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洞体应变固体潮调和分析结果

来源 :地壳形变与地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name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扼要介绍了我国洞体应变观测现状,公布了18个台站的调和分析结果,同时公布了国外同类仪器优质台站的计算结果,以作比较。
其他文献
本文以Biot的固结理论为基础,利用有限单元法,对水布垭水库未来蓄水后地壳岩石中由于附加水荷载所产生的各种力学效应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中沿清江从招徕河到恩施之间共取剖面48个。认为:(1)水体荷载产生的附加应力场、孔压场和形变场在库岸附近造成压应力差和位移差,特别是分布有附加的张应力,促使库水向外渗透和扩散,导致孔压改变、有效应力降低或增大;(2)水布垭库坝区的张性断裂和喀斯特较发育的地段,由于水
期刊
本文扼要介绍了我国水管仪倾斜固体潮观测台站的台址条件和仪器设备状况,公布其资料利用率及借ICET通用程序所作长系列调和分析结果,同时公布了国外同类优质台站的计算结果,以资对比。
期刊
文章在概略介绍仙女山断裂带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展布特征、组合关系基础上,用详实的材料,逐一分析了荒口—腰店子、腰店子—将军垭、将军垭—卜庄河及尹家湾—黄垭畔、黄垭畔—贾家店长江南北两岸各段的断裂构造形迹特征、力学性质和交切关系。认为仙女山断裂带已北延过长江,并建议对断裂的应力传递方式和可能出现的史前地震进行深入研究。
期刊
本文给出了积分采样数据的维尼迪柯夫调和分析方法。使用该方法,以相应的固体潮体应变为理论值,对庐江台自流井流量1987年7月~1988年1月的观测数据(脉冲数)进行了调和分析计算,主要潮波结果为:振幅因子(脉冲数/10~(-9))O_1波:49.6±0.6;M_2波:50.8±0.3;其相位滞后分别为-4°.6±0°.7、6°.9±0°.3。说明以该井流量做为体应变仪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期刊
本文根据几次大震前孕震区形变异常临近地震时的有序性,以B值、C值、H值及R值作为描述有序的指标,研究了大震前有序度时值曲线的形式和特性。发现在主震到来之前,B值和C值会突然上升并持续在高值状态,而熵值H则于此时减小。
期刊
P.Melchior教授和蔡祖煌等先后指出,深井水位固体潮与引潮力位之间的相位差为180°。本文根据固体潮理论论述了深井水位固体潮的相位差,给出了京14井井水固体潮的相位差;O_1波,178°;M_2波,150°。文中还从井孔含水层系统对引潮位的非弹性响应出发,结合水文地质学,讨论了影响深井水位固体潮相位差的主要因索。结果表明,深井水位固体潮的相位差是由井孔含水层系统对引潮位的非弹性响应所致;它依
期刊
本文依饱和孔隙介质动力学的基本方程组,对Rayleigh波在二相介质中的传播及一维土层动力学问题进行了探讨。数值计算表明:Rayleigh波速度在饱和孔隙弹性介质中大大小于在非饱和弹性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维土层地面位移对有惯性力作用(a≠0)与忽略惯性力作用(a=0)也有很大差异。并对一维土层在阶梯形加载、脉冲式加载、正弦加载状态进行求解,为在实践中定性估计地基由于这类荷载作用产生的运动性态提供参
期刊
由梅世蓉、冯德益、张国民、朱岳清、高旭、张肇诚撰写的《中国地震预报概论》已于今年6月由地震出版社出版发行。它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地震预报理论基础及预测预报方法的专著,也是我国20多年来地震预测预报工作的科学总结。全书共分五篇,约80万字。 第一篇,绪论。以邢台、海城、唐山、松潘大地震及80年代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进展为线
期刊
根据对常德1631年地震事件的史料鉴别,尤其是江陵为典型七度震害这一事实,运用震声传播方向和地光物理场以及地震烈度衰减关系,拟合推断此地震事件的序列主要由安乡北6 3/4级地震、常德北太阳山7级地震、澧县6级地震、大庸6级地震和澧县—安乡6 1/2级地震组成,相应的地震地质背景是江汉—洞庭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剩余形变呈四象限分布。若考虑地震-构造相关分布为“Z”字型,则该地震事件的主控构造——太阳山
期刊
由山东省地震局魏光兴、刁守中、周翠英合著的《郯庐带地震活动性研究》一书即将由地震出版社出版。 该书是一部全面系统研究大陆板内大型地震带活动的专著。全书30余万字,共分九章。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