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学习现状及对策分析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ea0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反而越低:有的学生把语文打入“冷宫”,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有的学生迫于高考和老师的压力,学语文只是应付老师,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还有的学生投机取巧,认为高考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大搞题海战术,企图能够“碰”上高考试题……特别是进入高三,由于高考升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出现了一些不良的现象。
  一、高三语文学习的现状
  高三语文学习现状首先表现为高三学生对语文学习态度的漠视,包括学习兴趣的冷淡、对语文课程的懈怠。语文教师普遍地体会到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投入度较高一、高二明显降低。语文课没有了生气,失去了生命。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积极性很难调动。
  其次,表现为学生语文学习行为的投机。有些学生迫于高考及老师的压力,盲目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认真听课、下课完成作业。而更多的学生则在课堂中懒于思考、懒于探究、懒于动手,更无暇去补充模拟练习、扩大课外阅读。
  最后,集中表现为学生对语文课程和语文考试的怀疑和错误认识:语文学习投入却难以在考试中受到实效,总感觉老师讲的内容和考试没有太大关系;语文作为母语,平时不学的同学发挥一般都能考90分,而学得再努力也很难超过120分,难以拉开差距,为何不在容易拉开分距的数理化学科中加大投入?
  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目前高三的这种学习现状,确实和学生对于语文学习认识不全面、看法不理性有重要关系。然而,教师作为语文课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如何定位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选择何种教学方式、如何处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学习态度。教师的下列方面学生学习现状的形成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1.唯高考是从
  有些教师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不注重教法,不注重指点学法。过多看中知识技巧的传授,学生变成了承载知识的容器。为了复习迎考,有些教师压缩教学内容,搞速决战、题海战,提前复习完课本内容,忽视了教学规律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接受能力,致使学生如走马观花,或因难以消化而因噎废食,语文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完全失去了它温文尔雅、致人向善、营造美感的一面。
  教师以练代教、以考代教。很多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将课文肢解为机械的考题,教学就变成了练习,课文毫无情感和韵味可言,语文也就失去了它吸引学生的一面,学生在学习中难以体会到生动活泼的乐趣。
  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单调
  迫于升学率的压力,我们平时的授课更多趋向于传统教学,多以教师为主,学生一般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过程容易形成固定的模式,教师在高考的压力下会“急功近利”,在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中忽视学生的接受特点和思维规律,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较单一的教学方法,致使语文课堂失去了思维的活力和文化的乐趣。
  偷工减料,不能全面贯彻“听说读写”,致使教学内容单调乏味。语文教学内容可全面概括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但是由于高考不考“听说”,教师在高三一年的集中复习过程中更是忽视甚至放弃了“听”和“说”。语文课堂失去了“听”,就变成了无声的聋哑课堂;语文课堂失去了“说”,就变成了没有灵魂的课堂。
  三、高三语文学习现状的解决对策
  1.变语文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学习目标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动行动。高中学生学习语文之所以出现种种消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学认为凭着十多年积累的老底就够了,如果能让他们自己发现知识上的“空洞”,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他们就能付诸行动。因此,教者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
  2.放松束缚,注重语文素养的积淀
  教师应放松高考对学生的束缚,淡化语文“技巧”性知识的灌输,全面贯彻“听说读写”,更加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内在积淀。我们应回归语文课程的本真:培养学生具备一定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高考满分150分,阅读和作文两部分近100分,如果仅仅依靠教师课堂死板的知识技能传授,学生“记住了”、“背会了”,仍然无法内化为自身的素养。只有“听说读写”的全面贯彻,才会真正解放语文课堂的生命力,不仅使得语文课堂精彩纷呈,也能够加强学生内在素养的积淀。
  3.转变教学观念,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构建“乐学”课堂
  喜欢学习语文的学生常常将语文课比作“百宝箱”和“万花筒”,因为语文课能让他们收获丰富多彩的知识,在语文课堂中能收获思想碰撞惊喜和探究的意外。教师在高三的学习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课型应尽量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即便是练习课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展开,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带动学生去思考、探究,并且最终学有所获。
  我想,只要语文老师在高三的课堂中化“压力”为“魅力”,加强自身素养,注重课堂积淀,灵活构建“乐学”课堂,让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东西,高三学生对于语文的消极心理就会逐渐消失。
  作者单位:宁夏灵武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望闻问切”本是中医诊病的一种手段。笔者以为这些手段也可以移植到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笔者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  一、望,望即看病人的神、色、形、态。一般初中阶段老师都是循环教学的,也就是一个语文老师从初一带到初三,中途无特殊情况是不会有变动的,所以对一个学生的了解很重要。初一接触到新生,最好是如中医一般细细“望”一下,最形象的就是看学生的字迹、作文、作业再深入一点可以看
由于人们对于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所以人们开始对电能对质量以及供电问题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兴趣和关注,也在间接程度上推动了配网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升。35kV线路,作为配电网的主
2015年南通市二模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最短的莫过于时间,因为它转瞬即逝;最长的也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永无穷尽。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
A one-dimensional 3rd-order turbulence closure model with size-resolved microphysics and radiative transfer has been developed for investigating aerosol and clo
在水利部的关心和支持下,湖南省2008年率先出台了《湖南省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使水能资源管理有法可依,同时加大了依法管理水能资源的力度,特别是违规水
金融监管模式和各国的国情以及经济发展阶段是相适应的,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金融体制不同,所选则的监管模式也有所不同。20世纪末,随着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国纷纷根据新的
古诗是诗人思想智慧的结晶,也是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由于时代的久远,以及语言、文化的障碍,对于古诗的理解必定会出现一定的隔阂,这就需要学生不断加强传统文化修养,掌握一定的古诗阅读的方法。在古诗教学中,通过联想来了解文章的丰富含义,来体验和重塑诗歌的意境是目前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一、通过背景进行联想,整体把握  一般的诗歌写作都是反映作者当时的心理特征,都是对社会现实和作者人生经历进行的描述。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