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家营露天采场精细化探矿方法及应用

来源 :现代矿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me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司家营露天采场铁矿石产于前震旦系变粒岩中,属鞍山式沉积变质铁矿床,地质条件复杂,矿、岩互层出现,构造、侵入岩类型丰富,矿石的空间属性分布不均,这些因素导致采选指标波动。通过钻探地质编录、地质测量和炮孔渣堆编录等手段,进行二次圈定矿体,并利用3DMine软件建立矿石质量及可磨可选数据库,更新矿体及块体模型,准确控制采场内的矿体形态、矿量及矿石的空间属性。通过精细化探矿工作,优化了采场布局,制定了合理的采剥计划,更好地服务采矿生产。
其他文献
长龙山铁矿保有资源储量不多,进入开采末期后,急需对边缘残留矿量进行回采。通过地质勘察,-82~-107 m段矿体探明资源储量为28.46万t。通过回采方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82 m以下边矿采用分段高度为18 m、进路间距为12.5 m的采场结构参数,出矿进路规格为3.5 m×3.2 m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回采方案。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边矿回采问题,取得了良好的资源回收效益,开采年限延长了3 a以上。
结构面的发育程度、规模大小与组合形式是控制岩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露天矿动态开挖过程中形成的暴露空间可以为摄影测量提供良好的应用场景。根据岩体结构面的5级分类方案,使用无人机远景倾斜摄影测量手段获取II级与III级结构面,使用近景摄影测量手段获取IV级与V级结构面。将调查结果集成至SuperMap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远景摄影测量可以清晰、直观地反映乌山铜钼矿边坡已滑坡、潜在滑坡区域,获取断层、不整合面等地质构造;近景测量获取岩体质量、岩性分布等信息。远—近景摄影测量实现矿山边坡的三维可视化,并为边坡防护提供决
采矿过程中,岩体往往具有显著的时变特征,而常规静态分析中往往忽略了这一特征,难以很好地表现采矿过程中力学特性的时空状态变化情况。以某缓倾斜薄层状矿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对矿体开采过程进行时变分析和常规静力分析。结果显示:常规分析时,岩体应力及位移均表现为减速增长,采场稳定性较好;而时变分析时,岩体位移较常规分析更大,岩体稳定性较差,安全回采距离由30 m减小为14 m;对比可以发现蠕变对岩体稳定性有显著影响。
为有效推进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化管理,利用三维地质建模系统建立多维度、多属性城市地下空间三维实体模型是当前亟待研究的问题。通过信阳市浉河区城市地下空间三维模型项目,探索利用现有的工程勘察资料,并基于QuantyView三维地质建模系统,建立三维城市地质模型,并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进行资源评价。模型实现了对地质数据的整合、建库和管理,以期实现地质信息与成果的数字化、三维可视化和充分共享,为城市规划、建设、安全运行和高效管理服务。
以某金矿为例,在无需建立三维模型数据库的前提下,运用AutoCAD绘图软件三维建模方法,结合巷道设计断面图及矿体地质剖面图,建立该金矿F267采场的巷道及矿体实体三维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段矿房法回采设计,使采矿传统平面设计向三维可视化设计转变,对提高采矿经济效益及数字化矿山建设具有一定推动意义。
真实孔径雷达与合成孔径雷达均是测量和监视岩壁稳定性的先进技术,均是实现亚毫米精度持续测量边坡的预警技术。为了区别2种雷达技术的应用特点,首先分析了两者的工作原理,然后介绍了各自技术特点及相关技术参数。最后通过案例应用,对2种边坡雷达技术在实际中的适用性进行探讨。
烟墩测区位于安徽沿江断裂褶皱带的北部边缘,出露地层主要为寒武系中统杨柳岗组及下寒武统黄柏岭组。通过对测区开展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圈出各元素的单元素异常及主要的组合异常。通过槽探工作对局部高异常区进行了异常查证,发现烟墩测区陈家墈地区具有明显的金矿化现象,连续4个样达到Au工业品位,该高异常与地质构造套合较好,表明烟墩测区具有良好的找矿远景。
山西某露天铁矿采场西端帮剥岩相对滞后,东端帮已基本到界,随着开采水平的下降,采场作业空间将不断减小,严重制约着矿山生产发展。为实现陡帮开采安全高效地进行,结合矿山现状特点、矿体赋存条件和开采境界等因素,通过研究矿山采剥工艺,并借助三维矿业工程软件,确定矿山采用组合台阶开采。将组合台阶开采工作线斜交矿体走向布置,由东向西推进,并通过调整台阶组合数量和工作线推进方向,来编制采剥计划和均衡生产剥采比,保证生产能力。该矿山的设计和生产实践表明,组合台阶开采不仅可以应用到剥岩工程,还可以应用到采矿工程,能够取得较好
以河钢矿业公司下属司家营北区露天矿为背景,在系统收集矿区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以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的,建立基于损失率、贫化率函数关系的采选联动经济效益目标函数,对矿山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优化。根据优化结果指导生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深孔预裂爆破技术对处理顶板问题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某煤矿61202工作面初次垮落步距大、地压显现和支护难度大等问题,通过采用预裂爆破切顶技术分别在切眼和运输顺槽对工作面顶板进行切缝处理。从预裂切缝效果和矿压显现2个方面对工作面爆破切顶技术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顶板爆破切顶卸压充分破坏了61202工作面顶板的完整性,极大地缩小了工作面初采初放期间顶板悬露面积,降低了工作面初次来压的剧烈影响,保证了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