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水形物语》多重内涵浅析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pengyo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吉尔莫·德尔·托罗导演的电影《水形物语》获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该片讲述了美苏冷战期间,在美国政府实验室负责清洁的哑女艾丽莎与一只半人半鱼怪物相识相爱,历经波折,最后一起重归海洋的暗黑童话故事。《水形物语》采用“鱼人恋”传统主题,反映出对爱情追求、政治批判和人性温暖的丰富的内涵。
  一、爱情:跨越物种,挚爱纯粹
  不同生物之间的爱恋在现实社会中不为道德伦理所接受,被普遍认为是畸形的爱情。然而,在艺术作品中,跨越物种的爱情故事总是被乐此不疲地创作。究其原因,这源于人们对美好爱情的追求,纯洁而伟大的爱情可以超越世间一切规则的束缚。鱼人相恋,跨越物种的差别,与冲破阶级、仇恨、财富、生死的世俗界限一样,从本质上看都是为最纯粹的爱情而斗争。
  影片中,艾丽莎救出鱼人后,将其藏在家中,和他一起吃饭、听音乐、跳舞,为鱼人皮肤上流动的蓝光而欣喜。在艾丽莎破旧的浴室里,水充满了有限的空间,哑女与鱼人紧紧贴近,交换彼此的灵魂。
  艾丽莎与鱼人,他们除了彼此一无所有。在此之前,甚至连生活于他们而言都是痛苦的煎熬,但他们在彼此的眼里认识了内心,在相拥时抱紧了幸福。在这个充满童话色彩的影片的最后,原本中枪身亡的艾丽莎在水中睁开了双眼,脖子上的三道伤痕化作鱼鳃。她在一个世界死去,又在另一个世界重生。这是对爱情的神圣的讴歌,可以打破死生的束缚、物种的限制,可以战胜世间的困厄。
  二、政治:美苏冷战,社会批判
  虽然《水形物语》是一部奇幻电影作品,但导演却有意将故事框架架构于19世纪60年代美苏冷战的历史背景中。美国政府将在亚马逊区域发现的两栖人形生物送入实验室,研究能够制造生物武器的材料,以满足美国强权主义和霸权政治的需要,揭露了美国构建单极世界的野心。
  影片中的霍夫斯泰特博士,是苏联安插在美军实验室中的间谍。在博士的身上,表现出同情鱼人和维护国家利益的冲突,死亡为他的无解提供了一个借口。而与博士表现出来的正义相对的,是美国政府实验室负责人斯特里克兰的自私与残暴。他为了获得更高的名利而不择手段、漠视生命。他对将军的逢迎追捧,对艾丽莎等下属的侮辱和鄙夷,对鱼人的疯狂虐待,象征着强权与残暴的统治,象征着冷战高压的社会环境对弱小者和良善者的压抑和禁锢,为艾丽莎和鱼人最终在沉默中选择反抗提供了必然。
  电影塑造的社会边缘人的形象,更具有现实价值和政治批判意义。哑女艾丽莎是善与美的化身,她的美好隐藏在残缺之下。人性本善,而现实却唯权力为尊,艾丽莎坚守内心的温暖,在窘迫的生活保持从容和自信,敢爱敢恨。
  黑人泽尔达是艾丽莎的朋友,是“有色”种族的代表。泽尔达帮助艾丽莎实施援救计划,却在斯特里克兰的威胁下无奈选择妥协,体现了小人物尽管心存正义却依然无法与权力对抗。
  艾丽莎的邻居吉尔斯是一个同性恋画家。不同于生理上的残疾,他在心理上不为世人认可。影片前半段里的吉尔斯竭力想要保持生活的平静,带有小人物式的苟且和幻想。但生活依然残忍,忍受不能带来丝毫改变。最后,吉尔斯决定帮助艾丽莎救出鱼人。他的觉醒和反抗象征着社会中边缘人物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与重视,对社会不公的质疑,对强权的奋力斗争。
  三、人性:超越孤独,生命关怀
  很多人评价《水形物语》是一部暗黑童话故事,不仅因为电影用传统人鱼题材描述现实的残忍,更因为其直指人性,叩问人们的内心。
  艺术作品有一个永恒的话题——孤独。影片中,艾丽莎是一个哑女,沉默将她的内心与世界隔绝,她不能表达自己,世界也不能走进她的精神殿堂。是的,艾丽莎会手语,但这只是她用于交流的工具;艾麗莎的身边也有朋友,但实际上她的朋友与她一样孤独。
  孤独无法融化孤独,一个人与另一个人在一起并不意味着热闹,只有一颗心贴近另一颗心时才有温度。
  因此,鱼人与艾丽莎是一样的,他们都是孤独的象征。前者源于物种的限制,他因独一无二的存在而孤独;后者身处大千世界,纵然身边热闹蜂拥,却没有人真正理解她、热爱她。艾丽莎的孤独比鱼人更深远。
  整部电影没有采用任何华丽的布景,全片的色彩基调只有两种,一为鲜红,一为暗绿。“暗绿”代表压抑和孤独。影片中,小的方面,如糖果、馅饼、发带、清洁女工的工作服,是绿色的;大的方面,如斯特里克兰的跑车、房屋的装潢、出现的水域,也是绿色的。这是艾丽莎,也是很多人的生活的色彩——单调、重复、枯燥。而“鲜红”是热烈明亮的生命的色彩,代表着活力与美好。艾丽莎与鱼人相爱后,用红色的发夹装扮自己,换上红色的衣服,在影片的结尾处,她穿着一双红色的高跟鞋,与鱼人在水中相拥。
  色彩的前后转变,是人物情感的改变,也是命运的改变。艾丽莎不再是被绿色包围的孤独者,而是一个爱人并被人爱着的全新个体。
  超越孤独,是人性美好的追求。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孤独感,《水形物语》中的艾丽莎从孤独走向生命的温柔,源于她内心始终保持的美与善,源于对生活的尊重和对命运的斗争。
  四、结语
  影片《水形物语》具有丰富的内涵,不同的观众能从中看见不同的世界。艾丽莎与鱼人的相爱,谱写了一曲超越种族的纯洁的爱情恋歌;童话的笔触,描述着现实的残忍和社会的冷酷,表达出对强权的批判以及对边缘人的同情与关注;感受孤独,倾听内心的声音,追求精神的宁静。
  束缚与爱、现实与童话、孤独与美好,共同构建了影片中的世界。水无形而心有状;物不语而情自明。
  参考文献
  [1]冯敬雨.《水形物语》——成人世界的暗黑童话[J].戏剧之家,2018(15):114.
  [2]胡波.影片《水形物语》的多重内涵与隐喻色彩[J].电影评价,2018(06):22-24.
  [3]周冬梅.电影《水形物语》人物形象解读[J].电影文学,2018(10):147-149.
其他文献
细辛入药历史悠久,属于马兜铃科植物,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等证.根据本院临床上对细辛的使用,发现细辛对风寒感冒、痹
摘 要:电影《芳华》是一部冯小刚和严歌苓的青春书写和文化印记,用冲突推动情节,集中体现个人与集体,个人与时代之间的矛盾冲突,通过冲突展现意识形态的对抗,暗含家庭背景与经历对个人的影响与改变,反映了一代人的青春年华在时代大背景与社会意识形态转化下的裹挟前行。  关键词:文化研究;《芳华》;意识形态  1引言  电影《芳华》是一部由冯小刚执导,根据严歌苓的同名小说《芳华》改编而成的电影。这部电影始于萧
目的:探讨在肝胆管结石患者中采用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对本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5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对
目的:探究治疗胃溃疡采用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择取胃溃疡患者90例探究分析,采用数字法随机分组方式将之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给予奥美
目的:探讨给予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间收治的13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
矛盾的过程必过渡性承担在联系着矛盾元的性质与距离,所谓过渡则引导矛盾发生产生经历过程的博弈引发的差异性、本质属性;过渡的根本差异在对抗排斥中属性的方向引导,导致质量的变化过程,在子集因素的分歧发展中发现,矛盾的专属和基本属性在驳斥的隐藏和显现中会更桌前化,后棱角则在矛盾结构调剂里往更驳斥与强烈;更理性与意识;在矛盾过程中具体抽象出的属性徘徊空间,不仅游离在矛盾性结构中,仍拘谨在博弈范畴,不仅粉饰矛
期刊
目的:观察结肠透析法治疗CKD早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CKD早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同时运用基础治疗上,治疗组采用结肠透析法;对照组只运用基础治疗
生产上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常伴随有环境污染、甘蔗品质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寻找防治蔗根土天牛的新途径,探索无公害的防治措施已迫在眉睫,本文从土壤和僵虫上分离到了18株菌株,并
器,既可承物,亦可持重;既内藏乾坤,亦外蕴锋芒;既是承天地之阔包容万物的海纳百川,亦为乘万古之势滔天来临的当阵法宝,器者,其涵乃重,善用,方位王道。  器兼内外,内在的肚量与外在的锋芒皆不可少,内里的才识与外物的助力都需善功。人当如器,当才华与雍容大度的气量相得益彰,源自于己的奋力与外部机遇的把握契合正好时,便将自我质地打磨的恰到好处。内藏天地外包万物,同时又能似一柄利刃,于一切阻碍前势如破竹。这
期刊
午睡做了一个小小的梦,梦到了两家人,都是世家,没梦到那种气势宏伟的楼阁,只看到了一处窄窄的前堂,兀自横着一张长板凳。两个人都是青梅竹马,都是蜜罐里面泡出来的,谁也不能委屈了谁,所以生生地错过了许多的美好,只剩下那处傍晚里昏暗的前堂,兀自横着一张长板凳,青梅竹马便消解了,没有很大的悲伤,只是梦里的恍恍惚惚延续到了醒来的自己。我深信我梦到的是柯海和小绸,就是那种不甜蜜,很青涩,总是错过的爱情。  柯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