗯,确实挺帅,不过短发会更精神。”说着拿出几张发型图给他看,小柯登时来了兴趣,说老师您还懂美发呀。王宣玲忍着笑说,那当然,老师还会理发呢,要不我给你理个帅气的发型?小柯点点头。王宣玲为他围上围布,拿出理发工具,“刷刷刷”,剪刀翻转飞扬,一会儿工夫,一头利落的短发剪好了,小柯照着镜子,兴奋得挤着眼睛冲她竖起了大拇指,从此他对王宣玲心服口服。巧的是,后来小柯没考上高中,而是去学了美发,学成后还专门来学校邀请老师,说一定要为王老师亲自设计一个烫花卷发。
  王宣玲不仅为孩子们修剪头发,还时常修剪孩子们心中的“枝枝杈杈”。班里有两个优秀生小玉和小石。小玉性格内向,学习勤奋刻苦,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小石性格开朗,大大咧咧,有点儿丢三落四,比起小玉,成绩总是略逊一筹。后来小石奋起直追,超过了小玉。要强的小玉受不了了,哭起鼻子来。王宣玲对小玉说,“失败一次不要紧,怕的是失败了一蹶不振。不甘落后是好的,但不要把自己绷得太紧,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就行,我们要克服人性中的一些弱点,才能走得更远。”老师的话,小玉听进去了,状态也放开了,原本不喜欢参加社团活动的她积极报名了诗朗诵比赛。王宣玲从发音、肢体语言等一点点指导她,比赛场上,她情绪饱满,落落大方,得到了大家的好评。
  都说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但阳光之下,也有阴影。一次班里的学生小飞感冒了,王宣玲带着他去诊所看病,家长赶到后,质问她:“为什么不去大医院,耽误了病谁负责?”王宣玲解释,孩子就是感冒,去医院要排队挂号、各种化验,折腾一圈,得花几百元,还耽误工夫。家长呛她:“当老师还怕耽误工夫啊,谁让你给我们省钱了,再说谁知道这里面有没有什么弯弯绕绕。”王宣玲被噎得哑口无言,她的心在滴血:没想到自己一番好意,竟得到如此误解。小飞安慰她:“老师,别跟我爸妈一般见识,您的苦心我懂。”后来家长知道误解了她,还专门赶来道歉。“当老师有苦有甜,有累的时候、有让人不理解的地方,但只要捧出一颗心对孩子,终有一天,孩子和家长都会理解你的。那时会觉得付出一切都是值得的。”王宣玲话语朴素。
  趁身体硬朗,就再带带孩子们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王宣玲是一个宁愿把苦埋在心底也不愿说的人,心有江潮云海亦波澜不惊,她说,人哪有被生活难倒的呀,我们终身都在学习,生活给我的第一课就是面对苦难。1994年,王宣玲的丈夫出车祸离开人世,她带着7岁的儿子既当爹又当妈,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但她从不向学校提条件。儿子结婚那天,正赶上学校开家长会,学校安排级部主任接替她主持会议,作为班主任的她心里装着学生,更能理解家长想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所以趁儿子接亲的间隙赶回学校面见家长,当她出现在教室时,家长们激动得纷纷鼓起掌来。
  王宣玲是个一忙起来就停不下来的人。2020年,她55岁了(女高级教师可以在年满55岁时自愿退休,也可以延迟到60岁退休),大家心疼地对她说:“您辛苦操劳了大半辈子,这下终于可以停下来、歇一歇了,趁腿脚利索,一定要多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王宣玲却申请留了下来,她说,我舍不得这群孩子,天生“闲不住”,趁身体还硬朗,就再带带孩子们。
其他文献
如何將课堂根植于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让学生听从自己心底的声音,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触摸社会的真、善、美,帮助学生回归生活,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本要求。在教学中,我们要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融入生活为目标,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获得社会性发展。  观察生活,激发兴趣  《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生活,激
期刊
体育教学大单元建构的目标定位  目标是大单元的灵魂,是大单元内容、评价、实施和反思的前提和依据,其本质是回答“去往何方”的问题,是学习的归宿和指南。目标设计需把握“精准素养指向、层层衔接递进、强化行为条件”的总体原则。  素养取向,三维操作。要树立从能力角度出发,对接学科核心素养的意识,以三维目标为基本方法和策略,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基本取向。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需因人而异,承认并尊重学生在认知、行
期刊
在山东省北部辽阔的平原上,一片片盐池星罗棋布,好像一面面沉睡在大地上的镜子,映照着白云苍狗。在这里,岁月的流逝似乎变得缓慢而悠长,只有远方一座座风力发电机在空旷苍茫的天际下徐徐转动。  这里被当地人们称为“北大洼”,寿光市双王城生态经济园区卧铺小学就坐落在着这片偏僻的“北大洼”中。每天晨光熹微,副校长李大孟就早早起了床,一番简单的洗漱和早餐后,在微凉的空气中沿着校园的路溜达一圈。不一会儿,一辆辆校
期刊
线上教学,就是教师在互联网上进行教学,学生使用电脑或手机完成上课、练习等学习活动,具有学习不受时空限制、学习资源丰富、可以重复观看等优点。现阶段,基于线上教学的需要,结合我校“自学·释疑·达标”教学模式,构建了线上教学模式。  模式环节及解读  线上模式分学案导学、小组互助、学情对接、初学展评、点拨拓展、提炼总结和诊断评价七个环节。  学案导学。学生利用(电子)教学案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教师通过精心
期刊
2021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指出要优化教学方式,全面压减作业总量,这一规定从侧面体现了当下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业负担程度。  长期以来,过重的学业负担已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到底该如何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提升教育质量?《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为教学者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破局新思路——发展个性化教育,鼓
期刊
“县中在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寄托着广大农村学生对接受更好教育的美好期盼,正所谓‘县中兴,则教育兴;县中强,则民心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中阶段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取得了显著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条件逐步改善,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目前,我国普通高中共1.42万所,在校生2494.5万人,其中县域普通高中(以下简称“县中”)7243所,在
期刊
海盐县实验中学是一所城镇初级中学,创建于1997年。作为一所年轻的现代化实验学校,以“智启学识、慧润品格”为办学理念,24年来学校不断开拓创新,用品质的力量塑造优质教育,力求让每一位师生员工发挥优势和潜能,让每一个生命都因追求品质而绽放精彩。  营造品质文化,优化育人氛围  首先,构建深蕴“品质”理念内涵的精神文化。学校品质理念包含四个层面:一是以智慧教育拓展课程为载体,用学生作品布置走廊主题文化
期刊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也是衡量区域教育教学发展水平的一把最有效的‘尺子’。县域普通高中只有把教学质量搞上去,才能更好满足广大农村学生对接受更好教育的美好期盼,真正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  普通高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县域普通高中在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寄托着广大农村学生对接受更好教育的美好期盼。以河北省为例,截至
期刊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简称《意见》),指出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意见》发布以来,各地都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意见,但家庭、学校、社会对劳动教育不重视的情况并无实质性改变。  劳动
期刊
说起教室的样子,大家脑海里浮现出的画面往往是讲台、黑板、整齐排列的桌椅,现在还常有投影、幕布。新学校或者学校新建教学楼在基础设施方面,硬件条件往往会得到改善,但是教室的样子依然相对传统,而我认为,改善基础上,还要有改变。因为,教室的样子,不是简单的物理空间的布局问题,而可能关乎教育理念、教学法,甚至可以说是学习理论在空间、实体上的折射,虚(育人的哲学)在这里深刻地影响着实(教室的样子)。  以我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