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化教学改革背景下的编辑出版专业转型发展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eepOrW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化教学是综合运用传统教育和信息化的教学资源、方法、手段等,打破教学时空的限制,增强教与学及教与教、学与学之间的互动,注重素质教育和养成性教育的教学方式。本文在梳理陕西师范大学编辑出版系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的同时,探讨了信息化教学改革给编辑出版专业转型发展带来的可能性,提出了培养以内容创意能力为核心,会技术、懂营销的复合型专业编辑出版人才的观点,并提出了一些具体想法和思路。
  【关键词】编辑出版;专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转型发展
  国内的编辑出版专业教育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诸多进步,各院校科研著作成果丰硕。但随着我们已迈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渗透已经对我们的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1]在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下,编辑出版专业如何转型发展的问题显得更加迫切而现实。

一、编辑出版专业教育现存问题及原因


  (一)培养目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笔者所在的陕西师范大学编辑出版系的本科生学习指导手册上,编辑出版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系统的编辑出版学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全面的编辑、出版、文化从业能力,熟悉我国新闻、出版、宣传法规,素质高、能力强,能在新闻、出版与宣传部门从事编辑、记者与管理及其教育等工作,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新闻出版方面高级专门人才。”这样的培养目标在国内高校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王一婵指出,我国编辑出版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大部分依然是传统图书报刊编辑……即使有些学校的培养目标定位为数字出版人才,也存在学科定位模糊,办学思路不清晰,缺乏自身发展特色等问题。[2]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不准确将直接影响课程体系建设和学生学习实践的具体过程,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和业界接受程度。
  (二)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一、二年级课程以专业基础课和通识教育为主,开设的8门基础课中文学类课程占5门;三年级开始专业课程增多,但载体编辑课程多于内容编辑课程,编辑类课程多于出版类课程,理论类课程多于实践类课程,12门必修专业课中史论类课程占5门。而且现有课程内容以形成定论的理论知识和案例流程居多,鲜有对前沿动态的研讨分析。在开设的11门必修技能课中仅有5门进行了实务操作,其余都以理论教学为主。像数字出版技术这样的课程,虽有实务训练,但实际教学内容与专业关联性并不大,只是计算机的相关知识。
  “编辑出版学课程体系所遵循的逻辑,除了编辑出版学学科的逻辑外,还应当兼顾人才知识能力结构逻辑和学生职业发展的逻辑。”[3] 现有的课程设置显然不能达到这一要求,定位模糊、不甚准确的培养目标自然是影响课程设置的一个重要原因,二级学科的尴尬定位也对课程设置产生影响。业界发展变化快,高校在完善课程方面只得随之增加一些“时髦”的课程,但这样的做法忽略对学生内容创意能力的培养,只能让学生具有短时期的“竞争力”。
  (三)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有学者指出,“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是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学习环境。”[4] 其中教師、学生和教材起着更重要的作用。早在编辑出版学学科建设暨全国高校编辑出版专业第六届负责人联席会议上,与会专家学者就一致认同“编辑出版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5]但目前的教学过程表现得却不尽如人意。
  本专业的教学活动多在教室内进行,以理论讲授为主,以PPT等多媒体手段作为辅助工具,没能打破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填鸭式”的知识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传输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师生互动差,难以使学生产生学习热情,更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导致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成了只会应付考试的“理论编辑”。
  (四)评价反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本专业的平时作业多为撰写小论文、分组讨论、课堂报告等,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理论试题,考试题型多为名词解释、简答、辨析等。在本科阶段的毕业考查上也是单一地以毕业论文作为考核方式。“评价的来源应是学生的活动,目的应该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契机。” [6]但目前教师的反馈均以分数呈现,平时对学生的指导少,考核结束后也没能及时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学、用之间没有形成合理有序的良性循环。对人才能力培养重要性认识不够,选择易于批改的书面题型等是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

二、信息化教学改革给编辑出版专业转型发展提供的可能性


  信息化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念,它将传统教育和信息化的教学资源、方法、手段综合,借助信息资源平台,使课程资源、教学内容都可以在各高校教师中互通有无,相互学习借鉴,同时也可以与业界进行沟通交流,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前沿动态,符合市场趋势;使教学手段更加先进时尚、能够以具有吸引力的方式展现授课内容、传递专业理念,也可以拓展和延伸教学环境。
  “信息化教学较传统教学而言,其交互性特点和影响更为突出,它既能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又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7]“这种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以及由此引起的变化或发展又总是在同一个过程中,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同时发生的。”[8]这种形式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完善,从而提高教学实际有效性和人才培养质量。
  信息化教学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注重素质教育和养成性教育。而编辑出版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更该在学生学会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的基础上,使其产生主动的学习欲望,进行自主的学习和探索研究,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授进行技能提升。
  信息化教学将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更大的现实可能性,而这一点对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来讲十分重要。麦克卢汉曾指出“信息技术以一种内爆式的方法重塑人类认知”。[9] 由于所学专业知识可能无法满足从业后,对该行业知识的要求和技术提高的实际需要,所以需要在掌握编辑出版的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后,自主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以成长为适应工作需要的复合型编辑出版人才。   信息化教学是重内容、轻手段,注重培养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教学模式,而这也与编辑出版专业转型的理念相契合。“业界普遍认为,21世纪的编辑出版人才,必须是掌握先进的网络数字出版技术、懂得经营管理、能够驾驭多种媒体编辑工作、能够撷取当代人类最优秀文化加以传播的复合型人才。”[10]既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就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讲,通过学校和相关单位的联合培养锻炼,学生可以养成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加强在实际工作中的业务实践锻炼,并主动学习新技术,可以成长为受用人单位欢迎并能切实为行业发展助力的人才,形成专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注释: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教育部门户网站,2010-02-28.
  [2]王一婵.数字出版时代编辑出版学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编辑,2009(01):72-75.
  [3][10]王勇安.编辑出版学专业课程建设的逻辑误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148-151.
  [4][6]栗洪武,肖世民,陈晓端等.学校教育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编辑出版学学科建设暨全国高校编辑出版专业第六届负责人联席会议纪要[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04).
  [7]宁虹,钟亚妮.现象学教育学探析[J].教育研究,2002(08): 32-37.
  [8]刘斌.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思考——对信息化教学本质的再认识[J].现代教育技术,2013(03):26-30.
  [9]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作者: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出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
其他文献
裁判是运动竞赛中不可缺少的角色,担任比赛规则的代言人,执行仲裁的工作,经文献指出其担任执法的过程当中,经常受到相当程度的心理压力,但大部分有关压力的研究均着重在教练
本文通过抽样调查测试分析了新疆2180名蒙古族7—18岁青少年城乡男、女身体形态5项指标,按照相关的方法、标准进行测试、统计和分析,揭示了新疆蒙古族7—18岁青少年身体形态
生活是语文的原型和资源,语文是生活的展示和浓缩:生活离开语文将黯然失色,语文离开生活将枯燥无味。随着课改的深入.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拓展学习时空.丰富学生生活,已成为诸多教
阐述和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技巧,其中包括:属于面上管理技巧的加强与上司的协调,做一个上司喜欢的下属、灵活应付多头领导、谨慎传递坏消息和主动向上走,经常了解一些上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我们的课堂回归生活。本文试图从课堂教学的角度与各位探讨思想政治课生活化的问题。 The
电视媒体讲好中国故事,一要构建新的话语体系以解决如何"讲"的问题;二要深度挖掘好故事;三要拓展对外播出平台,才能不断提升我国对外话语权,扩大对外影响力。
2018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在京召开。100多位期刊出版专家,在线上线下与全国1万多名学术期刊工作者以“深度融合产业升级冲刺一流引领创新”为主题展开深入讨论,共同探寻我国
目的:研究石杉碱甲联合脑复康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方法:将4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石杉碱甲和脑复康联合治疗,对照组予脑复康治疗。用药8周后对两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对应试人员运用普通话所达到的标准程度的检测和评定.在实际操作时发现,造成应试人员失分的原因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为此,对测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分不同的情况
建国以来,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经历了三次改革,现行的农地产权制度存在许多缺陷,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应为农地国有制,农民拥有长期使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