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腔静脉-心房吻合肝移植(VCAALT)治疗布加综合征(BC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1996年5月至2012年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6例)、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8例)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4例)收治的18例行VCAALT治疗BC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42岁,年龄范围为29~61岁。18例患者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后,根据BCS患者
【机 构】
: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武汉大学肝胆疾病研究院 武汉大学移植医学中心 移植医学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430071;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卫生部移植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沙 410013,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腔静脉-心房吻合肝移植(VCAALT)治疗布加综合征(BCS)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1996年5月至2012年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6例)、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8例)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4例)收治的18例行VCAALT治疗BC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42岁,年龄范围为29~61岁。18例患者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后,根据BCS患者肝静脉与腔静脉病变特点及其侵犯范围,选择不同VCAALT手术方式,包括桥式背驮式肝移植(BPBLT)、心房悬吊式肝移植(HALT)、腔静脉切除桥式肝移植(CVRBLT)。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情况。(2)典型病例分析。(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
结果(1)手术及术后情况:18例患者中,11例行BPBLT,3例行HALT,4例行CVRBLT。18例患者手术时间为(6.0±1.3)h,术中出血量为(1 264±435)mL。1例患者术后因严重感染死于双肺弥漫性炎症和败血症。18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8±5)d。(2)典型病例分析:1例47岁男性BCS患者开腹探查肝后腔静脉有斑块和血栓、肝静脉内血栓,选择行BPBLT;1例43岁男性BCS患者探查肝脏及肝后腔静脉触及斑块并见陈旧血栓、腔静脉旁海绵样变,选择行HALT;1例32岁男性BCS患者探查肝静脉、右肾静脉至右心房段均为斑块与血栓,并见红血栓,选择行CVRBLT。3例患者均成功行VCAALT,术后恢复良好。(3)随访情况:18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3.0~60.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51.7个月。随访期间,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3、5年死于急性排斥反应、胆道并发症、移植物慢性功能丧失。18例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6/18、15/18、14/18。
结论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选择不同VCAALT手术方式治疗BCS安全可行,疗效较好,有利于患者长期生存。
其他文献
肝切除术是治疗肝癌的有效方法之一。多数肝癌病人合并不同程度的肝硬化。肝硬化是影响肝切除术后手术效果的重要不利因素,且随着肝硬化程度加重不利影响愈加显著。目前普遍认为,肝功能Child A级的肝硬化病人可耐受60%体积的肝切除。然而,临床实践中外科医师常以有或无描述肝硬化,忽视了肝硬化程度对肝切除术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如何根据肝硬化程度确定科学合理的肝切除范围目前尚无一致结论。因此,笔者总结提出了肝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肝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6年1月电子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四川省肿瘤医院收治的789例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669例,女120例;中位年龄为52岁,年龄范围为42~60岁。根据患者术前和术中综合评估选择手术方式。观察指标:(1)手术治疗情况。(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3)随访和生存情况。(4)
Starzl于1963年率先施行原位肝移植,随后肝移植技术持续发展。Tzakis于1989年报道背驮式肝移植(PBLT)。两种手术方式的根本区别是:原位肝移植在切除病变肝脏后,将供肝管道与受者同名管道行端-端吻合;PBLT保留受者的肝静脉,并将供肝肝上下腔静脉与受者成型的肝静脉行端-端吻合。在肝移植应用过程中,上述两种手术方式均出现不能完全适应临床需要的情况。自1993年以来,笔者施行了系列基于P
外科技术的进步,提高了肝癌手术的精准性、安全性。但首次诊断为不可切除的肝癌患者比例仍然庞大,肝癌术后复发也较为多见,因此,延长中晚期肝癌患者生存时间成为一项日益严峻的挑战。笔者单位以提高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目标,针对肝癌自然病程的特征,对可切除肝癌患者强调加速康复,提高外科疗效;对不可切除肝癌患者强调多学科协作、延长生存时间。通过反复实践,笔者单位制订了《肝切除手术加速康复·院内指南》,在缩短平均
随着疾病筛查手段及影像学检查的发展,肝癌合并肝外转移的检出率逐年增加,手术切除率亦逐年增加。肝癌合并肝外转移尚无统一的治疗标准。本文汇集国内肝脏外科领域4位著名专家及其团队,结合各自中心临床经验,从不同角度探讨肝癌合并肝外转移行外科治疗的合理性。耿小平教授认为:肝癌合并肝外转移虽属进展期肝癌,但在严格控制适应证的前提下选择部分患者尝试联合外科手术的综合治疗有望获得较好预后;对部分少见肝脏恶性肿瘤则
目的探讨静脉韧带引导鞘外解剖肝蒂技术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7例行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8例,女39例;平均年龄为57岁,年龄范围为29~75岁。57例患者中,22例采用静脉韧带引导鞘外解剖肝蒂技术行左半肝切除术,设为鞘外解剖组;35例采用常规鞘内解剖肝蒂技术行左半肝切除术,设为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对肝癌发病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6年7月至2015年12月由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开滦林西医院、开滦赵各庄医院、开滦唐家庄医院、开滦范各庄医院、开滦荆各庄医院、开滦吕家坨医院、开滦林南仓医院、开滦钱家营医院、开滦马家沟医院、开滦医院分院行健康体检的94 264例受试者的体检资料;男75 134例,女19 130例;年龄为(51±12)岁,年龄范围为18
目的比较解剖性肝切除术(AR)与保留肝实质肝切除术(PSH)治疗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A期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及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69例BCLC A期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26例,女43例;中位年龄为56岁,年龄范围为23~84岁。269例患者均行根治
目的总结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FPP)的动态变化规律,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5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9例,女16例;中位年龄为46岁,年龄范围为17~67岁。联合术前CT门静脉造影检查和术中经胃网膜右静脉置管测压方法监测FPP。观察指标:(1)术中与术后FPP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