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语文情境创设的思考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_d0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境创设是课程改革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的最大变化之一,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我们需要对情境创设的一些概念进行重新思考,情境创设对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有何益处?

一、综合性学习情境与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要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要培育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素养。那这样的目标有没有可能实现呢?有研究发现,新课标正式颁布,通读后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的词语除“语文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学业质量水平”外,还有一个“情境”。这个词在新课标中一共出现了33次,几乎覆盖了课标的各个部分,尤其在“教学建议”中明确强调语文教学需要“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
  笔者立即意识到这里所提的综合性学习情境,与核心素养培育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核心素养本身就表现出情境性,只有在具体情境中体现出来的素养,才是真正的核心素养。就说审美鉴赏与创造,当高中学生面对新的文本(譬如高考中的阅读理解)时,其所表现出来的对新文本的剖析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用语言表达内心所思所想的能力,才是真正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才是真正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其次,核心素养在情境中才能真正生成。某种程度上讲,核心素养不是教师训练出来的,而是学生在情境中慢慢沉淀出来的,教师的作用在于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情境,让学生的素养形成过程更科学,更高效。
  在此理解的基础之上,再说综合性学习情境,可以发现其贵在“综合性”。譬如新课标强调的语言实践活动,看似与传统语文教学存在一定的距离,但其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到学科认知情境的同时,还能够接触个人体验情境和社会生活情境。显然这种综合性更强的学习情境,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更有意义。

二、语文学习情境创设的恰当与失当


  但综合性学习情境的创设,显然又不是“杂烩”,并非将教师自己想到的情境功能糅合在一起,就成了综合性学习情境。真正的综合性学习情境,应当是类似于天然情境的新鲜空气、肥沃土壤、充足雨水与阳光并存的环境,而非在荒凉的土地上施加复合肥。因此有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情境创设的恰当与失当问题。
  语文课堂教学中所创设的情境应追求由情入境,由境悟情……一些教师难以把握情境创设的恰当与失当。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恰当性主要表现在所创设情境的生活性、艺术性和科学性上,而情境创设在认知维度、行为维度、时间维度上存在失当。借助于上述比喻,结合同行对情境创设恰当与失当的辨析,我们来看一则案例。
  在教《寡人之于国也》一课时,笔者抓住文中梁惠王的心态,在学生接触文本之前,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境:生活中总有这样的“烦恼”,自己为某个事情付出很多,尽管偶有遗憾,但却招致别人太多的不理解,大家有這样的经历吗?若有且愿意,请与同学们分享。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这样的话题无疑可以激活话题热点,在学生表达顺畅甚至有“群情激愤”的气氛时,笔者引导话题回转:其实普通人有这样的烦恼,高高在上的王也有这样的烦恼。一日,梁惠王说:“……”——先提供译文,待学生理解文意之后,再提供文言文。
  略去具体的文本学习过程,待最后再呼应此前所创设的情境,让学生结合文中孟子的话,再思考自己所遭受的“委屈”,问学生有何感想时,有学生的想法真就不同了:孟子说“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对于我来说,很有启发,人之所以感觉有委屈,无非是事实与自己的想法、愿望不一致,但若违了他人意愿,忽视了更多人的感受,那这样的委屈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作为文本解读之后形成的一点认识,我们不能认为其与原文就是有距离的,相反,这样的认识,往往可以影响学生的“三观”认知,恰恰正对应着核心素养中的必备品格甚至是关键能力。因而这样的综合性学习情境,看似失当,其实恰当。

三、面向核心素养的情境创设再思考


  如何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只是核心素养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的新命题之一。而面对核心素养培育的需要,要想创设出一个更加自然、和谐而少有斧凿痕迹的情境,显然需要建立在教师对核心素养及其情境的理解基础上。在笔者看来,核心素养如同幼苗,而情境如同幼苗的生长环境,后者越符合前者的生长规律,那情境自然就能体现其有效性。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要素,已经提供了理解核心素养的方向,那情境创设的技巧就在于各人理解基础之上的实践了。当然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有一百个读者,亦可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但只要不偏离核心素养培育,即可。
  作者简介: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中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介绍了一种以光纤作为传感器的汽车曲轴表面粗糙度在线测量系统。采用反射光强与散射光强的比值获取表面粗糙度的方法,测量范围大,而且测量结果不受光源、环境状况和材料的影响
高建国:高级政工师、高级职业经理人,天津市食品公司冷冻厂厂长兼党总支副书记。2006年获天津市商业系统优秀党员称号;获2006年度“五一”劳动奖章。无论是在党务还是行政管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2016“十大流行语”  2016年12月14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2016“十大流行语”,依次为“洪荒之力”“吃瓜群众”“工匠精神”“小目标”“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一言不合就××”“供给侧”“葛优躺”“套路”“蓝瘦,香菇”。据《咬文嚼字》执行主编黄安靖介绍,除“工匠精神”“供给侧”外,其他词语全部来自网络,是历年数量最多的,“这标志着社会语言生活从精英创造到大众智慧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TP)对HepG2细胞的过氧化损伤及对自噬的调控作用。方法:将质量浓度为0.003 2,0.016,0.08,0.4,2 g·L~(-1)的TP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epG2细胞48 h,另设空白
目的:采用C18固相萃取柱分离除去曲咪新乳膏中的基质干扰,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硝酸咪康唑和醋酸曲安奈德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Waters Xterra C18(5μm,4.6 mm×250 mm);
原料质量变异影响产品质量一致性和临床疗效。该文以银杏叶片高速剪切湿法制粒工艺(HSWG)为研究对象,收集不同厂家和批次的银杏叶提取物和辅料微晶纤维素,模拟原料波动。实时
由吉林省音乐文学学会主席刘申五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吉林省音乐文学学会会员歌词作品集《希望在明天》,已于11月末出版并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本书由中国音乐文学学会
The synthetic routes, materials properties and future applications of clay-polymer nanocomposites are reviewed. Nannocomposites are composite materials.that co
为了研究机车柴油机缸套活塞环材料的摩擦学性能,我们设计并制造了一台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该试验机可在一定范围内实行载荷、速度、润滑量的单因素控制,并可同时定性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