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导管癌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研究

来源 :北京口腔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z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腮腺导管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31例腮腺导管癌颈部各分区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与生存时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31例腮腺导管癌有22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I区转移10例,Ⅱ区转移20例,Ⅲ区转移15例,Ⅳ区转移7例,V区转移8例。其中25例进行随访的病例中,17例存活,8例死亡。病理分级Ⅰ级2例均存活;Ⅱ级6例中4例存活,2例死亡;Ⅲ级1例存活;Ⅳ级16例中有10例存活,6例死亡。术后8例未进行放化疗的病例中有6例死亡,7例进行单纯放疗的病例有1例死亡,10例进行放疗+化疗
其他文献
1965年Rosai和Dorfman[1]报道了34例淋巴结肿大病例,根据其特异的组织病理表现命名为“窦组织细胞增生症伴巨大淋巴结病”(sinus histiocytosis with massive lymphadenopathy,SHML)。随着更多病例的报道及深入研究,大约92%的病例侵犯淋巴结外组织,67%仅累及淋巴结外组织[2],因此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取代原来的名称。
目的研究低能量激光对正畸张应力及压应力作用下人牙周膜细胞骨改建相关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人牙周膜细胞,模拟正畸加力,结合低能量激光照射,在不同条件下(激光、应力、激光+应力)培养6 h,通过Realtime PCR检测IL-1β、Runx2、OPN、OPG、RANKL mRNA的表达并计算RANKL/OPG的比值。结果人牙周膜细胞在培养6 h后,IL-1β、Runx2、OPN、OPG、RANKL mRNA的表达都呈现出激光+应力组大于单纯应力组及单纯激光组。结论模拟正畸加力及低能量激光照射均可使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分析川渝地区人群下颌前磨牙牙根和根管的解剖形态。方法调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乐山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放射科因治疗需要而拍摄的下颌前磨牙的CBCT影像资料,从中选取根尖孔发育完全且未行根管治疗或修复治疗的影像,详细记录其牙根数目,并采用Vertucci分类法对其根管形态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75例患者,包括1076颗下颌第一前磨牙和978颗下颌第二前磨牙。下颌第一前磨牙的牙根以单根为主(99.26%),其余均为双根(0.74%);下颌第
目的:探讨抑郁发作在24节气中4个节气就诊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整群抽取2016年度院门诊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就诊的抑郁状态患者,同时抽取2017年度相同的4个节气时间段的患者设为对照组,以2018年同期就诊者作为研究组,对其全部资料进行组间及组内分析;结果:三组抑郁患者的平均就诊年龄差异无显著性,各节点时间段就诊人数及卡方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发作患者的就诊存在节气差异,气候因素可能是影响患者就诊的一个重要因素,重视节气变化非常有必要。冬至可能是抑郁复发的
目的利用牙周致病菌皮下感染和腹主动脉瘤复合动物模型探讨牙周致病菌影响小鼠腹主动脉瘤发展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选择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皮下金属螺旋管植入2周后,CaCl2涂抹法制备腹主动脉瘤模型,3周后在螺旋管内注射牙龈卟啉单胞菌(Pg)构建牙周致病菌感染模型,模型制备8周末处死取血和腹主动脉。腹主动脉行HE染色和弹力纤维染色进行病理分析。免疫组化染色观察MMP-9、S100A9在腹主动脉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循环中IL-6、MMP-9和S100A9的水平。结果CaCl2处理8周末,Pg感
目的对比不同切端预备类型的下切牙瓷贴面抗折强度。方法收集30颗完整的离体下切牙,根据切端预备类型随机分为A(开窗型)、B(对接型)、C(包绕型)组,按照临床标准程序进行牙体预备、制作玻璃陶瓷贴面并粘接。用自凝树脂包埋离体牙牙根,在万能力学试验机上对试件切端轴向加载至试件破损,记录折裂载荷并观察折裂模式。结果A、B、C三组折裂载荷分别为(803.4±106.82)N;(861.30±116.77)N;(710.50±93.96)N。B组与C组试件抗折强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其余组间差异无统
目的探究红藤饮联合乌司他丁对重症腹腔感染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腹腔感染患者147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患者72例采用常规抗感染支持治疗,并给予乌司他丁注射液静脉滴注,10万U 2次/d;治疗组患者75例在采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同时给予自拟红藤饮治疗,两个疗程后评估两组患者的疗效。同时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CRP、PCT、TNF-α和IL-6因子水平,RT-PCR法检测患者外周血中TNF-α和IL-6的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各指标差异。结果两个疗程治疗后,自拟红藤饮联合治疗的治疗组
目的检测重复离心对谷草转氨酶测定结果的影响,为谷草转氨酶精准测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9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期间76例入园及入学体检健康儿童肝素抗凝全血,通过3000r/min的速度离心10 min测定谷草转氨酶的结果以及再次离心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以首次离心的样本,谷草转氨酶检测结果男童、女童和总体平均值分别为45.92、44.37、45.21mmol/L;重复离心样本谷草转氨酶检测结果男童、女童和总体平均值分别为37.05、36.79、36.93mmol/L。男童、女童及总
目的探讨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复合PLGA膜支架对牙周组织再生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比格犬BMSCs,CCK8检测BMSCs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BMSCs细胞纯度;溶剂浇铸法制备PLGA膜,检测PLGA膜的吸水率和溶解率;分别对培养皿单层培养的BMSCs和BMSCs复合PLGA膜培养的细胞行成骨诱导分化,茜素红和ALP染色检测成骨细胞分化率,WB检测细胞Col1、Runx2、osterix蛋白表达;
目的研究可溶性胶原缓释剂在兔体内对牙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可溶性胶原缓释剂和派丽奥注射至兔颊黏膜内,分别在1周和2周时取兔颊黏膜组织,观察组织学切片,比较两组药物在兔体内的吸收和降解情况。将2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分为正常组(阴性对照组)、牙周炎组(阳性对照组)、实验组(可溶性胶原缓释剂组)和对照组(派丽奥组),建立兔牙周炎模型,将药物置于兔牙周袋内,分别在1周、2周和4周后检查临床牙周指标:牙龈探诊出血(BOP)和牙周探诊深度(PD)。结果1周后可溶性胶原缓释剂组中有血管长入,2周后可溶性胶原缓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