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茎腹侧入路保留完整尿道海绵体的改良Cantwell-Ransley术治疗尿道上裂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u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尿道上裂是一种少见的泌尿生殖系统先天性畸形。为保护尿道上裂尿道板的血供,对Cantwell-Ransley术中尿道板和阴茎海绵体的分离采用阴茎腹侧入路,保留完整尿道海绵体以减少术后尿道皮肤瘘和尿道狭窄的风险。对病例进行回顾分析以评价治疗效果。

方法

对2015年12月以来采用阴茎腹侧入路保留完整尿道海绵体的改良Cantwell-Ransley术治疗的男性尿道上裂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患儿基本情况、手术方法、术后恢复、排尿情况、阴茎外观和并发症等。

结果

总共18例患儿,首次手术15例(阴茎头型7例、阴茎体型4例、完全型4例),再手术3例。患儿中位年龄21个月(12个月至14岁),所有患儿均采用改良Cantwell-Ransley术重建尿道和阴茎,采用腹侧入路分离尿道板和阴茎海绵体,将尿道板腹侧的楔形尿道海绵体完整保留在尿道板上。伴有尿失禁的完全型患儿,术中联合Young-Dees- Leadbetter和Kelly术重建膀胱颈及改善阴茎外露程度。术后平均随访13.1个月(6~21个月)。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伤口感染裂开、阴茎头或阴茎体坏死、尿道皮肤瘘和尿道狭窄的并发症。1例阴茎体型病例术后出现尿外渗,经穿刺抽液、加压包扎1周后自愈。所有病例阴茎均无背曲,但较正常短。16例患儿阴茎外观较术前明显改善。4例膀胱颈部重建患儿术后排尿控制均达I-II级。

结论

采用改良的Cantwell-Ransley术,从腹侧入路分离尿道板和阴茎海绵体,将尿道板腹侧的楔形尿道海绵体完整保留在尿道板上,既有利于保护尿道板和成形尿道的血供,防止尿道皮肤瘘和尿道狭窄等并发症的产生,也可恢复阴茎与尿道的正常解剖关系,使阴茎外观尽可能接近正常。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电刺激(TENS)联合奥昔布宁治疗后尿道瓣膜切除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患儿的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经尿道电切镜治疗后尿道瓣膜共112例,其中术后3个月尿动力学检查提示膀胱过度活动症患儿48例,采用随机表法平均分为3组,其中奥昔布宁组16例,口服奥昔布宁0.5 mg/kg,每日1次。TENS组16例,采用经皮电刺激治疗,每日1次,每次2 h。奥昔布宁联合TENS组16例,联合口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新生儿脐血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其在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EON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 ~12月本院阴道顺产分娩、产妇胎膜早破>12 h的足月新生儿为胎膜早破组,未发生胎膜早破、母亲健康且生后无临床感染表现的足月新生儿50例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两组新生儿脐动脉血IL-6和CRP水平,进行对照分析,并绘制脐血IL-6
达比加群酯作为非瓣膜心房颤动抗凝治疗新型口服抗凝药,其抗凝作用与华法林相当,出血风险较华法林减少约20%,较华法林具有诸多优势;但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普遍存在个体差异,基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心血管疾病的流行以及碘造影剂相关诊疗技术的普及,罹患造影剂肾病的高危人群不断扩大,而造影剂肾病是肾功能急剧恶化和预后不良的标志事件.过去十年,虽然
目的通过我院1例左心发育不全综合征治疗的成功案列,探讨左心发育不全综合征的外科治疗。方法检索国内外外科治疗左心发育不全综合征的相关文献,结合我院病例,阐述国内左心发育不全综合征治疗现状,对左心发育不全综合征的外科治疗进行详细总结。结果我院1例左心发育不全综合征患儿在行Norwood I期+ Sano术后顺利恢复出院。临床经验及文献检索都表明我国仅少数医院成功实施了Norwood手术,术后维持体-肺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病率日渐增高,资料显示,1980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6.09‰,而到了2008年糖尿病患
目的 探讨JAK2/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磷酸化的JAK2(p-JAK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食管鳞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p-JAK2
目的探讨革兰阳性菌(G+菌)、革兰阴性菌(G-菌)和真菌所致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病原不同,分为G+菌组、G-菌组和真菌组。分析3组间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转归情况,应用方差分析、LSD法及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共纳入202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G+菌组7
目的探讨先天性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CGGM)患儿的临床特征,提高对CGGM的认识。方法对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诊治的1例CGGM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吸收不良" 、"高渗性脱水" 、"腹泻" 、"新生儿" 、"先天性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及"malabsorption syndrome" 、"dehydration" 、"hypernatremia" 、"diarrh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