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各行各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了,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各大中专院校对计算机的教学也越来越重视了。“任务驱动”教学法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4
随着科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社会各行各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了,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对计算机人才的需要,各大中专院校对计算机的教学也越来越重视了。那么,如何开展计算机教学,使计算机人才能更大程度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广大计算机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在计算机教学领域中,教学方法层出不穷,笔者在本文就任务驱动教学法浅谈自己的看法。
1 职业教育院校的学情
职业教育院校的学生,大部分学习成绩低基础差,有些学生在中学阶段是令教师们头疼的问题生,他们在中学毕业之后,由于年龄小,没有任何技能,还不能走上社会,家长为他们找不到更好的出路,所以,只好选择职业教育院校,让他们在学校里能学到一些专业知识,掌握一些基本技能,等他们三年毕业后,也跨入成年人的行列了,对社会也有所认识了,所以家长能放心地让他们进入社会这个大课堂。
这些学生进入职业教育院校之后,整体素质较低,由于深受中学学习生活中影响,进入新学校初期,对待学习仍然倦怠、缺乏兴趣,学习被动、懒于思考,学习呆板、忽视创新。面对一群这样的学生,作为一名职业教育院校的老师,我们首先要和学生多接触,从各个方面去认识学生,了解学生,掌握职业教育院校学生中存在着的学习问题,同时,在教学实际过程中,要根据计算机这门学生的特点,研究适合的教学教法,帮助学生克服其学习心理问题,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2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念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适合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任务分成一个又一个更细小的教学任务,要求学生完成这些细小的任务,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学生就能把所学到的知识点更具体化;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找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或途径,使知识点能够真正内化为自己大脑中东西。所以“任务驱动”教学法,只要教师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教学,必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也是一种“授之以渔”的方法。
3 任务驱动法对学生的要求
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及技能方面的动手能力,因为学生所学的知识点可能无法与日益更新的技术同步,所以,我们就应该在计算机教学中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思考问题的能力,只要有了这些能力,任务知识点在它面前都是软弱无力的。教师在使用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模式时,一定要注意“任务驱动”是一种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提倡在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应首先向学生明确布置本阶段、本单元或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并给予学生学习方法方面的指导:
3.1 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中的概念
计算机专业中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相对来说,是比较枯燥无味的,所以首先要求学生必须对教材中的概念等要全部掌握,在熟悉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才能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及动手能力。
3.2 要求学生勤动手操作
计算机是一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科目,如果学生只是把理论吃透了,但是动手能力不强,那对计算机基本技能的掌握也只能停留在理论上,所以,教师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前准备时,一定要把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作为驱动任务之一。通过计算机这门工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牢固掌握知识,掌握技能,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探索精神、自学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所以,“任务驱动”法相对来说,其实就是增长学生理论知识和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一个过程。
3.3 要求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时具备“韧”的精神
因为计算机理论性强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这就决定计算机技术不是一两天就能学会的,就能掌握的,它必须在学生日复一日、坚持不懈地学习过程中,加以顽强的意志,锲而不舍地去学习,才能对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有所了解和掌握。
3.4 要求学生具备“钻”的精神
计算机的知识技能是瞬息万变的,它的更新速度超乎我们的想象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不保持与时俱进的学习精神,不具备钻研教材的学习态度,是不能够确掌握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只有在“钻”的精神指导下,腾出一定的时间去钻研新的知识,在新的知识领域中去探究其之所以然,并且把新旧知识前后联系起来,搭建一个有效的知识应用平如,才能使新旧知识的更替有利地进行,才能加深对新旧知识认识和理解,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4 任务驱动法应遵循的原则
任务驱动法中所设置的任务能否顺利完成,是考查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的标准之一,所以,任务的设计很重要,笔者认为,在设计任务时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4.1 任务量要适度
教师要进行教学准备时,所设计的任务不能太多,要适度。而数量的适度是建立在对学生的了解基础上的,如果学生的整体素质比较高,那么,所设计的数量可以多点,否则所设计的任务就不能过多,任务太多,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完成。也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4.2 任务要有实用性
设计任务时不能凭空想象,而要在教材的基础上去设计,适应教材内容,兼顾任务的实用性,如果任务只有娱乐性,而没有实用性,就和教学宗旨相违背了。不能切实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不利于学生其它计算机能力的培养。
4.3 任务有趣味性
其实在计算机教学中,任务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任务只具备实用性,而没有趣味性,根本就不能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点的学习兴趣,也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探究的主观愿望,所以,在任务设计时,要兼顾趣味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以完成教学所设计的任务。
4.4 任务难易要适中
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难易适中,遵循渐进的原则,把新旧知识结合起来,并且要注意控制新旧知识的量,不能因为新知识点突然增多,而对完成任务失去信心与兴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完成新任务时,对前面任务中掌握的知识进行复习和综合。
4.5 任务要有挑战性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任务须具备挑战性,不能使任务太呆板了,不能限制学生完成任务时方法和思路,而应使学生拓展思路,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中找出解决任务的有效途径。例如在一章讲完后,可设计一个综合性的任务,将本章的内容融合在一起,老师只对涉及的知识点做出要求,至于学生如何设计则由学生去实施,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有助于学生拓展知识面。事实证明,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而且作品丰富多彩。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具体操作是要注意此教学法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不能把任务难度定得太高了,要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只要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建桥.计算机教学研究[J].南昌教育,2009:126-152.
[2]杨洪.如何实施计算机任务驱动法教学[J].江西师大学报,2010:97-127.
作者简介:高浩(1973.10.23-),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人,讲师,工程硕士,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一直从事计算机专业课讲授。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4
随着科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社会各行各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了,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对计算机人才的需要,各大中专院校对计算机的教学也越来越重视了。那么,如何开展计算机教学,使计算机人才能更大程度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广大计算机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在计算机教学领域中,教学方法层出不穷,笔者在本文就任务驱动教学法浅谈自己的看法。
1 职业教育院校的学情
职业教育院校的学生,大部分学习成绩低基础差,有些学生在中学阶段是令教师们头疼的问题生,他们在中学毕业之后,由于年龄小,没有任何技能,还不能走上社会,家长为他们找不到更好的出路,所以,只好选择职业教育院校,让他们在学校里能学到一些专业知识,掌握一些基本技能,等他们三年毕业后,也跨入成年人的行列了,对社会也有所认识了,所以家长能放心地让他们进入社会这个大课堂。
这些学生进入职业教育院校之后,整体素质较低,由于深受中学学习生活中影响,进入新学校初期,对待学习仍然倦怠、缺乏兴趣,学习被动、懒于思考,学习呆板、忽视创新。面对一群这样的学生,作为一名职业教育院校的老师,我们首先要和学生多接触,从各个方面去认识学生,了解学生,掌握职业教育院校学生中存在着的学习问题,同时,在教学实际过程中,要根据计算机这门学生的特点,研究适合的教学教法,帮助学生克服其学习心理问题,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2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念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适合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任务分成一个又一个更细小的教学任务,要求学生完成这些细小的任务,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学生就能把所学到的知识点更具体化;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找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或途径,使知识点能够真正内化为自己大脑中东西。所以“任务驱动”教学法,只要教师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教学,必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也是一种“授之以渔”的方法。
3 任务驱动法对学生的要求
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及技能方面的动手能力,因为学生所学的知识点可能无法与日益更新的技术同步,所以,我们就应该在计算机教学中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思考问题的能力,只要有了这些能力,任务知识点在它面前都是软弱无力的。教师在使用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模式时,一定要注意“任务驱动”是一种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提倡在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应首先向学生明确布置本阶段、本单元或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并给予学生学习方法方面的指导:
3.1 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中的概念
计算机专业中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相对来说,是比较枯燥无味的,所以首先要求学生必须对教材中的概念等要全部掌握,在熟悉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才能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及动手能力。
3.2 要求学生勤动手操作
计算机是一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科目,如果学生只是把理论吃透了,但是动手能力不强,那对计算机基本技能的掌握也只能停留在理论上,所以,教师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前准备时,一定要把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作为驱动任务之一。通过计算机这门工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牢固掌握知识,掌握技能,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探索精神、自学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所以,“任务驱动”法相对来说,其实就是增长学生理论知识和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一个过程。
3.3 要求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时具备“韧”的精神
因为计算机理论性强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这就决定计算机技术不是一两天就能学会的,就能掌握的,它必须在学生日复一日、坚持不懈地学习过程中,加以顽强的意志,锲而不舍地去学习,才能对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有所了解和掌握。
3.4 要求学生具备“钻”的精神
计算机的知识技能是瞬息万变的,它的更新速度超乎我们的想象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不保持与时俱进的学习精神,不具备钻研教材的学习态度,是不能够确掌握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只有在“钻”的精神指导下,腾出一定的时间去钻研新的知识,在新的知识领域中去探究其之所以然,并且把新旧知识前后联系起来,搭建一个有效的知识应用平如,才能使新旧知识的更替有利地进行,才能加深对新旧知识认识和理解,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4 任务驱动法应遵循的原则
任务驱动法中所设置的任务能否顺利完成,是考查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的标准之一,所以,任务的设计很重要,笔者认为,在设计任务时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4.1 任务量要适度
教师要进行教学准备时,所设计的任务不能太多,要适度。而数量的适度是建立在对学生的了解基础上的,如果学生的整体素质比较高,那么,所设计的数量可以多点,否则所设计的任务就不能过多,任务太多,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完成。也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4.2 任务要有实用性
设计任务时不能凭空想象,而要在教材的基础上去设计,适应教材内容,兼顾任务的实用性,如果任务只有娱乐性,而没有实用性,就和教学宗旨相违背了。不能切实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不利于学生其它计算机能力的培养。
4.3 任务有趣味性
其实在计算机教学中,任务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任务只具备实用性,而没有趣味性,根本就不能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点的学习兴趣,也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探究的主观愿望,所以,在任务设计时,要兼顾趣味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以完成教学所设计的任务。
4.4 任务难易要适中
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难易适中,遵循渐进的原则,把新旧知识结合起来,并且要注意控制新旧知识的量,不能因为新知识点突然增多,而对完成任务失去信心与兴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完成新任务时,对前面任务中掌握的知识进行复习和综合。
4.5 任务要有挑战性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任务须具备挑战性,不能使任务太呆板了,不能限制学生完成任务时方法和思路,而应使学生拓展思路,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中找出解决任务的有效途径。例如在一章讲完后,可设计一个综合性的任务,将本章的内容融合在一起,老师只对涉及的知识点做出要求,至于学生如何设计则由学生去实施,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有助于学生拓展知识面。事实证明,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而且作品丰富多彩。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具体操作是要注意此教学法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不能把任务难度定得太高了,要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只要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建桥.计算机教学研究[J].南昌教育,2009:126-152.
[2]杨洪.如何实施计算机任务驱动法教学[J].江西师大学报,2010:97-127.
作者简介:高浩(1973.10.23-),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人,讲师,工程硕士,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一直从事计算机专业课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