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防腐剂控制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微生物污染

来源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ao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在组织培养过程中,易被多种环境及内生细菌和真菌污染.防腐剂具有抑菌谱广、安全无毒或低毒、稳定性好、价格低廉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化妆品中预防腐败变质的发生,但是否可用于植物组织培养中还有待研究.以组培中常见菌枯草芽孢杆菌、黄褐假单胞菌、轮枝孢菌为研究对象,测定防腐剂脱氢乙酸钠、乳酸链球菌素、ε-聚赖氨酸及纳他霉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考察其对烟草(Nicotiana tabacum)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并在桃树(Prunus amygdalus×Prunuspersica)组织培养中加以应用.结果显示,脱氢乙酸钠、乳酸链球菌素能够抑制上述多种菌,但也抑制烟草种子萌发.纳他霉素仅抑制真菌轮枝孢菌(MIC 50 mg/L);ε-聚赖氨酸抑制细菌枯草芽孢杆菌(MIC 1 000mg/L)和黄褐假单胞菌(MIC250mg/L),而对轮枝孢菌抑制作用较弱.一定浓度的纳他霉素(50mg/L)与ε-聚赖氨酸(500 mg/L)对烟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进一步二者联合应用于桃树苗组培中,有效控制了污染,且对植株生长的影响较小.因此,防腐剂纳他霉素和ε-聚赖氨酸可以应用于植物组织培养;本研究拓展了防腐剂的应用范围,可为其他新型抑菌剂的开发与利用提供重要参考.(图7表4参35)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宫腔粘连(IUA)患者子宫内膜中M2型巨噬细胞的浸润情况,探讨M2型巨噬细胞与子宫内膜纤维化之间的关系,为IUA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收集2021年3月至2022年7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首次确诊并行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的中重度IUA患者子宫内膜30例作为IUA组,收集同期因子宫肌瘤等良性疾病行子宫切除术或因黏膜下肌瘤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子宫内膜30例作为对照组。组织标本制成石蜡切片
期刊
子宫内膜在月经周期中可分为增殖期和分泌期,而增殖期又包含了月经期以及内膜脱落后组织再生的时期。在此过程中,内膜免疫细胞尤其是巨噬细胞发挥着重要作用,参与了脱落碎片的清除与内膜组织的再生。文章主要就巨噬细胞在人类子宫内膜再生修复中的作用机制及参与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等进行综述。
期刊
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是子宫性不孕最常见的原因。通常认为,宫腔操作等各种因素引起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或创伤,炎性免疫细胞浸润受损部位,导致细胞外基质大量沉积,子宫内膜发生纤维化,最终形成宫腔粘连。已有研究报道,IL-34作为与M-CSF共用CSF-1R受体的免疫调节因子,通过调节巨噬细胞的存活、增殖和分化,参与调控多种纤维化疾病。CX3CR1+巨噬细胞参与组织
会议
目的:探讨DJ-1基因过表达对人胃癌MGC803细胞增殖、迁移、侵袭与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利用基因转染技术构建DJ-1基因过表达MGC803细胞,实验分为MGC803、空载体和DJ-1过表达组。采用MTT、平板克隆形成、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DJ-1过表达对MGC803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与侵袭的影响;qPCR和WB法检测DJ-1过表达对各组细胞DJ-
期刊
目的 探究hsa-mir-133a-2对宫颈癌细胞表型的影响及其在宫颈癌细胞增殖与侵袭中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宫颈鳞癌和腺癌(The Cancer Genome Atlas-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endocervical adenocarcinoma, TCGA-CESC)验证宫颈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hsa-mir-133a-2
期刊
<正>卫星导航系统作为当代人类社会使用最广泛、最便捷、最有效的高精度、高实时、高可靠定位、导航和授时手段,自问世以来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颠覆了军事领域的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目前,全球有四大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即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洲“伽利略”和中国“北斗”,为全球用户提供定位、导航与授时(PNT)服务,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的诸多领域,对于保障电网、通信基础设施
期刊
随着我国精准农业发展步伐的加快,自动化与高分辨率的作物表型信息采集装置对作物表型信息深度解析基础上的栽培环境与养分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农业设施内作物表型信息采集装置多采用固定成像传感器位置,通过转动作物或增加成像传感器数量解决表型图像多角度、多方位采集的问题。但现有装置普遍存在体积大、投资运行成本高、以及未考虑作物生长对采集图像质量的影响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从降低成本、节约资源能源角度
学位
【目的】对甘肃省豆科(Leguminosae)植物进行表型性状多样性综合评价,为甘肃省豆科植物的种质资源评价和园林植物选育与创新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文献调查与资料收集,汇总甘肃省豆科种质资源共54属256种,提取木本的10个质量性状和6个数量性状及草本的9个质量性状和6个数量性状进行赋值分级,分别进行表型性状的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与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型性状变异程度木本高于草本
期刊
目的 构建细胞骨架蛋白OBSCN基因过表达和敲除的稳转细胞系,初步探究OBSCN突变对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qPCR技术确定HepG2肝癌细胞有无OBSCN本底表达,慢病毒感染HepG2细胞构建过表达细胞系;Crispr cas9技术构建敲除细胞系;并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敲除及过表达细胞Obscurin蛋白表达量,CCK-8法和Transwell小室法探究OBSCN突
期刊
探讨以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为依据对槭属植物种质资源多样性进行评价的可行性,为槭属植物种质资源评价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采集27种槭属植物的60个质量性状和13个数量性状数据,并通过赋值法对质量性状指标进行分级,在对所有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和部分数量性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槭属植物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变异程度均较质量性状高。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