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质化高性能中室压推进系统助力天问一号实现首次火星探测任务

来源 :固体火箭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cb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问一号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项工作目标,开展火星全球性、综合性的环绕探测,以及在火星表面开展区域性的巡视探测。这是一次中国航天史上深空探测的重要里程碑。本次任务的火星探测器系统由环绕探测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环绕探测器只在火星的轨道上飞行,相当于火星的卫星。着陆巡视器则真正进入到火星的大气层,并在火星表面着陆。中室压推进系统是着陆巡视器的动力减速装置(图1)。
其他文献
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钙镁膨胀剂及其与温升抑制剂(TRI)复掺对水泥浆体早龄期水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钙镁膨胀剂掺量的增加,诱导期横向弛豫T2信号量降低,稳定期T2信号量升高.复掺钙镁膨胀剂和TRI的水泥浆体随钙镁膨胀剂掺量的变化趋势与单掺钙镁膨胀剂时相似,但随TRI掺量的增加,水泥浆体的加速期和减速期显著延长,水化速率明显下降.养护温度对掺钙镁膨胀剂和TRI的水泥浆体的水化影响较大,养护温度促进了TRI的溶解与扩散,在加速期进一步降低了水化速率.
研究了在5%(质量分数,下同)及10%硫酸盐溶液中干湿循环条件下,碱矿渣水泥砂浆中水化硅酸钙[C(N)-A-S-H]凝胶结构的变化.使用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综合热分析,29Si魔角自旋核磁共振,背散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了砂浆中物相组成及C(N)-A-S-H凝胶的化学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硫酸盐侵蚀使碱矿渣(AAS)水泥砂浆中矿渣的水化程度增加且改变C(N)-A-S-H凝胶结构.在MgSO4溶液干湿循环侵蚀后,产生的主要侵蚀产物为石膏;Na2SO4溶液侵蚀后,则未检测到石膏;当M
混凝土3D打印是一种基于三维建筑模型的快速成型技术.由于无需模具、劳动力需求低、施工速度快等特点,3D打印在近10年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纤维增强混凝土具备传统混凝土的可塑性和成本优势,同时具有优异的抗拉性能和裂缝控制能力,因此3D打印纤维增强混凝土也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研究重点之一.主要从可打印纤维增强混凝土材料、打印中的工作性能和硬化后的力学性能3个方面详细介绍了3D打印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讨论了3D打印纤维增强混凝土未来发展的机遇以及所面临的挑战.
KR脱硫渣是KR铁水预处理脱硫工艺的副产品,其磁选后尾渣中CaO质量分数大于50%.可将其用作优质造渣原料返回到转炉炼钢工艺中,降低转炉炼钢的原料消耗.但KR脱硫渣中的硫(w((S))=1.0%~2.5%)成为转炉冶炼循环利用的障碍,直接将其用于转炉冶炼会使钢中的硫含量增加.因此,根据工业KR脱硫渣的化学成分,以合成渣的形式对KR脱硫渣中矿物组成及含硫相的析出行为进行研究,旨在明确KR脱硫渣中各矿物相组成及炉渣中硫的析出行为和赋存状态,为后续通过氧化性气氛有效脱除KR脱硫渣中的硫提供理论参考.采用热力学数
高炉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移动床式冶金反应器,保持高炉内良好的透气透液性是保证高炉稳定顺行的关键.高炉内部被软熔带分割开来,分为上部固体散料区和下部固液共存区,下部的固液共存区是决定高炉透气透液性和煤气流分布的重要区域,因此若想明晰高炉影响透气透液性的关键,必须对高炉下部固液共存区的反应进行全面研究.高炉高温区焦炭床与渣铁的相互作用行为是决定铁-焦-渣交互作用及高炉透气透液性的重要因素,调控好液态渣铁与焦炭床的润湿性变化,可以有效改善高炉内部的透气透液性,最终会影响高炉生产效率和稳定性.因此,明晰高炉内渣铁
无害化和资源化仍然是当前固废处置的重要方向,尤其在当前全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大背景下,“以废代碳”还是降低碳排放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固废处置出现的处置成本高、资源化利用不充分、邻避效应严重的现状,提出了利用钢铁炉窑,特别是烧结球团工序协同处置冶金及市政难处理多源固废的思路,提出了建立多源固废物质属性、能源属性、毒害属性多维识别指标体系与最佳处置路径的生态化适配原则;基于钢铁工业窑炉特性及固废属性,构建了火法/湿法预处理耦合热工制度优化的冶炼主工艺协同处置固废的技术路线,及基于北斗-物联网的区域性
为研究固体火箭发动机斜切喷管流场与推力特性,采用非定常可压缩N-S方程与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并运用混合网格技术,对不同角度斜切喷管的流场特性与推力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斜切喷管发动机,当喷管入口采用倾斜安装形式时,会存在一定的质量流量损失,喷管实际质量流量为理论流量的0.938;对于不同角度的斜切喷管,喷管喉部与喷管扩张段对称结构部分的速度场分布状况基本相同,而在喷管扩张段非对称部分,速度场分布存在一定的单边现象;当喷管斜切角度从45°增大到90°时,喷管轴向推
双相钢中铁素体马氏体两相性能差异会导致焊接接头软化,在使用过程中温度较低时,冲击功下降,使材料由韧性状态变为脆性状态.为研究铈和铌添加量对改善DP780焊缝低温脆性的问题,利用低温冲击试验与拉伸试验,开展了不同铈和铌添加量对DP780焊缝的力学性能的研究.利用金相显微镜、SEM等方法阐明了试验钢在添加不同铈和铌后的焊缝组织与形貌变化.结果表明,在-40℃时,无铈和铌添加时组织中出现部分残余奥氏体,焊缝冲击功为0.465 J,解理台阶面出现大量河流花样,属于脆性断裂;随铈与铌质量分数变化,焊缝冲击功与铈和铌
板形质量是冷轧带钢重要的技术质量指标,同时工作辊弯辊是改善冷轧带钢板形质量的最有效的控制手段之一.冷连轧机组在高速稳定的轧制过程中板形控制精度能够达到较高的水平,但在升降速非稳态的轧制过程中板形控制效果非常不理想,这也成为制约冷轧带钢产品质量的不利因素.为了提高冷连轧机在升降速非稳态轧制过程中带钢板形的控制精度,在深入研究了冷连轧弯辊力设定原理的基础上,利用智能算法和包括出入口带钢厚度、机架间口张力、轧制速度、中间辊窜辊、带钢宽度、轧辊倾斜以及轧制力等现场实际轧制大数据样本,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支
为了研究珊瑚混凝土(CAC)的静、动态力学行为及损伤破坏机理,基于CAC的细观组成及结构特点,建立了包含珊瑚骨料、砂浆及二者之间界面过渡区(ITZ)的三相随机细观混凝土模型.根据破碎珊瑚骨料细观结构特征,提出采用三维随机多面体模型来表征其在形状和空间分布方面的随机特性的新思路.基于所建立的三维随机细观模型,结合CONCRETE_DAMAGE_REL3和HOLMQUIST-JOHNSON-COOK材料模型,利用ANSYS软件研究了静、动态荷载作用下CAC的力学响应,如应力?应变关系、细观破坏特征及破坏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