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党员老龄化问题研究

来源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cf0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党员老龄化程度趋高是目前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党组织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该地区党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和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其形成原因既有社会转型的外部作用,更有自身建设的内在不足。面对党员老龄化的挑战,我们应从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实际出发,一方面要从外部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要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方法,依靠广大群众不断推进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党组织自身建设。
  关键词: 党员; 西部农村; 民族地区; 老龄化
  中图分类号: D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973(2012)04-0113-04
  农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中的战斗堡垒,是农村社会治理的组织基础,也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政治保障。西部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多民族聚居,多宗教交汇,社会转型内在的多种矛盾交织重叠。加强党组织建设对于增进民族团结、维持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地区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党组织建设面临诸多困难,党员老龄化问题尤为严峻和突出。
  一、农村党员老龄化问题的现状及影响
  (一)党员老龄化问题的现状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Y镇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西部民族乡镇,全镇总人口约2.5万(以2011年为准,以下皆同)人。该镇居住的民族有回族、汉族、东乡族等。其中回族约1.9万人,占总人口的76%;汉族约5100人,占总人口的21%;其他民族约700人,占总人口的3%。境内群众信仰的宗教有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基督教等,其中以伊斯兰教为主,全镇各类宗教场所共有50多处。Y镇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是农民的主要增收渠道。2011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814元,约为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全镇基本没有现代工业企业,成人人均受教育时间约为4.2年。共有党员340名,其中农村党员284人(包括7名预备党员)①。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农村党员的老龄化现象日趋严峻,党组织作用发挥面临挑战。
  1. 从年龄分布上看,老龄党员人数多,所占比重大,如表1:
  可以看出,60岁以上党员已占全镇党员总数的半数以上,55岁以上党员占党员总数的62.32%。党员人数随年龄的递减而递减,35岁以下中青年党员不足10%。经测算,全镇农村党员平均年龄约58.1岁。这充分说明农村党员老龄化程度高,中青年党员少,党员发展正面临“断层”。
  2. 从性别分布上看,女党员人数少,参政能力不强。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和自身素质不高等原因,女性入党人数少,参政能力明显较弱。全镇仅有女党员40名,占党员总数的14.08%,其中只有4人被选为村党支部委员,3人当选为村委会委员,无人当选为村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
  3. 从文化素质来看,学历普遍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多数,如表2:
  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党员的学历为初中、小学,有的甚至没有上过学。据统计,全镇党员中文盲共有119名,主要是老龄党员。农村党员文化素质偏低,严重制约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二)农村党员老龄化的影响
  1. 农村党员队伍趋于萎缩。农村党员人数少,中青年党员人数更少。Y镇党员人数约占全镇人口总数的1.3%,平均每88人中才有1名党员。35周岁以下的党员不足党员总数的10%,而55周岁以上的党员则占总数的比例超过60%。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党员队伍的老龄化将愈来愈严重,党员队伍必将逐步萎缩,战斗力将进一步削弱。
  2. 作用发挥不足,领导组织力不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工作困难,甚至正常的集体活动都难以开展。年轻党员外出务工、经商较多,高龄党员体弱多病,真正能发挥作用的党员少之又少。日常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工作基本全部由书记、主任、会计三人分担。当前正值农村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集中凸显,涉及农民切身利益需要农民配合的项目较多,如计划生育、合作医疗、养老保险、农业补贴、基础设施建设等。作为群众活动组织者的农村党组织往往表现得软弱无力。部分行政村召集村民大会时,拒到、迟到或退场的人占相当大的比例;有的村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时,因到会党员不足半数而无法表决;有的村甚至全体小组长会议都难以到齐。村干部为了召集党员或群众开会,只得以发放礼品、安排午餐等办法吸引党员或群众参加。
  由于农村党组织责任大,权力小;任务重,措施少;事务多,经费少,干部时常“拿群众没办法”。基层干部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指标“跑断腿”、“磨破嘴”,依靠“关系”、“面子”等来组织群众,对诸多“钉子户”望难而止。由于领导组织力不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带领群众致富的实际能力减弱,社会管理和服务效能低下。
  3. 群众威望不高,吸引力不强。由于党员老龄化严重、党员素质不高、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充分、部分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党建经费不足、办公条件差、党组织运行的体制机制不健全等,农村党支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威信不高,对群众的吸引力不强。很多农民对入党持无所谓的态度,主动要求入党的人很少。
  在Y镇,从入党时间来看,改革开放前入党人数多,改革开放后入党人数少,如表3:
  现有党员中,1978年12月以前入党的共有174人,占总数的61.27%,平均每年入党6人。而1979年以后入党的只有110人,占总数的38.73%,平均每年入党约3.5人。近年来,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农村党员的发展工作,把发展党员作为考核村党支部的重要内容。但农村青年党员发展得依然缓慢,2010年全镇仅发展农村党员7人,其中35岁以下中青年仅4人。
  二、农村党员老龄化的原因分析
  当前农村党员老龄化问题突出,已经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和学者们的关注,其深刻的原因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一)农村社会转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从计划经济、按劳分配转变为市场经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生产队集体劳动转变为以家庭为单位个体劳动,从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粮食作物种植转变为依靠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家庭养殖、经商、务工等多渠道创收,社会管理从公社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转变为村民依法自治管理,农民生活水平从温饱不足跨越到初步小康,从信息相对闭塞到现代通讯工具普及千家万户。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一方面表现为先进农业机械、优良农作物品种、高效农药等的普遍应用,高产品种和现代耕作技术的广泛推广,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农村劳动力出现大量剩余;另一方面表现为大量农村青壮年离开土地和家乡,外出务工或定居,融入城市。在农村留守的主要是老人和小孩。以Y镇为例,2.5万人的小镇2011年外出经商或务工人员超过1.2万人次。优质人力资源,特别是青壮年从农村大量流失,党员发展难以找到符合条件的发展对象。
  社会管理现代化是经济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我国农村改革的过程是一个党和政府“放权松绑”的过程。在改革中,计划经济体制下党和政府高度的权威已一去不复返。农村治理方式由过去单向的命令式向现代双向协商互动式转变。农民争取权利的意识增强,而履行义务的压力减弱。当利益要求不能得到满足时,部分群众往往采取比较极端的措施(上访、闹事)向基层党政机关施压以达到目的。在“稳定压倒一切”的政治背景下,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害怕农民上访、闹事,更害怕新闻媒体曝光放大,往往做出各种让步,放弃原则,息事宁人,结果降低了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农村工作难做,农村干部难当,导致农村青年不愿向村党组织靠近。
  (二)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健康状况不断改善,寿命也不断延长,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已达到73岁。30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人口自然出生率下降,青少年减少,老年人口所占比重明显增大。2010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中青年人口在农村人口中所占比例逐步降低,农村党员的选拔和培养的对象日趋减少。
  (三)农民对入党的认识不到位
  入党是一个人积极追求进步的表现,一个思想上认识不到入党的意义的人不会主动申请入党,更不会成为一名真正的党员。然而,在具有自利性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主体以追求自身物质利益最大化为原则。由于农民文化素质和政治觉悟普遍偏低,一般以能否获得“实惠”为标准,有“好处”就干。在农村,入党不仅没有多少“实惠”,而且还要缴纳党费和多做奉献。因此,很多人不愿入党,部分党员甚至视党费为经济负担。同时,改革开放中西方意识形态的“搭车”渗透,区域发展不平衡和收入差距拉大等外在不利因素稀释了群众的入党热情;部分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在群众中造成一定不良影响,打击了群众入党的热情。在现代媒体的快速传播中,不少群众往往把腐败现象扩大化,把个别党员干部腐败等同于党组织腐败。群众中的不正确认识和媒体不客观的舆论引导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党的形象,削弱了党组织的吸引力。
  (四)农村党组织建设长期得不到足够重视,党支部自身存在诸多不足
  改革开放后的较长一段时间里,各级党委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思想的指导下,将主要精力集中于经济建设,对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重视不够,“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普遍存在。对农村党组织建设表面文章做得多,真抓实干的少,发展、培养、教育党员工作做得不够扎实。
  村党支部工作人员待遇低,办公经费不足及运行体制机制不健全严重制约了村党组织建设。以Y镇为例,村支部书记年工资仅6000元(2009年才仅3000元)。党支部和村委会每年办公经费总共才5000元,支部委员没有工资。村级办公条件差,11个村中仅有4个村有比较像样的办公场所;必要办公设备如电话、电脑、打印机等各村都缺乏,因而村支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高。村级党组织的有关组织制度、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不健全;现有的制度如党员民主议事、民主监督、组织生活等,长期得不到有效贯彻落实。部分村支部书记顾虑到新党员会成为自己的竞选对手,威胁到自己的职位,不愿大力发展新党员,特别是吸收农村中能力较强的中青年党员。
  三、农村党员老龄化的对策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党组织建设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是一项重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民族地区党组织的建设,社会各界要加大帮扶力度
  各级党委、政府应从政策上予以倾斜,从经费上增加投入,特别是要努力改善村干部的待遇和工作条件,增加村干部干好工作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专职干部的工资至少应提高到每月1000元,办公经费每村每年至少应达到10000元。县级财政预算中还应留出一部分专门奖励工作成绩优异、表现突出的村党支部干部和优秀党员。目前,已有一些这方面的政策,但由于西部民族贫困地区财政紧张,“保吃饭”已属不易,增加投入的目标难以落实,需要上级财政特别是中央财政增加转移支付的力度,也需要东中部经济较发达的兄弟省份加强对西部经济文化落后地区的帮扶力度。
  (二)进一步加大农村青年党员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
  党员干部是农村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核心力量,其工作的态度、能力、作风直接关系到党在农村中战斗堡垒作用的巩固和增强。目前,大部分村党员干部存在科学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高、发展空间狭小、工作热情不高等问题。村支部书记就是村干部“天花板”,再难向上发展,工作的积极性不能长期维持。因而,需要从体制上进行改革,让村支部干部有提拔的空间,应在基层公务员岗位中留出一定的空间给成绩优异的村党支部干部,从而提高村干部的工作热情,使村支书走上职业化的轨道,也增强村党支部的吸引力,让更多的农村有志青年靠近党组织。
  进一步做好进村大学生党员干部的培养工作。近年来,随着“三支一扶”、“进村进社区”和“大学生村官”选拔的力度加大,不少大学毕业生进入了村党支部工作,担任支部书记(或村主任)助理。甘肃省省委明确提出每村配备一名“大学生村官”。在Y镇,目前已有4个村配备大学生村官。进村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工作热情相对较高,是农村党组织发展的重要后备骨干力量。因而,各级党委应高度重视进村大学生的培养和发展,关注他们的成长成才。同时,我们还应进一步探索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大学生干部的引进、培养和发展的科学途径,做到“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让进村大学生“待遇上有干头,发展上有盼头,工作上有劲头”。   (三)从实际出发整合资源,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方法
  在农业人口的流动性显著增强,城市化率快速提升,农村人口大幅减少的背景下,以自然标志为主要依据的传统的村社区划已经不能适应农村发展的现实需要。有的行政村虽然土地面积大但人烟稀少,有的行政村地域面积小却人口密集。因而应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将部分村社合并,使每村人口和党员数量保持一定规模,保障党员发展有人可选。
  针对农村青壮年常年外出务工的现状,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流动党支部或党小组,外出务工党员不要求工作生活在一个地方,但要保持经常联系,并能参加党组织活动。流动党组织的活动可以充分利用现代通讯媒体,如手机短信、网站、博客、飞信、QQ等,保持党员和党组织间的经常联系,使党员能经常受到思想教育,并可以互相交流。
  健全落实农村党员的发展机制、教育机制、活动机制、考评机制、监督机制和保障机制等。把发展和培养中青年党员作为考核村党支部的硬任务,敦促村干部下力气真抓实干。村党支部特别要注重吸收农村中活动能力比较强、威信比较高、自身素质比较好的中青年入党,注重吸收和培养少数民族党员和女党员;经常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对党员的党性教育和对群众的思想道德教育。由于农村党员发展对象十分有限,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可能更难发展。因而,对于入党积极分子可适度降低标准,将部分条件尚不达标的中青年吸引到组织的圈子中来,再加强培养,成熟后吸收为正式党员。各村应建立规范的党员活动场所,配备现代教育和办公设备。党员日常教育活动应由专人负责,并从实际出发制定培训交流机制,使党员教育走上制度化、经常化、正规化的道路。还应努力为每位党员发挥作用创造舞台,在实践中锻炼党员的工作能力和党性修养,塑造党组织的良好形象。可借鉴部分党支部建立“党员示范岗”的经验,为每位党员安排一定的社会职责,党员个人作出承诺,予以公示,落实情况由群众监督,并定期对党员进行考核评比,表彰奖励,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活动。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EB/OL].(2011-04-28)[2012-06-12].http://www.stats.gov.cn/tjfx/jdfx/t20110428_402722253.htm.
  [2]渠彦超.农村地区党员老龄化现象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16):206-208.
  [3]李琦.萍乡市农村党员老龄化问题的调研[J].理论导报,2006,(8):46.
  [4]王晓斌.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 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J].广西社会科学,2006,(11):14-17.
  [5]赖淑芳.农村发展党员难的原因及对策[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1999,(8):29-30.
  [6]宋斌文.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老龄化的影响及其对策建议[J].公共管理学报,2004,(2):74-79.
  [7]修耀华.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5):85-88.
  [8]康晨.西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2,(3):23-25.
  [责任编辑、校对:叶慧娟]
其他文献
摘 要: 当前在政府管理活动中推行人本管理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合肥市政府管理在践行政府人本管理的理论中取得很大成效,可以归纳出合肥特色的“八大创新模式”,这“八大创新模式”有其各自的创新之处。在与其他城市政府管理的对比中,合肥市政府管理模式在政府各部门软科学建设、政府目标管理模式绩效、城市规划模式策划落实、行政服务中心模式建设、社区管理模式建设、生态环境模式建设及文化模式建设上仍需创新发展。  关
期刊
摘 要: 社会资本在农民市民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社会资本层面的市民化是当前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的重点所在。通过对上楼农民和居村农民在户籍类型、地位差异、劳动与休假、社会交往和政治参与等社会资本层面市民化水平的比较,得出的结论是:从社会资本层面来看,上楼农民的市民化水平高于居村农民。为了有效提高居村农民在社会资本层面的市民化水平,必须要结合自下而上的民间自发型积累和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型
期刊
摘要: 女性参政是提高妇女地位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女性人才开发的重要途径,更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女性参政的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女性参政、女性人才开发仍受到性别、政策歧视、自身意识等因素的影响。社会需要充分认识女性参政的重要性,优化女性参政的社会环境;女性自身需要强化自主意识,增强参政的信心;家庭要对女性参政给予支持;国家需要在政策上为女性参政提供保障,加大女性
期刊
摘 要: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政党认识和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依据。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在认识和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实践中创立并形成了毛泽东民族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以贯之的学习、运用、发展和创新。  关键词: 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毛泽东民族思想; 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 A
期刊
摘要: 目前,以政府为中心、以经济性监管和以强制为主的卷烟市场监管模式存在一定弊端,制约着监管效力和效能的发挥。建立和完善以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卷烟市场监管体系,实施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市场监管模式,应是完善我国卷烟市场监管体系的方向。  关键词: 卷烟市场监管; 监管体系; 监管模式  中图分类号: F20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期刊
摘 要: 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陕西省行政学院2013年春季县级政府领导干部培训班以“积极稳妥推进陕西城镇化建设”为主题,全体学员与参会领导一起,围绕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特征、陕西城镇化建设的探索与经验、陕西城镇化发展与新型城镇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陕西实现新型城镇化的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讨论。陕西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从改革户籍制度
期刊
摘 要: 1994年中国分税制改革后不同区域的福利水平和福利模式逐渐趋异。例如,辽宁省在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类福利支出较高而教育类福利支出较低,浙江省的教育福利类支出较高而社会保障类支出较低,广东省对于这两类福利支出的比例都偏低。福利支出结构的差异源自于这三个省份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政商关系。作为理性行为者的地方官员,为了推进地区GDP(晋升指标)增长和扩大税收,会在福利支出的结构上跟随当地主体类型
期刊
摘要: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有计划地科学推进,需要国家根据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情况统筹考虑相应的扶持政策。从西部地区的实际出发,继续完善西部大开发的税收优惠政策,特别是扩大税收优惠的范围、增加税收优惠的方式和建立西部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对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协调持续发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改善生态环境、扩大内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和战略
期刊
摘要: 领导干部的道德考核评价是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的重大课题。通过对宝鸡市领导干部“德”的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发现,当前领导干部高度关注道德建设,对“德”的内涵认识明确;领导干部道德水平整体较高,认同道德考评体系和评价机制。但不容忽视的是仍存在道德价值观淡漠,理想信念、自我修养缺失,廉洁从政观念模糊等问题。为此,要以领导干部“德”考核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客观构建领导干部“德“的考核
期刊
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的提出,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和进行良好的社会管理等方面面临新的挑战和问题。广西玉林北流市委积极正视这一问题,在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将地方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结合起来,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也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实现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与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 农村基层党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