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例多发伤患者的预后分析

来源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haoha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影响多发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3月经过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救治的324例多发伤患者的年龄、伤后就诊时间、损伤严重评分、主要创伤部位、并发休克情况各因素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数据处理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方法 .结果 死亡78例,存活246例,总死亡率为24.1%.在伤后1 h内就诊的患者死亡率为16.7%,超过1 h就诊者为37.4%;16≤ISS24、25≤ISS≤40和ISS>40的患者死亡率分别为5.7%、19.2%和41.3%;无休克与合并轻、中和重度休克患者的死亡率分别为11.8%、13.6%、27.7%和46.9%,各因素下患者死亡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x2=17.298,P<0.01;x2=29.010,P<0.01和x2=30.503,P<0.01).不同年龄和不同主要创伤部位患者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x2:2.004,P>0.05和x2=4.48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无休克与合并轻度休克患者间死亡率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外(P=0.745),其余各相关因素下患者死亡率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就诊时间、损伤严重评分、休克程度均对伤员预后产生重要影响.遵循损伤控制外科原则,注重创伤救治的时效性与整体性,积极防治休克,对于提高多发伤伤员的救治存活率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例1 患者,男性,35岁,农民,因咳嗽一周,发热伴牙龈出血3 d于2005年10月10日收入住院.体检:T 37.6℃,P86次/min,R 20次/min,BP 130/75mmHg,贫血貌,四肢见大片瘀斑,胸骨无压痛,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血常规:WBC 2.9×109/L,N 40%,L60%,HB 98g/L,BPC 18×109/L.骨髓象示:增生极度活跃,异常早幼粒细胞74%.DIC
一所高校要得以永葆生机活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高等教育质量,就必须构建高品位的大学校园文化.新时代的新问题、新变化使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新形势、新困境,要构建
为分析1949~2009年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态势及其路径演进,明确当下中国经济处于何种增长区间,以及下一阶段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构建了改革演
经济发展环境下,计算机技术在各行各业中成为了一种便利工具,电子文件逐渐凭借灵活、便捷等的优势取代了纸质文件的地位,相应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主要就电
虽然无论是政府还是理论界都已经认识到生态环境的种种问题,但目前黑龙江还没有建立起良好的自动调节黑龙江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文章借鉴自适应控制理论的思想,提出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艰巨,必须有正确的主导思想予以引领,明确方向,抓住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人民价值认同的最大公约数,以此为引领,结合“新时代”战略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人们常说,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而我认为,某种程度上师爱高于母爱。师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师爱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爱。作为教师,要无私地向学生奉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