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的人性化管理

来源 :教育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ee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作为一个好校长,一定要具备良好的管理艺术,除了制定科学的规章制度来管理,还必须实施人性化管理。下面笔者就从校长的信任、真诚、激励、赏识、宽容五个方面来谈一下人性化管理的粗浅认识。
  一、 信任是人性化管理的基础
  校长对班子成员的信任、对教师的信任,是学校能否产生凝聚力的基础。信任的潜在力量不仅在于能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让教师能充分意识到自己已成了学校的主人,以主人翁的态度群策群力办好学校。校长在民主管理过程中对下属的信任,能融洽关系、亲近感情,使教师产生与校长同舟共济的情感。信任是可以提高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信任也是协作关系的粘合剂,没有信任,协作就无从谈起。诚恳和高度的信任,必然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当一个人得到完全信任时,就会以其全部的智慧和力量,去尽心尽力地完成好学校交给的工作任务。
  二、真诚是人性化管理的核心
  校长的真诚,能使校长与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之间的真诚相待,营造相互平等、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相互尊重的良好氛围,增进团结是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出人的积极性的。校长的真诚,是“以人性化为中心”的管理模式的核心。真诚地对待教师,是尊重教师、理解教师、关心教师、爱护教师的体现。校长的真诚是充分认识教师、处理好与教师关系的关键。教师是一个多元、富有个性、特长的群体。由于能够真诚地对待每个教师,从而获得他们的信赖,相互交流多了,使校长有了理解教师的机会,因此不但能容纳教师的个性,又能鼓励发挥他们的特长,教师的工作热情一定会大大提高。
  三、激励是人性化管理的手段
  戴尔.卡耐基说:“要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激励和表扬。”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奋斗。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学校人性化管理的出发点,也是学校以人为本管理的最高宗旨。人是有需要的,需要产生动机,动机产生行为。人的需要也是有层次的,当低一级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人就不会去追求更高一级的需要。因此,要想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就一定有一套精心设计的健全的激励机制。在激励之中, 一定要注重精神激励,就是在工作中,校长要善于发现每个教师的亮点因素事例,在教师会上要极力张扬教师的亮点工作,极力表扬教师的亮点工作,是校长的英明之举,让每个教师在表扬中发挥着最大的工作能力和的热情,精神激励表扬是最好的促进工作,提高工作,做好工作的手段。在激励中, 一定要论功行赏,不徇私情,奖罚分明。在政治激励中,一定要公开、公平、公正地评优受奖、晋级、评职、提升。要体现激励先进,树立典型。在经济激励中,一定要设计好尺度,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真正让优秀教师获得更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激励是学校人性化管理最好的手段,是学校管理中最有效最高效的方法。
  四、赏识是人性化管理的良策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任何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都渴望别人的信任与赏识。如果赏识教师,教师则会感到自身价值和幸福。在大多数情况下,各个学校都会有对教职工进行威严管理的清规戒律,这些措施多是冷冰冰的条文。很多校长在教育实践中多是“圣旨式”的训导,缺乏人性化的情调,对待年轻教师更是态度强硬:“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而不是认真了解“不努力”背后的真正原因,要从“多给教师机会”的角度去帮助、去理解教师,而不是更多地去批评,指责教师,校长要善于在老师缺点中找优点。要学会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用“四块糖”实例来赏识教师。赏识可以激发他们高尚、敬业、充满爱心的职业道德。所以,与领导苛刻的管理手段相比,老师更呼唤一种宽松的弹性珠常识教育管理模式。赏识对孩子有效,对成年人同样的有效。每个教师都想把自己的工作干好,这时候,如果有领导的表扬和赏识,教师们都会把内心愉悦化作潜在的工作动力,当校长为老师营造出了更加人性化的环境,教师的心理会更加健康,教师的幸福指数会更加提升,从而以愉悦的心情从事工作,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赏识一种教育管理手段、是一种催人奋进激励良策、是一种较好的评价方式。美国心理学家杰丝.雷耳说:“称赞对鼓励人类的灵魂而言,就象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因此,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五、宽容是人性化管理的前提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所学校,一个群体,学历、资深、素质、阅历、观念、能力等各异,老师的工作优劣共存,作为学校校长要多把尺子衡量教师,不能一味地指责教师,应该要善于发现老师的闪光点,引导和帮助教师改正缺点、克服不足、完善自我。校长在学校管理过程中, 要学会宽容、学会容纳。一是要容纳比自己所长之人,只有这样,学校才有希望;二是要容纳有缺点但有特长、有事业心的人;三是要容纳敢于提相反意见,甚至反对过自己的人;四是要容纳犯过错误,但有意改正的人。
  总之,学校管理工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严明的各种管理制度是保障,人性化管理是关键。研究治校方略,是校长的历史使命。只有用科学的制度管理和人性化管理,才能真正办好一所学校。
其他文献
根据2008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发布的《关于义务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我国从2009年1月1日起开始对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实行绩效工资。纵观2009年到现在各大媒体统计和报道,实行绩效工资后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很难公平的评价教师的业绩,在农村地区绩效工资很难及时发放,同时教师与上级部门关系紧张甚至教师之间都很难正常交往等等的诸多问题频频出现。  一、实行绩效工资的理论依据  我国通过国务院会议
期刊
伴随经济的全球化,社会多个领域包括高等教育等都逐步走向国际化,同时,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英文网站成为国际化进程中对外宣传、提升国际形象的重要前沿阵地和重要窗口。本文作者通过对全国10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英文网页建设情况的分析,总结了建设英文网页的必要性,也就如何建设英文网页提出了建议。  一、“国际化”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战略方向  教育的国际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各地区教育的相互借
期刊
以城乡5—6岁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心理行为状况的异同。结果表明:城乡5—6岁学前儿童社会能力问题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但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乡村儿童显著高于城市儿童;城市儿童活动情况、社交情况、社会能力总分显著高于乡村儿童,其中城市男童活动情况、社交情况、社会能力总分显著高于乡村男童,但城乡女童相比总体差异不显著;乡村男童违纪因子分显著高于城市男童,乡村女童抑郁、社交退缩、多动、攻击性、残忍因子
期刊
工科类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基本思路  1、提出动因  高等农业院校工科学生如何参加科技创新;如何搭建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如何利用科技创平台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作为高等农业院校工科学院,我们提出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要做到:“四个结合”即把科技创新与课堂教学、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创业就业相结合。“四个紧扣”即紧扣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要;紧扣教学科研,突出人才培养功
期刊
青少年学生异常心理和行为问题及中小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策略是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委托重点课题《在基础教育中针对青少年异常行为开展特别规范教育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编号:2011AA024)的核心研究内容。目前,该课题研究工作已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本课题研究中有关概念的界定  1、青少年期 从国内外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历史看,对于青少年期的划分,存在着诸如生物学的、认知的、
期刊
语言是现实世界的一面镜子, 它可以折射出许多社会现象, 而性别歧视便是其中之一,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一、引言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文化又时刻影响着语言,反映文化变迁,包括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等,甚至是男女的地位差异,语言也会有所反映。因此社会中存在的语言其实也会在语言中暴露无疑。  二、性别歧视的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泰语与汉语同属汉藏语系,泰语属于汉藏语系中的泰语支。泰语音系中,除了s,缺少与汉语j、q、x、zh、ch、sh、z、c等声母对应的音素;泰语韵母系统中也没有汉语单韵母ü[y]、er[?]、e[ ?] 、–i[?]、-i[?],撮口呼复韵母、鼻韵母üe[y?]、üɑn[y?n]、ün[yn]等;泰语复韵母有长短之别,并起着很重要的区别意义的作用;复辅音的滑动痕迹明显,第一个音素发音
期刊
近年来,随着中日两国各领域交往的不断扩大,国内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日语学习高潮,日语学习爱好者也逐年增加(据日本国际交流基金2010年8月9日公布的“2009年海外日本语教育机关调查”结果显示,学日语中国人已经达178万4794人,占学日语外国人的30.6%,在学日语外国人中居首位),使得日语不再是完全意义上的“小语种”。 2010年6月开始,新国际能力测试正式开始实施,探究应对新国际日语能力测试的
期刊
学校多年来对食堂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做以下简要回顾与归纳,以期与广大特教同仁共勉。  一、完善膳食结构,确保饮食营养  1、根据人体营养膳食结构要求和青少年对饮食多样性的需求,需确保早餐稀饭、馒头、鸡蛋、咸菜配套;午餐一素、一荤、一汤、馒头配套;晚餐时一菜(荤素皆可)、稀饭、馒头配套。  2、为增强学生营养,丰富饭菜花样,如无特殊情况,原则上确保周三午饭供应炖鸡或炖猪排;周五午饭供应蒸包或馅饼。
期刊
英国著名教育理论家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曾经指出,一切教育都传授技术和智能。教育离不开技术,也不存在没有技术的教育;教育不再独立于技术而存在,技术本身也是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是人类使用技术实现教育目的的活动。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是一种选择与适应的结果。  一、定位:技术的教育价值与教育的技术逻辑  1、技术与技术的教育价值  技术是一个历史性的范畴,对技术含义的理解,人们从不同角度会作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