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语是语言文化的精华,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形式,对其运用理应规范。可是不少媒体随心所欲使用成语的现象随处可见,或望文生义,或张冠李戴,或褒贬不明,或不辨语境等,对读者产生了一定的误导。下面举一些媒体误用频率较高的成语作一些分析,希望大家平时读书看报遇到带有成语的句子时,一定要注意辨析其使用是否规范得当。
一、不以为然
【误例】“有人恨你,巴不得你早点出事……”谈起类似的恐吓短信,身为派出所所长的常征在办案过程中不止一次收到过,不过他对此向来是不以为然,只是置之一笑。
(《扬州时报》2009.12.23)
【解析】然:是,对。表示不同意或否定(多含轻视的意思)。意思是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正例】我觉得张艺谋还抓不到商业电影的重心,他用了一些很表面的东西,所以他前面几部商业电影我很不以为然。
(《新世纪周刊》2009.12.10)
二、侧目而视
【误例】这里是第八届全国舞蹈大赛决赛现场,由湖北省民族歌舞团表演的群舞《土家阿哥苗家妹》让当晚赛程在开赛不久即掀起高潮。淋漓的舞影,酣畅的乐声,令国赛评委、现场观众和全国舞蹈同仁侧目而视,惊喜连连。
(荆楚网2009.11.20)
【解析】语出《史记》:“今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重足,双腿并拢。侧目,斜着眼睛。并脚站着,不敢迈步。斜着眼睛,不敢从正面看。形容畏惧而愤恨的样子。
【正例】使通国之人重足而立、侧目而视者,无过于此辈穷凶极恶之特务人员。
(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
三、曾几何时
【误例】曾几何时,为了得到一件稀世装备彻夜奋战;曾几何时,因为得到一件紫装而兴奋不已。
(人民网2009.12.18)
【解析】曾,曾经。几何,若干、多少。指没过多久。在遣词造句的时候,如果此处不表示“没过多久”,则不可将“曾几何时”单独放在句首。
【正例】当时的我们自以为很前卫,曾几何时,我们这拨人也成了主流,当年的先锋很快就变成了后卫。
(《第一财经日报》2009.12.31)
四、差强人意
【误例】虽然会议最终结果差强人意,但也应看到其“保留谈判空间”这一积极意义,从而为未来谈判的推进提供必要铺垫。
(《金融时报》2009.12.21)
【解析】差,尚、略。强,振奋。它的原意是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后表示大体上令人满意。现常被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原因是将“差”作“不好”“差劲”解(音chà),而此处应作“稍微”“略”解(音chā)。
【正例】就画面这一单项来说,《龙》的3D做得还算差强人意。
(《新闻晚报》2010.01.02)
五、呼之欲出
【误例】《短信市场混乱,手机实名制呼之欲出》
(山东卫视2009.12.22)
【解析】语出苏轼《郭忠恕画赞序》:“恕先在焉,呼之或出。”北宋画家郭忠恕所画的人物生动逼真,似乎呼喊一声就会从画中走出来。该成语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也泛指文学作品人物描写十分生动。众多媒体望文生义,误将其理解成某某事情就要发生,某某法规即将出台,某某产品将要面世等意思。
【正例】《孔子》预告片中,一个壮士激烈的春秋乱世大时代已纵览无余,一个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孔子形象已呼之欲出。
(《天天新报》2009.12.21)
六、美轮美奂
【误例】当2小时41分钟的全片结束时,众媒体仍沉浸在影片的美轮美奂中,甚至忘记了鼓掌。
(《半岛晨报》2009.12.24)
【解析】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礼记》:“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在,美哉奂焉。’”媒体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语,属误用。
【正例】静谧、优雅、奢华、品味,这些美轮美奂的豪宅仿佛世外桃源一般,给予喧闹的城市一丝幽静。
(人民网2009.12.29)
七、明日黄花
【误例】在正统文化的前堵后追和口诛笔伐之下,“恶搞文化”终于落入昨日黄花、风光不再的尴尬境地。
(中国新闻网2008.12.18)
【解析】“明日黄花”最常见的错误是写成“昨日黄花”。“明日黄花”出自苏轼《九日次韵王巩》:“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古人每逢重阳都去赏菊花,过了重阳到了第二天,菊花就没有用了,所以“明日黄花”有过时之意。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不是指未来的东西。
【正例】信息技术发展一日千里,所谓的“热词”转眼即成明日黄花。
(《解放军报》2009.11.13)
八、首当其冲
【误例】作为HDMI高清输出的普及者,纽曼多媒体播放器A16HD自然首当其冲,成为HDMI全高清最佳人气王,热卖程度前所未有。
(泡泡网2009.12.08)
【解析】当,承担、承受。冲,交通要道。比喻先受到攻击或遭受到灾难。不能理解为“冲锋在前”或“首先”。
【正例】经费短缺,乡村教育首当其冲。
(《中国青年报》2009.10.31)
九、莘莘学子
【误例】又到一年开学时,众多莘莘学子们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天极网2009.09.09)
【解析】莘莘,众多的样子。因此,“莘莘学子”前面不能再用“众多”“广大”来修饰,后面也不能跟“们”。
【正例】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女排的夺冠让莘莘学子从心底里发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呐喊。
(《人民日报》2009.09.28)
十、炙手可热
【误例】如今,中文域名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成为炙手可热的“抢手货”。
(人民网2009.12.14)
【解析】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含贬义。出自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用于人而不用于物,不可理解为“热门”或“商品畅销”。媒体扩大其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食物,背离了本义。
【正例】因孙宋联姻,并以《总理遗嘱》见证人之一的身份而跻身于民国政坛的宋子文,又因蒋宋联姻而成为民国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
(吴丹《蒋介石与宋子文》)
一、不以为然
【误例】“有人恨你,巴不得你早点出事……”谈起类似的恐吓短信,身为派出所所长的常征在办案过程中不止一次收到过,不过他对此向来是不以为然,只是置之一笑。
(《扬州时报》2009.12.23)
【解析】然:是,对。表示不同意或否定(多含轻视的意思)。意思是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正例】我觉得张艺谋还抓不到商业电影的重心,他用了一些很表面的东西,所以他前面几部商业电影我很不以为然。
(《新世纪周刊》2009.12.10)
二、侧目而视
【误例】这里是第八届全国舞蹈大赛决赛现场,由湖北省民族歌舞团表演的群舞《土家阿哥苗家妹》让当晚赛程在开赛不久即掀起高潮。淋漓的舞影,酣畅的乐声,令国赛评委、现场观众和全国舞蹈同仁侧目而视,惊喜连连。
(荆楚网2009.11.20)
【解析】语出《史记》:“今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重足,双腿并拢。侧目,斜着眼睛。并脚站着,不敢迈步。斜着眼睛,不敢从正面看。形容畏惧而愤恨的样子。
【正例】使通国之人重足而立、侧目而视者,无过于此辈穷凶极恶之特务人员。
(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
三、曾几何时
【误例】曾几何时,为了得到一件稀世装备彻夜奋战;曾几何时,因为得到一件紫装而兴奋不已。
(人民网2009.12.18)
【解析】曾,曾经。几何,若干、多少。指没过多久。在遣词造句的时候,如果此处不表示“没过多久”,则不可将“曾几何时”单独放在句首。
【正例】当时的我们自以为很前卫,曾几何时,我们这拨人也成了主流,当年的先锋很快就变成了后卫。
(《第一财经日报》2009.12.31)
四、差强人意
【误例】虽然会议最终结果差强人意,但也应看到其“保留谈判空间”这一积极意义,从而为未来谈判的推进提供必要铺垫。
(《金融时报》2009.12.21)
【解析】差,尚、略。强,振奋。它的原意是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后表示大体上令人满意。现常被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原因是将“差”作“不好”“差劲”解(音chà),而此处应作“稍微”“略”解(音chā)。
【正例】就画面这一单项来说,《龙》的3D做得还算差强人意。
(《新闻晚报》2010.01.02)
五、呼之欲出
【误例】《短信市场混乱,手机实名制呼之欲出》
(山东卫视2009.12.22)
【解析】语出苏轼《郭忠恕画赞序》:“恕先在焉,呼之或出。”北宋画家郭忠恕所画的人物生动逼真,似乎呼喊一声就会从画中走出来。该成语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也泛指文学作品人物描写十分生动。众多媒体望文生义,误将其理解成某某事情就要发生,某某法规即将出台,某某产品将要面世等意思。
【正例】《孔子》预告片中,一个壮士激烈的春秋乱世大时代已纵览无余,一个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孔子形象已呼之欲出。
(《天天新报》2009.12.21)
六、美轮美奂
【误例】当2小时41分钟的全片结束时,众媒体仍沉浸在影片的美轮美奂中,甚至忘记了鼓掌。
(《半岛晨报》2009.12.24)
【解析】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礼记》:“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在,美哉奂焉。’”媒体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语,属误用。
【正例】静谧、优雅、奢华、品味,这些美轮美奂的豪宅仿佛世外桃源一般,给予喧闹的城市一丝幽静。
(人民网2009.12.29)
七、明日黄花
【误例】在正统文化的前堵后追和口诛笔伐之下,“恶搞文化”终于落入昨日黄花、风光不再的尴尬境地。
(中国新闻网2008.12.18)
【解析】“明日黄花”最常见的错误是写成“昨日黄花”。“明日黄花”出自苏轼《九日次韵王巩》:“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古人每逢重阳都去赏菊花,过了重阳到了第二天,菊花就没有用了,所以“明日黄花”有过时之意。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不是指未来的东西。
【正例】信息技术发展一日千里,所谓的“热词”转眼即成明日黄花。
(《解放军报》2009.11.13)
八、首当其冲
【误例】作为HDMI高清输出的普及者,纽曼多媒体播放器A16HD自然首当其冲,成为HDMI全高清最佳人气王,热卖程度前所未有。
(泡泡网2009.12.08)
【解析】当,承担、承受。冲,交通要道。比喻先受到攻击或遭受到灾难。不能理解为“冲锋在前”或“首先”。
【正例】经费短缺,乡村教育首当其冲。
(《中国青年报》2009.10.31)
九、莘莘学子
【误例】又到一年开学时,众多莘莘学子们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天极网2009.09.09)
【解析】莘莘,众多的样子。因此,“莘莘学子”前面不能再用“众多”“广大”来修饰,后面也不能跟“们”。
【正例】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女排的夺冠让莘莘学子从心底里发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呐喊。
(《人民日报》2009.09.28)
十、炙手可热
【误例】如今,中文域名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成为炙手可热的“抢手货”。
(人民网2009.12.14)
【解析】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含贬义。出自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用于人而不用于物,不可理解为“热门”或“商品畅销”。媒体扩大其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食物,背离了本义。
【正例】因孙宋联姻,并以《总理遗嘱》见证人之一的身份而跻身于民国政坛的宋子文,又因蒋宋联姻而成为民国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
(吴丹《蒋介石与宋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