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云德:此生,和病毒鏖战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emon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ARS、甲流、H7N9、寨卡、埃博拉……这些病毒让人避之恐不及、谈之则色变。然而有一个人却甘坐冷板凳,与它们鏖战60余年,他奠定了我国分子病毒学基础,开创了我国基因工程药物时代,引领我国现代医药生物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他领导构筑了我国现代传染病防控技术体系,使我国成功应对了近十年历次重大疫情。他就是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云德。
  1958,侯云徳前蘇联攻读副博士学位。每天下班后,侯云德就“赖”在实验室里继续学习,久而久之,门卫干脆把实验室的钥匙交给了他。一天,研究所实验用的小白鼠一下子全死了,症状陌生,病毒未知。侯云德几番查找文献,反复尝试,最终在实验室里成功分离出了病毒。“一个新来的中国留学生竟有这样的本事!”围绕着这些发现,他一共发表了17篇学术论文。由于频频发稿,苏联《病毒学杂志》编辑还特地跑到研究所问:“侯云德是谁?他是什么样的人物?”三年后,苏联高等教育部破例越过副博士学位,直接授予他苏联医学科学博士学位。
  1962年,侯云德学成回国。为了解决全国数以亿计的病毒病患者的痛苦,他选择人体的自然抗病毒物质——干扰素,作为治疗病毒病的突破口。“那时的干扰素药品100%靠进口,300元一支,一个疗程要花两三万元。”和侯云德一起创业的北京三元基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程永庆说。
  为了提高干扰素的产量并降低其价格,侯云德团队做了无数实验,终于在1982年,成功研发出国际上独创的国家I类新药产品重组α1b型干扰素,实现了我国基因工程药物从无到有的突破。
  “26年前,我去侯老办公室,他打开抽屉指着里面的论文说,希望它们变成药,让中国百姓能用得上。”程永庆说,“现在,干扰素90%是国产的,价格下降了10倍,30元一支。但他又给我们提出了要求,希望价格能再降到20元、10元,让普通百姓都能用得起!”
  2009年,甲流在全球肆虐,我国建立了由卫生部牵头,38个部门组成的联防联控机制,侯云德任专家组组长。“这个组长可不好当,相当于坐在火山口上,一旦判断失误,疫情就有可能蔓延。”顶住巨大的压力,侯云德带领专家组87天研制成功新甲流疫苗,打破了世界纪录。
  疫苗有了,怎么注射?当时国际卫生组织建议注射2剂,侯德云则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新疫苗不加佐剂,仅需注射1剂。在疫情随时可能蔓延的情况下,侯云德这一提议所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科学家要敢讲真话不能只计较个人得失。”最终,这一方案大获成功,世界卫生组织也认为一次接种预防甲流是可行的,并修改了“打两针”的建议。这一年针对甲流疫情,我国取得了“8项世界第一”的研究成果,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对流感大流行的成功干预。
  每当谈及自己的科研成果,侯云德总是谦虚地说:“我做的都是分内之事,而且很多事也不是我一个人做的,功劳是大家的。”侯云德的学生回忆说,在干扰素的研制中,从论文到新药非常不容易,有时连基本试剂都没有,而侯老从国外带回的各种宝贵试剂,谁需要他都给。
  对别人倾囊相授,对自己侯云德却很“抠”。他的汽车超期服役要淘汰了,身边人问他想换辆什么车,侯先生说,“带轱辘的就行。”
  而今,已届耄耋之年的侯云德仍然每天7点就开始工作,并且不吃早饭。据说,这是年轻时养成的习惯,因为要抓紧一切时间做实验。当下,他最关心是即将于2020年结项的传染病重大专项,那时,他就91岁了。
  热议锐评:“道固远,笃行可至;事虽巨,坚为必成。”这位少时立志学医、并且要当名医的科学家,一生都在为祖国的防病事业而奋斗。他对科研的认真、勤奋,他敢于讲真话的勇气及担当,以及他的淡泊低调,在他身上,深深映刻着老一辈科学家的家国情怀和个人修养。
  素材运用:勤;真相:挑战不可能;分享;习惯……
  (资料来源:新华网、新浪网)
其他文献
一次我和几个朋友出去吃火锅,吃到一半不够吃想加点儿副菜,于是一个朋友开口了。  问A君:“你要加土豆片吗?”  “随便。”  问B君:“你要加土豆片吗?”  “随便。”  问我,我也回答“随便”。  于是,他喊道:“老板,来四盘土豆片。”  我们都愕然了。
李婷是西安地铁通化门站值班站长,由于工作繁忙,她已有半个月没见过儿子。这一天,家人帶着孩子来看她,李婷刚到通道门口,3岁的儿子突然间跑过来抱住了李婷。李婷对儿子说:“妈妈要上班,抱一下就行了。”这时,孩子搂着李婷脖子,趴在耳畔轻声回道:“妈妈,我不打扰你工作,亲亲我就走。”李婷鼻子一酸,眼眶瞬间湿了。母子俩亲吻的画面碰巧被同事拍到发到朋友圈,引发网友的无数感怀:即便生活再不易,总有一种东西能带给我
香港首富李嘉诚,1928年出生于广东省潮州市的一个书香门第。因为父亲去世早,14岁的李嘉诚被迫辍学,担负起家庭的重担。他最初是在舅父的钟表公司里当学徒,后来又做推销员,在生活的磨砺下成熟起来。1950年他创办了长江塑胶厂,以生产塑料花打开了市场,被誉为塑胶花大王。60年代他转向投资房地产业,凭借出色的经营不断发展壮大,成为香港最大的地产发展商和物业拥有者。他所经营的房地产、金融、酒店、石油、电力等
【2017年中考作文备考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生中总需要一次次的转身。转身的瞬间,也许,旭日变成夕阳,雪白变成苍黄;也许,牙牙学语变成踌躇满志,泪眼模糊变成笑容满面。转身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策略;是一种变化,也是一种境界。这也许是思想的成熟,也许是智慧的选择,也许是价值的体现……  这一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自定题目,写一篇文章。  【名师
【模拟金题】  不要说我们的日子只有阳光和鲜花,要知道有多少阳光鲜花也就有多少风雨和眼泪;不要说眼泪是软弱的代名词,眼泪流过,我们也就变得坚强;不要说眼泪只是一弯悲伤和痛苦的流淌,它还是一池喜悦和幸福的洋溢……有人说眼泪是一个人心灵品格的珍珠,也是生活中真善美扣人心弦、感人肺腑的音符;有人说眼泪是与人交流时无声的“话语”,也是自我反刍时有声的“独白”;有人说眼泪是情感汇集的港湾,也是扬帆起航的誓言
如果你热爱写作,亦喜欢播音,“电台播音室”等的就是你!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立即关注《作文与考试》初中版电台。可将你的原创作文配乐录音投稿给此电台,并将作文的电子版发送至邮箱:151670176@qq.com;488146639@qq.com。我们每个月会选择两到三篇优秀的播音作品,将文字刊登在最新一期的杂志上。  记得龙应台在《目送》中有过这样一句话:“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
杰伊·菲恩是美国摄影师。他从少年接触摄影时起,就产生了一个心愿:拍摄一张闪电击中自由女神像的照片。  2010年,杰伊·菲恩已经58岁了。为了实现自己的心愿,他已經尝试了40多年,但一直没有如愿。可是他并不气馁,耐心地等待时机。9月22日,杰伊·菲恩从天气预报得知,暴风雨就要来了。这无疑是抓拍的天赐良机。傍晚,杰伊·菲恩冒着暴风雨来到了曼哈顿的巴特利公园城。在那里,他守候了近两个小时,先后等到了8
“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走过这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还记得这首歌吗?这首歌的原型徐秀娟,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一个满族渔民家庭,一个养鹤世家。受家庭影响,徐秀娟从小就常常帮着父母喂鹤,骨子里和丹顶鹤有着深厚的感情。1987年9月16日,徐秀娟为寻找走失的幼鸟,溺水牺牲,终年23岁。  徐家还有一个儿子叫徐建峰。当时,他已经退伍转业进了齐齐
去过巴黎莎士比亚书店的人,一定会注意到,书店通往二楼的逼仄楼梯上,写着一行行诗句:“当你身陷孤独或黑暗,我希望我可以让你看见,你自己生命的惊人光芒!”  这句诗,出自14世纪波斯伟大的抒情诗人哈菲兹。它被醒目地书写在莎士比亚书店红色的楼梯台阶上,每一个进过书店并登上二楼的人,都会一眼看到它,它像一道光,让俯身攀登的人眼前骤然一亮。  一家小小的书店,能成为巴黎的一处文化地标,莎士比亚书店本身,就具
心中的远方到底在何处?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回答出來,因为每个人心中的远方是不同的,但你总能在你记忆深处的某个地方找到远方的身影。  花溪迎曲巷,岁月久悠增。记忆深处中的丽江山水是唯美的,不论是那被橘红光晕染成一朵玫瑰的雪山,还是溪水边上凝着露珠的青苔,都像是一张精美至极且毫无瑕疵的海报。  有人说丽江是一群外地人开店骗外地人的钱,确实是这样,不论是溪边大妈在你照相时抬起略带淳朴的脸庞要你付费,还是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