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背景下中职公共基础课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anling100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公共基础课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为例,提出转变教学理念、创建公共基础课教师双元管理模式及班级管理模式、对应不同层次设置分层课程标准、开设各具特色的专业模块和拓展模块等措施,开展“多层次、个性化”的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素养。
  【关键词】中职学校 公共基础课 改革 多层次 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1B-0013-03
  目前,升学政策对中职公共基础课的要求提高。为了更好地使专业教学和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均有所保障且取得良好的效果,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历经 6 年的研究及实践,形成“多层次、个性化”的公共基础课教学特色,全面提升了教师的综合能力和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素养。
  一、公共基础课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剖析
  (一)教育部对中职公共基础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9 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印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简称《通知》);2016 年,教育部发布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历史、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等 4 门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标准将每门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内容结构分成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 3 个部分。《通知》明确提出:基础模块执行统一标准,专业模块和拓展模块,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因此,如何搞好公共基础课的专业模块和拓展模块学习,成为学校落实《通知》精神的首要问题。
  (二)中职发展现状对公共基础课教学提出新要求。“十二五”以来,广西构建了高职院校多元录取模式,开展了高职对口中职自主招生、普通本科院校对口自主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试点工作,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及上级政策的出台,要求公共基础课程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同时随着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及升学途径在不断扩宽,对学生文化基础的要求也更高,这些都对学校公共基础课的改革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教学改革需要深层次进行。
  (三)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学遇到阻力。具体如下:
  1.公共基础课重理论知识的完整性,轻知识的实用性及专业特性,学生主动性学习不足。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原来在公共基础课教学上一直按照基础模块开展教学,缺少专业模块和拓展模块。学校的公共基础课基本上是照本宣科,无法提高学生应用于专业实际的能力。对于中职学习能力不佳的学生来说,如果教学内容与专业及日常生活无关联,有很多的知识只能浮于表面,只能依靠死记硬背来应付,那么换个角度换个案例就不会举一反三。因此,在实施基础模块教学的基础上,开发专业模块和拓展模块迫在眉睫。
  2.原有的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单一,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及不同专业需求。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入学成绩由 D 至 A 不等,尤其在中职对口升本政策出台后,有一批成绩在 B 以上的学生加入中职学生的队伍中。学校里出现了两种不同学习目标的学生:一种是以就业为目标的学生,他们初中阶段的文化基础成绩就比较差,更倚重专业技能的提升,公共基础课只求及格就好;另一种是以升学为目标的学生,他们的入校文化成绩基本都在 C+ 以上,专业课成绩优异,公共基础课的接受能力也很强,对公共基础课学习的要求较高。然而,学校原有的课程标准是执行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模块课程标准,比较单一,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的内容和要求都是一致的,造成了“好学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实状况,久而久之,好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要求下降,学习水平及能力随之下降,而“学困生”则因为学不会自信心丧失而放弃学科学习。单一的课程标准已无法适应学生的需要。
  3.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传统,评价方式单一、片面,课堂效能不高,无法促进学生的发展性学习。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在较早时候就已经注重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实施教学,并注重提高學生的能力。专业课在这方面的改革进展顺利,但是公共基础课由于理论性知识较多,进展相对较慢,很多老师的教学只能停留在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上,“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还比较常见。同时,几乎所有公共基础课对学生的评价还是以传统的笔试为主,这导致中职学校学生对公共基础课缺乏兴趣及信心。
  二、“多层次、个性化”的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
  (一)转变教学理念。组织公共基础课教师学习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新思想、新理念,学习《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学大纲》,开展行动导向教学法培训。摈弃文化课照本宣科、“满堂灌”的传统观念,引导广大公共基础课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认知起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发展,以培养学生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目标,以服务于专业学习为宗旨的理念来设计教学,并通过各种途径唤起学生主动学习,达到综合育人的目的。
  (二)创建公共基础课教师双元管理模式及班级管理模式。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打破公共基础课教师单一的由教研室或专业部管理的传统模式,在广西率先采用教研室管业务、专业部进行日常管理的双元管理模式。设置“公共基础教研室”,由教务科直接管理。教研室下设语文教研室、数学教研室、英语教研室、政治教研室、体育教研室、计算机基础教研室。每个教研室设置一名教研员,教研员集中在教务科办公,由教务科直接管理;各学科教师分散在不同专业部办公,学科教师的教学业务由教研员统一管理,教学业务外日常工作由专业部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既能较好地使公共基础课教学与专业紧密相连,又能保证文化课的教学质量。
  根据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学习基础,新生入学时按照学生的就业及升学意愿,同时考查学生的入学成绩,各专业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班级,为分层教学创设条件。   (三)对应不同层次设置分层课程标准。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对口升学考试科目,在严格执行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基础模块”教学标准前提下,根据三个层次(就业、升高职、升本科),确定了三个层次的课程标准:就业层次的课程标准执行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模块标准;中升高层次、中升本層次的课程标准在基础模块标准基础上进行不同层次的提高,打好文化课基础,让学生不仅进得去高职院校,而且能很好地读下去。
  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坚定职业教育属性,即使是升学层次的学生也不会只上公共基础课而不上专业课,仍然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公共基础课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比例进行开设,使学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四)开设各具特色的专业模块和拓展模块,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公共基础课各学科在完成基础模块教学基础上实施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块:语文“三层多元模块”、数学“基础扁平模块+专业应用模块”、英语“专业教学模块”、德育课“实践活动教学模块”、体育“选项教学模块”及学校的“公共基础选修课教学模块”,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德育课以德育实践指导教学实施,设计了多个实践活动模块,通过实践及体验,内化品质;体育课全面建设项目化模块,打破班级为单位的教学模式,跨年级、跨班级开设了篮球、气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武术、足球等学习项目,让学生每学期自主选择一个项目学习;公共基础选修课有播音与主持、今日说法、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围棋等十六门选修课,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公共基础课课程结构如图 1 所示。
  三、公共基础课改革教学实施过程
  1.结合学生需求,实施“内外三层”教学。“外三层”是指语文、数学、英语按“就业层次、升高职层次及升本科层次”三种层次制定的课程标准,满足多层次人才培养需求。“内三层”是指在同一培养层次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差异,在同一个班级内进行分层教学,设计三种不同难度的练习及作业,让学生选择完成,并鼓励学生采取进阶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自信心。
  2.充实教学内容,建设教学资源库。在基础模块教学内容基础上,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结合不同专业的职业岗位特点,加入与专业岗位及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内容,实现基础学科与专业知识的融合,达到公共基础课为专业学习服务的功能。
  同时,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组织公共基础课各学科开发了系列教学辅助资料、辅助课件、实施性指导方案、活动策划方案、评价标准等教学资源。例如,英语课结合外研社的《中职基础英语》教材编写开发了《中职英语任务驱动教学学案》,结合学生学业水平精心设计,学案中每个课时都是按照“想一想”“学一学”“做一做”“玩一玩”“评一评”等步骤来组织教学,达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效果。
  3.创新教学模式及评价方式。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结合语文、数学课程标准特点,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结合体育课自身具有多个分类及项目的特点,采用选项教学模式;结合英语教材中情境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结合德育课紧密联系实际的原则,采用实践式教学模式。并以促进学生学习为目的的理念设计各种评价方式,如英语用情境设计及表达进行考核,数学采用数学笔记进行考核,职业生涯规划中设置有市场调查实践活动,学生需提交市场调查报告进行考核,等等。
  4.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现代信息化手段”实施教学。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通过采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课堂,同时运用微课、网络平台等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建高效课堂。
  四、特色及效果
  (一)公共基础课实现全方位选择性学习。个性化的教学模块使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水平及个人喜好进行不同层次、不同项目、不同要求的选择性学习。学生可以有三个方面的选择:一是入学学习层次的选择,学生可结合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选择不用学习层次;二是课堂学习难度的选择,每节课都要求教师结合学生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及作业,鼓励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选择;三是教学模块的选择,学生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实行选项教学,学生可挑选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跨班级跨专业学习,满足学生特长发展的需要,实现公共基础课的全方位选择性学习。
  (二)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通过课程标准及资源库的建设,打造了多名既能熟练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及现代信息化手段进行授课,又能开发教学资源及评价方式的老师。近年来,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技能竞赛,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参加全国比赛获奖 6 项,自治区级比赛获奖 49 项,市级比赛获奖 37 项。其中,语文学科教师参加“外研社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连续两年获得特等奖,体育教师、语文老师参加全国创新杯信息化大赛分别获得全国一等奖和二等奖。
  (三)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具体如下:
  1.学生竞赛获奖情况。推进教学改革以来学生参加文明风采获全国奖 16 项,自治区奖 981 项;学生参加全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英语》赛项获奖每年均获二等奖以上的成绩;参加各级各类体育赛事获奖 78 项。
  2.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升学人数也在逐年提升。2013—2019 年共获本科院校录取 731 人,高职院校录取 4226 人。2013—2019 年本科录取人数分别为 32 人、78 人、119 人、170 人、123 人、112 人、97 人。2015—2019 年分别排名全区第 3,5,4,2,4 名。2013—2018 年考入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生总数连续 6 年第一。这充分展现了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文化素质。
  3.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多层次、个性化”教学改革的实施,使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不仅学生的文化素养得以整体提高,学生在自我学习、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关键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升,同时促进了学生的专业学习。
  “多层次、个性化”的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在不影响专业课教学的情况下,有力地提高了学生文化基础的水平,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整个学校的文化基础水平形成了“水涨船高”的态势,学校的办学质量也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井绪伟.提高中职公共基础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7)
  [2]邱 宁.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衔接研究[J].职业,2019(14)
  [3]田红光.浅析分层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的应用[J].河南教育,2019(9)
  (责编 李 言)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 2019 年江苏高考政治试卷的第 35 题为例,论述有效攻克高中政治计算类问答题的“三不”原则:不怕,在心态上从容面对;不乱,在方法上科学应对;不散,在目标上精准聚焦。  【关键词】高中 政治试卷 计算题 不怕 不乱 不散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B-0149-02  江苏省高考现行的“2008 方案”实施至今已达 1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鹿寨分院的实践经验为例,阐述中职学校发展面临的困难,分析中高职融通办学的必要性,提出实施二级学院扁平管理模式、对接产业开展专业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等措施,促进中高职融通合作办学。  【关键词】中高职 融通办学 成效 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1B-0006-0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梧州市卫生学校为例论述中職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策略,提出通过培养机制、培训机制、交流机制、比赛机制、成长激励机制、“双师型”培养机制等“六位一体”长效机制,打造一支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关键词】中职学校 师资队伍建设 长效机制 培养机制 培训机制 交流机制 “六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1B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城市建设学校为例论述工程造价专业群课程体系设置,认为应遵循中高职贯通原则、依据学校自身特色原则、按照行业基础和技术基础相同或相近原则,打造“平台+模块”开放共享的科学课程体系,并提出课程体系建设保障措施:强化教师综合能力培养,专兼结合,建设“专业化”的教学团队;构建教学资源库;整合实训资源,建设面向专业群的实训基地。  【关键词】中职学校 工程造价专业群 课程体系 设置  【中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中职茶艺人才培养的背景,阐明中职茶艺人才培养的定位,以广西商业技师学院茶艺人才培养为例,论述构建茶艺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路径、健全专业课程体系、营造校园氛围策略,以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适应生产、管理、营销和服务第一线的职业人才。  【关键词】中职学校 茶艺人才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1B-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意义,以“申请书写作”教学为例,论述从“教师创设情境,引出项目主题—学生分组,收集信息—合作探究,分析任务—实施任务,解决问题—代表发言,展示成果—评价总结,考核任务”的步骤实施项目教学法,打破过去“满堂灌”的被动教学模式,营造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课堂氛围。  【关键词】中职语文 项目教学法 教学实践 申请书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用探究式教学法开展《自由落体运动》教学的原因,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阐述《自由落体运动》这节课的设计流程,总结经验,反思得失,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自由落体运动 核心素养 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1B-0107-03  探究式教学法从 2001 年开始推行进入国家课程教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打造普通高中人文特色育人环境的策略:从课程改革入手,营造良好的课程育人环境;实行科学管理,推行“四级立体网络管理”模式;打造优秀教师团队,为建设人文特色校园做好相关工作;狠抓社团建设,发挥学生的特长;依托校园环境,营造潜移默化的文化育人氛围;搞好硬件设施建设,让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活动空间。  【关键词】普通高中 人文特色 育人环境 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人教版新教材《分子与细胞》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有关“科学探究”素养中各素质能力培养内容出现的次数与比例,观察能力(6,13.63%)、提问题能力(6,13.63%)、制定方案能力(13,29.54%)、获取数据能力(5,11.36%)、表达交流能力(14,31.81%),对应的水平层次占比分别为,水平 1(5,11.62%)、水平 2(21,48.83%)、水平 3(12,27.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当前中职学校车身修复专业建设中师资队伍专业不对口、设备及实践教学的耗材投入高、课程体系不完善、办学定位不清晰等问题,提出校企协同育人推进车身修复专业建设的路径:内外兼修,加强师资培养;订单培养,解决设备投入、实践耗材开支等问题;校企联合,加强课程建设和开发校本教材;改革学生学业监控评价体系;强化校企文化协同育人。  【关键词】中职学校 车身修复专业 校企合作 协同育人 建设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