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建设的思维与实践逻辑——以东明县第十小学为例

来源 :新校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k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为谁办学校,这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灵魂问题。文化建设从学生开始,学校文化的灵魂是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是对培养目标的描述和期盼。东明县第十小学基于学生画像来进行学校文化的建构,把培养“致良知、立雅行、存大美、求至善的十小少年”的学生作为学校文化的大观念,构建起以“养正”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系统,走出了一条现代学校文化治理的道路。
其他文献
人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现代化发展的文化维度的重要体现,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资本至上的西方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的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反映在三个方面。从理论逻辑来看,唯物史观是人的现代化的理论基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的现代化是在人与自然关系、社会关系、自身关系以及世界历史进程中审视的,精神世界的全面丰富是人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的现代化
期刊
为深入研究城市居民的出行活动规律,掌握其出行的时空分布特征,以成都市出租车轨迹数据为基础,分别从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展开研究。首先,对原始的轨迹数据进行清洗并从中筛选出乘客的上下车事件,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其时间分布特征展开分析;其次,针对城市内居民出行轨迹密度分布不均的问题,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基于层次密度聚类算法(HDBSCAN)的改进算法,通过计算出原始聚类簇的局部密度峰值,实现了对居民上下车热点中
期刊
煤炭堆场存在多种复杂的不确定性突发情况,传统的煤炭堆场管理存在“黑箱”现象。煤炭堆场智能监测是通过实时现场的方式获取煤炭堆场的结构与环境信息,基于分析结构反映的各种特点,对煤炭堆场的结构状态进行评估,保证煤炭堆场各个设备均处于良好状态,提高煤炭堆场运行的安全性。本研究引入数字孪生技术对煤炭堆场进行智能监测,构建了基于数字孪生的煤炭堆场智能监测系统架构,并提出了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煤炭堆场智能监测方法
期刊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大势所趋,资本逻辑决定了西方现代化始终不能跳出人与自然对立的窠臼。中国式现代化融通马克思主义、中华文化和西方理论的生态智慧,解答了困扰西方现代化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真正开启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时俱进地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最终带领人民成功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
期刊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注气法在意识障碍患者鼻胃管置入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将我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2-7月需置入鼻胃管的意识障碍患者10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超声鼻胃管置入法,观察组62例采用超声联合注气鼻胃管置入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鼻胃管显影率及超声探查鼻胃管深度,胃管盘在口腔和误入气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置管成功率和鼻胃管显影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
期刊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绿色低碳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核心特征。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核心动力;产业升级与低碳循环、区域联动与共同富裕、共享共赢与气候合作搭建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链网结构;政府治理、企业支撑与公众参与构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多元治理体系。当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还面临着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形势严峻
期刊
<正>哲学与教育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美国当代教育哲学家乔治·奈勒认为,不通教育哲学就无法很好地从事教育。在国内众多教育哲学论著中,由王坤庆、岳伟教授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年出版的《教育哲学论纲》是特色较为鲜明的一部新时期教育哲学研究力作。这本著作从教育的基本问题出发,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探讨了教育与人、教育与文化以及教育与社会之间的深层互动关系。与同类著作相比,《教育哲学论纲》不仅在体系建
期刊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被记录和储存。文章探讨了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深度分析并预测机舰的活动规律。首先描述了机舰数据的采集与预处理,并对机舰活动规律进行了分析;其次总结了基于大数据挖掘的机舰活动规律分析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建立了机舰活动规律模型并进行了优化,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期刊
介绍了动车组重量评价指标及要求,揭示了评价指标与动车组重心及重力均衡的对应关系,给出了动车组机器配置的重心及重力均衡的计算方法。
期刊
[目的/意义]通过科技人才数据底座建设,助力人才发展决策科学化,促进新质科技人才引育精准化,推动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落地,推进新质生产力人才体系建设。[方法/过程]通过剖析科技人才数据底座建设的现实要求和意义,研究和分析科技人才数据底座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逻辑,针对当前科技人才数据底座建设面临的挑战,提出科技人才数据底座的建设思路,开展研究探索与应用实践。[结果/结论]科技人才数据底座建设是数智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