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的表演性:表演理论、活态传承与公共文化实践

来源 :民俗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hongju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演理论是20世纪美国民俗学对于学界的重要贡献,其核心是“表演”和“语境”.在表演理论提出以后,民俗学经历了从关注文本向强调语境的转向,使得以差异性为基础的本真性再次成为学术研究的中心议题.然而,在随后以“语境”为中心的研究实践中,研究者们逐渐开始质疑本真性问题存在的逻辑合理性以及在实际民俗活动中的可操作性,研究重点也由此从辨析民俗事象的真伪,转变为讨论本真性背后的权力关系和文化政治.正是基于对“本真性”的祛魅,在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实践中,学术话语所追求的本真性与实际操作中的共享原则之间的矛盾,便因此而消解,这为当代公共民俗学实践提供了去语境化和再语境化的理论支撑和实操可能.在此,以行动认同为旨归的“表演”(形式)在“语境”(意义)的“式微”中重新凸显,实现了民俗传统的实践回归.
其他文献
关羽一身系儒、释、道三教之崇,在不同民族、不同阶层和不同信仰的民众中都拥有庞大信众.关帝信仰穿越时空,跨越国界,在海外华侨群体中也有着巨大影响.理所当然地,关帝文化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相关研究成果蔚为大观,欲翻新出奇殊为不易.翻阅濮文起著《关羽:从人到神》一书,作者凭借深厚的历史学、宗教学、哲学、文学功底,汲取前贤与时俊研究成果,独辟蹊径,将关帝文化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期刊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发展历程,既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生成和确立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是文化自信的核心内容,是政党自信的具体要求.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的构成要素包括自信之根、自信之魂、自信之本,价值指向是为民族谋复兴、为国家谋富强、为人民谋幸福、为天下谋大同,推进机制有赖于文化自觉、文化自知、文化自强、文化实践.唯有把握科学内涵、增强价值自觉、提升现代品质、重视文化实践,方能更好地巩固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
工联主义与工团主义是国际工人运动中先后出现的两种不同类型.进入20世纪以后,由于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地渗透在工人的工作与生活之中,工人阶级掀起了捍卫自身环境权益的绿色运动,因此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工人运动理论也进入到西方生态文化之中.但我国学界在翻译与阐释西方生态文化理论过程中,往往将工联主义与工团主义混同.基于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视角,通过对两者在产生时间、起源国家、阶级基础、对资本主义的态度、斗争手段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其进行的分析与批判等多方面的考辨来看,二者存在诸多不同,不应将二者简单等同或混同.
在传统休闲文化中,社会休闲是作为人生体验和人格表达的重要方式而存在的,自由选择与社会责任的统一,构成传统休闲文化价值追求的逻辑基础.休闲主体与客体在道德文化层面建构起相互对应、影响的关系,休闲娱乐的正当性取决于合道德性,休闲品味取决于文化品味,在身心愉悦的同时提升精神境界成为休闲生活的合目的性、合规律性的要求.面对虚拟空间、虚拟生活日益成为人们休闲方式重要选择的趋势,优秀传统休闲文化体现的重视人生体验、注重人文修养、崇尚执中致和、强调慎独自律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追求,对于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高度,处理休闲生活
唐诗是中国文学艺术的高峰,包括极为丰富的文学作品与极为丰富的诗学成果.“意境论”的出现、司空图之《二十四诗品》与文学之盛唐气象标志着“生生论诗学”走向成熟,而以李白、杜甫、王维、岑参与白居易等为代表的众多诗圣诗豪及其伟大作品则给予“生生论诗学”以无比广阔的空间.
在亚里士多德思想中,法律权威事关城邦兴衰,而法律权威来自立法者之优劣.亚里士多德并不奢求一位神性立法者,他立足于雅典现实,从城邦公民中确立立法者.公民立法者享有制定与修订法律的权力,且在制定与修订法律时要尊重古代法.城邦行政官员从事行政行为时必须遵守法律,他们所颁布的法令也不应与法律相悖.当然在法律缺乏之地,行政官员也可以发挥自己的实践智慧,但要以立法者好似在现场为标准.简言之,必须确保法律的至上地位,这是城邦维持的关键,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公民群体立法者审慎立法.
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力主"以白话取代文言",自己却始终不放弃旧体诗创作,这是意味深长的事实存在.这既是一种个人趣味的体现,又是一种语言意识的彰显.鲁迅旧体诗的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以理性节制情感、士传统下的文人趣味以及诗意模糊形成的多义阐释空间三个方面,这些旧体诗记录了自己过往的生活和相对私密的情感经历,并从语言层面、内容层面、思想层面全方位、多角度拓宽了旧体诗的表达疆界,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有助于我们深化对鲁迅文学创作与美学思想的理解.
以资本为原则导向的西方现代性生活,呈现出文明与颓废交织的两难局面.揭穿资本文明时代的"非人化"的一面,意味着开启现代性生活的革命性变更.马克思彻底批判了劳动的"现代形而上学的本质",以"人的解放"为标准,与"形式的""抽象的"劳动观区别开来,倡导以劳动原则为导向,同现代社会的所有制关系和为之提供精神支柱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依照劳动原则组织社会生活,引领资本力量的积极走向,创造美好生活,才能走出现代性的困局.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与中国法治社会建设的有机结合,更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治国理政实践过程中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经验总结.习近平法治思想哲理深刻、内涵丰富、逻辑严密、体系完备、博大精深,具有深远的战略性、高度的人民性和科学的辩证思维,其哲学意蕴丰厚,体现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在法治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坚持系统辩证法,系统推进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坚持唯物思想与战略思维,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正确的全球认识观,积极推进全球治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应当对习近平法治思想进行深入分
20世纪20年代末,杨成志赴滇开展民族调查,往返途中在越南停留月余,收集了不少关于越南的文字、实物与影像材料.此后他根据相关材料撰文对越南社会、历史与文化进行了总体性介绍,成为首位研究越南的中国人类学家.这不仅是中国人类学、民俗学的一笔学术积累,亦彰显出杨成志的家国情怀与其越南研究的方法论意义,迄今仍对中国人类学的海外研究深具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