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联想 激活课堂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qi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数次的课堂教学,没有《囚绿记》的教学过程那么令人激动;无数次的生命感动,没有“常春藤”的倔强执着令人感动。
  在讲授《囚绿记》前,我参看了人教版教参,它对本文的主题是这样概括的:本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我觉得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多向性的,不能简单地给这篇文章贴上标签了事。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囚绿记》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联想的思维方式,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全班学生各抒己见,多方挖掘,从不同角度探寻出《囚绿记》的多种主题思想。
  一、歌颂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再次赏读。有人结合文章第13段(芦沟桥事件发生了。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联想到本文的写作背景,再联系常春藤被幽囚的苦难和第10段“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又联想到中华民族遭受异族入侵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屈意志和坚贞节操。因此她概括为本文表现了中华民族曾经的苦难,赞美了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进而,老师点拨,由常春藤的“固执”还可想到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那执着的爱国精神。
  二、珍视人间情谊
  当这个学生讲完她的体会后,我又引导学生继续研读原文,便有学生发现:在这“孤独而陌生”的古城,“我”并不感到孤独,因为“绿叶和我对语”。我观赏着它的生长与变化,“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盛。”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为我展示婆娑的舞姿。这说明“我”已和常春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彼此之间有一种默契,它慰安了我孤寂的灵魂,我欣赏它茂盛的生命。虽则作为“绿友”,当我的爱真正变成了一种伤害的时候,它依然朝着窗外的方向生长,渐渐变得嫩黄,变得细瘦,变得娇弱。“我”不但不理解它的感受,不关心它的成长,反而还觉得“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虽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但“我”也“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这种做法就彻底粉碎了我和常春藤的情谊。文章最后,写“我”珍重地开释它,并向它致诚意的祝福表达了深切的怀念。可以想象伤害的枝条能否重现生机?伤害的感情能否重新弥补?也许要在明年的春天,也许永远没有机会。所以说,友谊要时时珍惜,要时时呵护。接着,这位同学通过联想,讲到:何必要将生长于窗外的绿友放到身旁呢?高山放远了观望才显得巍峨,大海放远了谛听才显得深邃,距离产生美。人间友谊何尝不是啊?课堂上想起了热烈的掌声。
  三、放飞生命的自由
  学生通过阅读,联系课文内容谈到:那灰暗的都市天空和黄漠的辽阔平原让我疲惫,让我执意找寻生命的绿荫,当常春藤出现在我窗外的时候,作者说,“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下来”,“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望见绿色如同沙漠里的跋涉者者望见绿州的欢喜,如同大海上的冒险家望见花草茎叶的欢喜。说明作者对生命的爱恋如此之深,因为“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在单调的环境中,这位“绿友”自然觉得如获至宝,给作者以希望,以慰安,以快乐。
  当“我”的自私变成了一种伤害,“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作者感觉到了“植物是多固执啊!”当它枝叶病损,细瘦娇弱之时,作者“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说明他对生命不是没有恻隐之心,“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芽苗,蕈菌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更是明证,这说明向阳的生命才会蓬勃,雨露滋润的生命才会茁壮。作者的用意在于教育人们珍爱生命,放飞生命的自由。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的深刻内涵。学生还可由那浆液丰富的柔条联想到“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红杏,进而联想到梅雨潭的绿,紫藤萝瀑布的茂盛。
  四、爱是不能自私的
  也有人认为本文的主旨是:爱是不能自私的。其理由如下:“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这绿也视同至宝。”“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促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文中的这些句子是理解主旨的关键,从分说明“我”为了自己的偏爱,便将喜欢的对象占为己有,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是对常春藤莫大的伤害。生长在大自然的美好事物,本来就自然,属于人类,可是,我们有时候的做法就是破坏大美,就是一种自私的行为。比如,摘下花园的花朵装点自己的家庭,损害自然的花草仅为自己的爱好。
  五、爱有时是一种伤害
  还有人认为,作者对生命的绿色是如此的喜欢,以致于爱不释手,将它放进自己的屋子安抚做自己孤寂的灵魂。可是,他不懂得这样的爱,对常春藤来说,简直难以承受。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联想到我们的家长,这也担心,那也担心,时时处处替孩子着想,没有认识到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的道理。“我”的做法和某些家长的做法有什么两样呢?
  六、同情生命的弱小,珍爱生命的美好
  更有人认为,常春藤是一株没有抗争能力的生命,任凭他人的摆布,它有柔软的卷须,舒开的嫩叶,浆液丰富的柔条,好似猗郁年华,犹如葱茏的爱和幸福。当它变成娇弱、病态的时候,“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说明弱小的生命在遭遇摧残的时候,人们的本能也能产生同情之心。所以,尽管“我”恼怒它的固执,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心中生长了。但最后还是怀着对生命的敬佩之心,“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正如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这不由得使人联想到老舍先生的《小麻雀》,它那乞求的模样,哀怜的眼神令人为之怜惜,为之感伤。因此,本文意在表达对弱小的同情和对美好事物的珍爱。
  探讨结束后,我对同学们精彩的陈述表示肯定,追问本文还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进一步学习呢?有学生就提出本文有几处语言写得很精彩,很吸引人。我叫他指出来,并且说这样的句子你们只是抄录下来或者背诵就万事大吉了吗?接着就有学生说,这些句子,我们可以借助联想的思维方式续写仿句。此时,下课的铃声响起了,我就顺势布置仿写作业。
  有学生感言:无数次的生命感动,我还是第一次为“固执”的生命而敬佩;无数次的文字触摸,我还是第一次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迷茫,就需思维有指向,如经常性地让学生进行联想的思维训练,可以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让他们在思考的过程中碰撞出灵感的火花,激活其智慧,拓宽其思路,丰富其感情,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步骤。此外,教师也应及时捕捉学生灵感的闪光。让学生的思维插上联想的翅膀,轻舞飞扬。
  作者单位:四川平昌中学。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基于新课程理念的作文教学改革研究一直非常活跃,各种新思潮、新理念、新思想、新作法层出不穷,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从小学到高中作文教学实践服务于考试的现状始终没有改变,打着新课程旗号的作文改革愈演愈烈。本文就“好词好句”和“流水作文”两种情况作一些分析,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有好词好句未必是好作文  新课标对写作的界定是:“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
朱自清先生的经世之作《荷塘月色》可谓文质兼美,尤其是其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更是让人折服。读先生的文字,会陶醉于那多彩的修辞,也会沉湎于那丰富的叠词。如果说修辞让文章清新扑面的话,叠词则让文章摇曳生姿。那遍布全篇的叠词,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光彩夺目。  一、叠词让景物情貌俱见,生动形象  试看作者笔下的景:“曲曲折折”的荷塘上,“田田”的荷叶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点缀
奚素文  半张纸能干什么?把它当作草稿纸使用的话,或许一两分钟它的使命就完结了;而瑞典戏剧大师斯特林堡却让“半张纸”物尽其用,甚至物“超”其用。  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选修》“结构”单元中的《半张纸》写一位刚刚丧妻失子的年轻人在搬离住所前,由电话机旁半张写满各种字迹的便条纸引起了对过去两年生活的追忆,当他最后离开时“并不是垂头丧气的”,“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  这小小的半张电话号码便条纸记录了
《海滨仲夏夜》是现代散文作家峻青的重要作品,曾入选不同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作品内容平实,生活味浓,语言朴素,读来自然亲切,初学者可读可写。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欣赏写景抓住景物变化的手法,可以组接画面理解内容,可以抓时空脉络进行分析,可以学习由景及人的谋篇布局,还可以体会恰当贴切的比喻手法的运用等等。不管你站在哪个角度去阅读审视都引人入胜,都可以让你创造性地去发挥。这样的作品是我们喜欢阅读的,在简
【摘 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情感性较强的写人散文所占篇幅不少。在阅读教学中,这类散文理应包括两方面,一是文中写作的“那个人”,即写作对象、客体;一是“我”,即作者、写作主体。在实际教学中,却出现了一定的偏差,不少老师把教学重点完全放在写作对象身上,而忽略了“我”。本文以胡适的《我的母亲》为例,探讨这类情感性较强的写人散文教学的几个要素。  【关键词】写人散文 “那个人” “我” 阅读教学  在中学
选修课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与提升,因此,二者在教学目标上是存在很大区别的。弄清楚必修课与选修课在教材编排体例上的和教学目标上的差异性,是上好选修课的关键。必修课是按照文学体裁来划分单元的,如:诗歌单元、散文单元、古文单元、写作单元等;而选修课本则是在特定文学体裁下按照专题来划分单元的,如《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诗歌专题就分为以下三部分:以意逆志?摇知人论世(探究诗歌的旨意)、置身诗境?摇缘
【摘 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我们的论坛”,从策划、选题到主持、嘉宾等,都由学生自己来张罗,教师只作精要点评。给学生一个自主活动的空间,让“主人”在合作与探究中真正自主地去感悟与表达,眼界、思维、能力、生活和德育教育等都会因此而“活起来”,同时也激活了教师与语文教学。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 自主学习 合作与探究    综合性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一个亮点,也是个难点。新课标强调教师
师:作为论述类文章,本次作文(题目见附录)就是要让读者看到你对于“个性”的思考。不少同学的题目就告诉了读者这一点。(多媒体展示三组作文题目)  A组:“个性,要张驰有度”、“个性,张扬在适当处”、“个性,请从尊重开始”、“个性,要懂得表达”、“个性,可以很低调”、“个性,讲究的是内涵”。  B组:“个性,拒绝肆意张扬”、“个性,不等于任性”、“个性,不是无礼的代名词”、“个性,不为彰显与突出”、“
教学设想:  《赤壁赋》有诗情、有画意、有哲理,是千古美文,千古妙文。教者将本文当作一个心路历程的展示平台,带领学生走进黄州时候的苏东坡,看他如何在身处困境时突围出来的。通过赏析,体会古代文人的山水智慧和豁达胸襟,构建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习欣赏古代赋体文的优美情势,以情怀为内涵,以文字为载体,精致巧妙的传情达意的行文方式。  从景入手,由景及情,由情及人,由人及理,人、景、情、理熔于一炉,交
【摘 要】本文分析了《〈史记〉选读》教材的定位、课程目标和内容安排,对教材编写提出适当的建议。  【关键词】《〈史记〉选读》 定位 课程目标 内容安排 编写建议  《史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其恢宏的构思,高超的叙述,复活了中华民族自人文始祖黄帝至汉武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使众多历史人物形具神生。中学生较为系统阅读《史记》十分必要,一方面《史记》中规范流畅的文言文可以帮助他们积累文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