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之品味艺术特色,联想迁移拓展

来源 :作文周刊·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baob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综述
  1.品味艺术特色。
  即品味小说的构思、布局、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对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或主题思想表现的作用。如: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倒叙、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抑扬等),对塑造形象有什么作用;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等)是如何为表情达意服务的;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形象,修辞丰富多样等),给读者怎样的艺术审美情趣,等等。
  2.联想迁移拓展。
  “联想能力”的相关考点包括:由材料内容进行相关生活、语言、知识性积累及其他阅读积累的联想。“迁移拓展”是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具体到小说,考生要通过对人物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的具体分析,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明确知识的相互联系性,把零散的、分散的知识加以归纳概括,对其有完整、准确的认识。答这类题,考生要先确定文章的主旨、观点;然后概括出所给材料的要点;再比较分析文本及链接材料,找出异同点,最后得出结论。
  典例呈现
  (2020年安徽卷中考题)
  骆驼祥子
  老舍
  十八岁的时候,祥子便跑到城里来。带着乡间小伙子的足壮与诚实,凡是以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做过了。可是,不久他就看出来,拉车是件更容易挣钱的事;做别的苦工,收入是有限的;拉车多着一些变化与机会,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与地点就会遇到一些多于所希望的报酬。自然,他也晓得这样的机遇不完全出于偶然,而必须人与车都得漂亮精神,有货可卖才能遇到识货的人。想了一想,他相信自己有那个资格:他有力气,年纪正轻;所差的是他還没有跑过,不敢一上手就拉漂亮的车。但这不是不能胜过的困难,有他的身体与力气作基础,他只要试验个十天半月的,就一定能跑得有个样子,然后去赁辆新车,说不定很快的就能拉上包车,然后省吃俭用的一年二年,即使是三四年,他必能自己打①上一辆车,一顶漂亮的车!看着自己的青年的肌肉,他以为这只是时间的问题,这是必能达到的一个志愿与目的,绝不是梦想!
  再来看看祥子的身材,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二十来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②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的,他无疑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按照常规的审美标准,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③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④的。
  这么说来,祥子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他有自己的打算,有些心眼,但不好向别人讲论。祥子是乡下人,口齿没有城里人那么灵便;设若口齿灵利是出于天才,他天生来的不愿多说话,所以也不愿学着城里人的贫嘴恶舌。他的事他知道,不喜欢和别人讨论。因为嘴常闲着,所以他有工夫去思想,他的眼仿佛是老看着自己的心。只要他的主意打定,他便随着心中所开开的那条路儿走;假若走不通的话,他能一两天不出一声,咬着牙,好似咬着自己的心!
  祥子决定去拉车,就拉车去了。
  (节选自《骆驼祥子》)
  ﹝注﹞①打:买。②杀进腰:把腰部勒细一些。③一边儿:同样的。④挺脱:北方方言,强劲结实,挺括舒展。
  借鉴
  1.请赏析下面两段文字。
  (1)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从写人方法的角度)
  (2)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从语言运用的角度)
  解析:第一个句子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第二个句子综合性较强,可从修辞、句式、语体等方面进行赏析。
  2.从整本书看,样子的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认为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用两三句话加以概括。
  解析:联系全书,探究祥子形象发生怎样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这种变化不仅有社会的原因,也是由祥子的性格弱点造成的。
  3.《骆驼祥子》中,除主人公祥子外,还刻画了其他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有泼辣而有心计的____________,有残忍霸道的车厂老板____________,还有被祥子看作“孔圣人”的                    。
  解析:考査与祥子相关的其他人物:虎妞、刘四爷、曹先生,比较容易。这要求考生完整地读过《骆驼祥子》,才能在考场上迁移出答案来。
  专项训练
  明子出师
  曹文轩
  夏日将近的一天晚上,三和尚慷慨解囊,请明子和黑罐在一家很不错的酒店吃了一顿饭。回到窝棚后,三和尚点亮了四五支蜡烛,把小窝棚照得很明亮。接着,他从门外搬进来一个很大的木头墩。他把一把锋利的斧头稳稳地放在木头墩上,对明子和黑罐说:“我不想再留你们。各人有各人的前程。但谁能出师,总得有个说法。你们瞧见了,这是一个木头墩,还有一把斧头。你们每人砍三斧头,谁能三斧头砍在一个印迹里,谁就可以离开我。”他看了看明子和黑罐,“听明白了?”   明子和黑罐点了点头。
  烛光静静地照着。
  三人沉默着,脸上的表情很严肃很认真,仿佛有人要进天堂或要进地狱,仿佛面对着世界上的一个最重要的时刻。
  “谁先来?”三和尚问。
  “黑罐先来吧。”明子说。
  三和尚说:“明子懂规矩。黑罐大,理应让他先来。”
  黑罐走近木头墩,手微微颤抖地抓起了斧头。
  三和尚掉过头去,“噗噗”几口,将所有蜡烛吹灭。他见黑罐半天没有动静,便叫道:“砍呀!”
  黑暗里终于响起“咚”的一声,又一声,再一声。
  三和尚又重新点亮蜡烛。
  烛光下的木头墩上,是三道清晰的斧痕。
  黑罐把斧子搁下,垂头丧气地站到了一边。
  三和尚把木头墩掉了一个头,又把斧头稳稳地放在上面。一切停当之后,他看着明子,但不说话。
  明子走上前去,一把操起斧头。
  三和尚又看了明子一眼。
  明子稳稳地站着,只是一脸的平静,没有半点其他表情。
  三和尚“噗噗”几口,又将蜡烛吹灭。
  小窝棚里满是蜡烛油的气味。
  小窝棚里绝对黑暗。只有三个人的喘息声,再无其他声响。
  “砍呀。”三和尚催促道。
  明子没有反应。
  三和尚又等了一会,见仍无动静,便欲要大声地喊“砍”,然而这“砍”字刚吐出一半,只听见“咚”“咚”“咚”连着发出三声斧头砍击木头墩的声音。那声音的节奏告诉人,砍者动作极其坚决,毫不犹豫。
  三和尚重将所有蜡烛点亮。
  烛光下,光光的木头墩上只有一道有力的斧痕。
  明子把斧子靠在木头墩上,退到一旁。
  三和尚好半天看着明子,然后说道:“你可以走了。”他坐到床上去,点起一支烟,朝明子说道:“你只砍了一斧头。”
  黑罐忽地抬起头来。
  明子很镇定地站着。
  三和尚说:“还有两声,是你用斧背敲击木头墩发出的。实际上,手艺再绝的木匠,也不能在黑暗里把三斧头砍在同一道印迹里。因为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烛光里,明子眼睛最亮。
  三和尚对于明子和黑罐倾吐了一番肺腑之言,那也是他半辈子的人生经验:“认真想起来,这个世界不太好,也不太坏。在这个世界上活着,人就不能太老实了,可又不能太无心肝。”他专门对着明子说:“这个道理,黑罐不懂,你懂。但这分寸怎么掌握着,全靠你自己了。我只把手艺教给了你,但没有把这分寸教给你,这是我做师傅的罪过。”他充满深情和信赖地看了明子一眼说,“天不早了,你们俩睡觉吧。明子明天走时,带上我的那套家伙。就算是你师父的一点情义吧。”说完,他整了整假发,走出了窝棚。
  (节选自《山羊不吃天堂草》)
  训练
  1.联系上下文,揣摩文中的画线句子,回答问题。
  (1)分析文中画横线的两处句子,从黑罐和明子拿斧头的动作,你读出了他们各自怎样的心理?
  答:
  (2)分析文中画波浪线的两处句子,此处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2.作家将三和尚的徒弟分别取名为“明子”和“黑罐”,有什么寓意?
  答:
  3.如果你來评判,明子和黑罐哪一个应该出师?结合小说内容,联系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答:
  【褚振华/供稿】
其他文献
四、图表类  【备考指津】  图表的特点在于能将抽象的数据通过图形和表格转化为直观的信息,来展现某种变化,进行相关比较,总结发展趋势等。  1.整体认读图表内容。  要关注图表题目、表头,把握图表大主题或方向,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如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图、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生产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逻辑顺序等
期刊
主题阐释  梦想、奋斗,是永恒的话题,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奋斗是其桥梁;目标不会自动抵达,奋斗是其路径。拓宽眼界,志存高远,用奋斗打磨梦想最耀眼的光芒,才能在梦想与奋斗的相互激荡中无愧于青春、无悔于人生。  人物传奇  李翠利:用
期刊
今天早上一觉醒来时,我的心中充满了对朋友由衷的感激,无论新交还是故知。难道我不应当将上帝称作至美吗?他每天赋予我很多,就是在向我展示他的至美。我斥逐社交,拥护独处,然而,我却不至于如此不领情,对不时从我门口经过的智者、可爱之人、高尚之人视而不见。那些倾听我、理解我的人,就是属于我的一笔永恒的财产。大自然不会那么吝啬,它一定会赐给我几次这样的快乐。这样一来,我们就能纺出属于自己的社交线条,编织新的关
期刊
交代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指故事发生和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条件、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等,它是影响和促进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原因。把故事放在典型的社会环境下,能产生强烈的艺术力量和深刻的思想意义。那么,在记叙文中应怎样交代社会环境呢?  1.情景描叙法  鲁迅在小说《孔乙己》中开篇就描绘了清朝末年的社会生活情景,穷苦的“短衣帮”在柜外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富人则踱进店里“慢慢地坐喝”。“我”做酒
期刊
文题亮相  有一种美,它源自自然,集天地灵秀于一身;有一种美,藏在祖国的花骨朵身上,散发着蓬勃的青春朝气;有一种美,经过历史的淘洗,彰显着文化的底蕴;有一种美,是志愿者的热情帮助;有一种美,是亲人的殷殷叮嘱……生活中处处有美,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发现。  请以“有一种美”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
期刊
范本呈现  黄山松  丰子恺  没有到过黄山之前,常常听人说黄山松树有特色。特色是什么呢?听别人描摹,总不得要领。所谓“黄山松”,一向在我脑际留下一个模糊概念而已。这次我亲自上黄山,亲眼看到黄山松,这概念方才明确起来。据我所看到的,黄山松有三种特色:  第一,黄山松树大都生在石上。虽然也有生在较平地上的,然而大多数是长在石山上的。我的黄山诗中有一句:“苍松石上生。”石上生,原是诗中的话;用散文的话
期刊
文题亮相  人的一生是一个寻找的过程。寻找就是找回曾拥有的,或者想拥有的;寻找其实是一种呼唤,一种回归,一种坚守,一种珍藏;或者说是一种向往,一种追求,一种进取,一种饱含激情的探索。  请以“寻找”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自选,标题自拟;②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思路指导  根据文题的材料及话题,考生可以写“寻
期刊
文题亮相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花园里的小橡树愁容满面,看到别人都在开花结果,它却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苹果树说:“你为什么不能结出一颗香甜的苹果呢?你太不努力了!”玫瑰花对它说:“别听它的,你应该开出一朵漂亮的玫瑰花,你看,多容易!”可在小橡树努力过后,它既未结出香甜的苹果,也未开出漂亮的玫瑰花,它越来越迷茫。  小橡树尝试让自己平静下来,去倾听内心的声音:我是一棵橡树啊,我永远
期刊
图文转换包括图、表转换,看似只是两种表达形式的相互转换,其实涉及准确、生动、简明、连贯、得体、修辞等诸多考点,综合考查考生描述、压缩、概括图片、文本以及语言综合表达的能力和观察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各地中考对图文转换题的考查主要包括路线示意图、图片、词云图、图表、徽标、流程图,选材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可见,该题型走向生活化,体现实用性、人文性、新颖性、趣味性的趋势较为明显。
期刊
内容介绍  雕塑,又称作雕刻,是指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制作出三维空间形象的艺术,属于造型艺术的一种。中国传统雕塑有着宽厚深沉、智慧灵性、自然质朴等丰富多元的表现形式,是中华乃至世界文化遗产中绚烂的瑰宝。  梁思成先生曾說过:“艺术之始,雕塑为先。”雕塑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社会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宗教雕塑、明器雕塑、陵墓雕塑、纪念性雕塑、建筑装饰雕塑、工艺性雕塑六大类。  宗教雕塑: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