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乌桕(Sapium sebiferum)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对不同浓度NaN3诱变的响应差异,为乌桕幼苗早期优良品质突变体筛选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乌桕种子为研究对象,设置NaN3浓度为0、5、10、15、20、25、30、35 mmol/L 8个诱变处理,测定其种子萌发率、幼苗生长指标、生物量、叶片的基本光合参数、叶片的叶绿素(SPAD值)和花青素(ACI值)等,比较其生长及光合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NaN3对乌桕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光合能力的影响有显著差异,NaN3处理对乌桕种子的萌发率均起抑制作用,并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35 mmol/L时萌发率最低,抑制指数达到74.31%;20 mmol/L处理下幼苗苗高、生物量、根系的总长度、比表面积、根尖数等显著高于其他浓度处理,且对NaN3浓度的响应趋势基本一致,表现为“低促高抑”现象;幼苗叶片在C4处理下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率(EWUE)均最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最低;NaN3处理对叶片的SPAD值和ACI值影响随着浓度的增加均呈现出先增后减趋势,当NaN3处理浓度为20 mmol/L时,SPAD和ACI值均最高;NaN3不同浓度处理,对叶片SPAD值的影响明显大于ACI值.[结论]随着NaN3浓度的增加,乌桕种子的萌发率呈降低趋势,接近半致死浓度为20~30 mmol/L,幼苗生长及Pn、Gs、Tr、EWUE、SPAD值和ACI值均表现为先增后减趋势,Ci和根冠比为先减后增趋势,对NaN3处理均有不同程度的响应.综合分析,诱变处理乌桕种子的适宜条件为NaN3浓度20 mmol/L处理6 h.此研究为开展乌桕NaN3诱变育种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