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l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开始实施,家长、社会对学校的期望越来越高,专家对物理教学又提出了更加“物理化”的要求,身处教学第一线的物理教师究竟应该怎样进行物理教学?等待、观望甚至走老路都是行不通的。我们觉得,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研究,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寻找它们的共同点和最佳的结合点,在教学过程中加已实施,并不断调整,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本文仅就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谈谈自己浅显的认识。
  关键词:新课程 科学素养 课堂教学模式
  面向21世纪,中学物理教育要走向素质教育,这已经成为物理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作为物理教师,应当努力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更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教学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过程。尽管已经有了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但教科书可能单向传递信息,不具有交互性,无法根据学生的现场的反应组织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式。另外,教科书是根据广泛的、统一的读者对象编写的,不可能对城乡差别、地域差别、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别和情感态度的差别等某一个方面做具体的关照。然而,教师所面对的学生却是具体的、有特点的,因此教师只有把《课程标准》的目标、理念和要求,把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和所体现的教学方法,转化为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设计,才能有效地达到新的课程目标。下面仅结合教学实践谈自己对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谈谈自己浅显的认识。
  一、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导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物理新课程标准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探究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内容上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以考试的结果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把学生在活动、实验、制作、探究等方面的表现纳入评价范围,不以书面考试为唯一的评价方式。倡导客观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具体事实,不过分强调评价的标准化。教师要转变在学生学习评价中的裁判员角色,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学习评价的指导者,学习潜能的开发者。提倡评价的多主体。学生要参与学习过程的评价,进行自我评价和同学之间的互评。新课程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教师的不断进步。
  二、新课标下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发生根本转变
  1.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从根本上彻底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出题,学生做;教师阅卷,学生改错”的状况,这种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极大地阻碍了学生思维的正常发挥。新课程标准提倡通过主动探究来获取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单纯地依
  赖于教师的讲授,在这种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努力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协作者、促进者和组织者。而学生的主动探究是在一定的情景下进行的,因为物理情景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环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物理学习、具体问题和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只有在各种有益的环境中,才能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内部逐步形成的知识、经验、策略、模式、感受和兴趣。因而,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他们进行探究的各种情境,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逐渐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
  2.从线性传递到交往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物理。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我国“班级授课制”的大背景,交往互动的教学模式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主要是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充分利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往、多边互动来促进学生学习,发挥学生学习潜能的教学方式。该模式通过创设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倡导团结、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在动态开放的课堂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对话、交流、协作,使学生的情感能得到有效激发而处于积极状态,学生的思维能得到及时畅通而处于兴奋状态,从而将教学活动推向深入;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整体参与的热情,从而使每个合作成员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共同达到学习的目标,真正地贯彻新课程标准的“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这样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多向互动、动态生成、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就没有互动,没有互动就不会发生真正的教与学,没有真正的学,教学只能说是在教师“教”的形式上的华丽包装,没有“学”的实质性的变化。
  总而言之,我们要仅仅跟随新课改的目标,在新课改的条件下,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充分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启发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培养他们创造性的能力,这是新课改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以及满足现代化教育的需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性人才。
其他文献
摘要:教学中我们常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无动,理何以知晓?无情感意向,何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无情感的潮水,何以撞开思维的闸门?  关键词:语文教育 情感魅力  教材中的各类课文,或多或少其实都贯穿着作者的情感线索,既有着一个情感结构,或外显、或内涵,或是爱国之情的抒发,或是亲情友情的抒写,或是美感、愉悦之情的流露……  不妨将中学语文教材做过大略的归类:  其一,爱国之情类:《最后一课》、《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如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首先应该对学生进行英语情趣教育。情趣教育是提高外语教学的有效途径,是激励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最好方法之一。  关键词:初中英语 情趣 教学  何谓情趣教育?它是指教师用自己的教育和爱心来培养和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学科的一种积极情感。同时,对学生参与与学习过程所蕴含的一种好奇,如同好学的求知热情,应给予尊重爱护和引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
摘要: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将来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呢?结合教育学、心理学和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信心和温故知新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摘要: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实行新课程标准的今天,音乐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课堂气氛,创立以唱、动结合的课堂结构,使学生在唱中感知,在动中展现自己的创造。同时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采用激励性评价,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这样音乐课堂便会成为学生精神上的家园,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已成为提高小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在新课改背景下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系统工程,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必须建立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现实中课时紧、容量大,给我们的英语教学带来了最大的阻力,这种种阻力,促使我们对怎样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有了更多的思考。  关键词:优化 英语课堂 导入 情景 参与  课堂是教育教学实施的主要阵地,学生学
近年来,现代文阅读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呈现出一些新的面貌:文本多样化,题型丰富化,阅读个性化,考核综合化,思维探究化。选材上,重文学、重文化、重经典的特点越来越突出。由于训练不得法,效果不明显,它已经成为一些学校师生备考的软肋和必须跨越的门槛。实际上现代文阅读是最易拉开档次的板块,应该也必须成为学生的得分增长点。复习备考的后期,师生的高效训练策略,是突破魔咒的关键。  一、阅读材料典范化  阅读材料典
本实验应用牛 O 型口蹄疫内蒙古疫苗株,提取病毒总 RNA,以提取的 RNA 为模板,根据已发表的 O/Tibe/CHA/99 株核酸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通过 RT-PCR 扩增出 FMDV P1 基因,并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