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煤矿生产给工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巨额利润。但是煤矿“三违”行为作为全国煤矿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威胁着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与职工的生命健康。在影响煤矿三违的各种因素中,人的因素主要地位。
关键词:煤矿;“三违”;主观因素
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管理与被管理贯穿安全生产的始终,管理人员为了达到企业安全高效的运行制定了各种条条框框,这些条条框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职工的行为,而被管理人员如果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制定这些规章制度的意义,或者受到懒惰、对抗等消极思想因素的影响就容易导致违章操作违章指挥的现象发生。煤矿生产 “安全为天”是人人共知的,大量事实证明,绝大多数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每次违章行为却一定能够给违章人员的工作带来 便利,这种便利可能是少跑腿,可能是节省时间,也可能是为了能够提高生产进度多挣工分。但是,并不是每次违章都一定能够对违章人员造成伤害,因此违章人员总是存在侥幸心理。正是这些因素的诱导才使违章人员以身试法、铤而走险。“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脚”,每次违章行为都有可能酿成安全事故。要想从根本上消灭因人的不安全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必须坚决制止“三违”行为。如何让广大职工从思想上真真正正认识遵章守纪的重要意义,养成按章操作的习惯,从意识层面保证不愿三违,从机制层面保证不敢三违,习惯层面保证不去三违,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
1.影响三违的心理因素
根据本人从事煤矿“三违”管理工作的多年经验,和三违人员违章作业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大致可将影响煤矿“三违”的主观因素分为以下几种:
1.1为了逞一时之勇
有些职工认为干了别人不敢干或不愿干的事情会感到很满足、很有面子。还有些职工为了在工友、领导面前表现自己的工作能力,而做出违章的行为。这都是逞能心里在作怪 。
1.2没有主见的“墙头草”
由于受周围同事的影响,看到别人做违章的事自己也跟着学,不去分析别人那样做的原因及可能造成的后果。久而久之就会把别人身上的坏习惯传染到自己身上,所以,当我们看到别的工友违章操作时首先想到是这样做可能会带来的严重后果,而不是这样做会给他带来的方便,应该立即坚决制止,井下环境复杂多变,干工作不能盲目跟着学,要多动脑,多思考。
1.3精神不集中,能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我们在工作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不顺心事,如果把这些不良的思想情绪带到工作中去就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信号工可能就不能正确判断信号信息,绞车司机可能就不能时刻关注绞车的运行状态。这都将成为影响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另外,在农忙时节、节假日等时段职工容易出现浮躁心理。基层区队在特殊的时段要科学合理的安排工作,工作任务尽量做到宽松适度。
1.4急功近利,贪图功劳
有些基层区队为了激励班组多干活,在制度制定方面出台一些激励措施,完成任务就会得到很高的奖励,完不成目标任务就会扣钱,这样,班组与班组之间就会为了最大限度的获取工分、完成工作任务而产生激烈的竞争,从而产生重生产轻安全的不良现象。
1.5受懒惰因素的影响
懒惰的思想意识引起懒惰行为的发生,认为规章太烦琐,按章操作太麻烦,不但费力而且费时,因此就私自简化工作程序,减少工作步骤,该走的路不走,该用的安全设施不用,总是把规章制度当成影响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
1.6心存侥幸,撞大运
“侥幸心理,就是无视事物本身的性质,违背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违反那些为了维护事物发展而制定的规则,认为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者好恶来行事就能使事物按着自己的愿望发展,直至取得自己希望的结果。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不能心存侥幸,要有危机意识与危险意识。
1.7受行为习惯的影响
在旧式理念、传统习惯影响下养成的不良习惯是一种长期传下来的违章行为,习惯性违章具有普遍性、反复性、顽固性的特征。由于习惯性违章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没有即时表现出来,所以容易被人忽视。这种行为多存在于经验丰富的老工人身上。当别人制止自己的习惯性违章时,应虚心接受;当我们发现别人的习惯性违章行为时,应勇于制止。
2.防治措施
“三违”的外在表现是行为,根子在思想。根治“三违”的关键,就是要“三违”人员的安全思想认识到位。彻底消灭主观因素导致的三违行为,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就要分析“三违”产生的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主要原因、次要原因,及时疏导,消除其违章心理,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把被动的“要我安全”变为主动的“我要安全”。
2.1让职工认识什么是“三违”
要想从根本上治理三违行为首先要让职工知道究竟何为“三违”。实事求是地说,多数人对“三违”的认识仅仅是概念性的,只是感性的知道哪种行为构成三违,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不仅如此,我们还要从三违的危害、三违的产生机理方面来深层次的剖析三违,这样,就会在职工心里产生一个广义的三违感念。
2.2让违章人员的违章行为成为其他职工的教育样本。
目前,一些煤矿企业对“三违”人员的管理大多采用经济处罚、脱产学习、协管帮扶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教育方式,虽然能让违章者暂时从处罚中吸取教训,但在潜意识里,许多人认为“三违”只能给自己带来点经济损失,并没从内心真正认识到“三违”可能会对自身或他人生命造成伤害,会为亲人、朋友带来生活上的困难和感情上的痛苦,安全自律意识仍然很差。我们应该正确对待“三违”人员出现的违章状况,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制定相应措施,在关心人、尊重人、保护人上多想办法,引导职工不断增强安全意识,规范自身行为,进而成为“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的“安全人”。
关键词:煤矿;“三违”;主观因素
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管理与被管理贯穿安全生产的始终,管理人员为了达到企业安全高效的运行制定了各种条条框框,这些条条框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职工的行为,而被管理人员如果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制定这些规章制度的意义,或者受到懒惰、对抗等消极思想因素的影响就容易导致违章操作违章指挥的现象发生。煤矿生产 “安全为天”是人人共知的,大量事实证明,绝大多数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每次违章行为却一定能够给违章人员的工作带来 便利,这种便利可能是少跑腿,可能是节省时间,也可能是为了能够提高生产进度多挣工分。但是,并不是每次违章都一定能够对违章人员造成伤害,因此违章人员总是存在侥幸心理。正是这些因素的诱导才使违章人员以身试法、铤而走险。“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脚”,每次违章行为都有可能酿成安全事故。要想从根本上消灭因人的不安全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必须坚决制止“三违”行为。如何让广大职工从思想上真真正正认识遵章守纪的重要意义,养成按章操作的习惯,从意识层面保证不愿三违,从机制层面保证不敢三违,习惯层面保证不去三违,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
1.影响三违的心理因素
根据本人从事煤矿“三违”管理工作的多年经验,和三违人员违章作业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大致可将影响煤矿“三违”的主观因素分为以下几种:
1.1为了逞一时之勇
有些职工认为干了别人不敢干或不愿干的事情会感到很满足、很有面子。还有些职工为了在工友、领导面前表现自己的工作能力,而做出违章的行为。这都是逞能心里在作怪 。
1.2没有主见的“墙头草”
由于受周围同事的影响,看到别人做违章的事自己也跟着学,不去分析别人那样做的原因及可能造成的后果。久而久之就会把别人身上的坏习惯传染到自己身上,所以,当我们看到别的工友违章操作时首先想到是这样做可能会带来的严重后果,而不是这样做会给他带来的方便,应该立即坚决制止,井下环境复杂多变,干工作不能盲目跟着学,要多动脑,多思考。
1.3精神不集中,能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我们在工作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不顺心事,如果把这些不良的思想情绪带到工作中去就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信号工可能就不能正确判断信号信息,绞车司机可能就不能时刻关注绞车的运行状态。这都将成为影响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另外,在农忙时节、节假日等时段职工容易出现浮躁心理。基层区队在特殊的时段要科学合理的安排工作,工作任务尽量做到宽松适度。
1.4急功近利,贪图功劳
有些基层区队为了激励班组多干活,在制度制定方面出台一些激励措施,完成任务就会得到很高的奖励,完不成目标任务就会扣钱,这样,班组与班组之间就会为了最大限度的获取工分、完成工作任务而产生激烈的竞争,从而产生重生产轻安全的不良现象。
1.5受懒惰因素的影响
懒惰的思想意识引起懒惰行为的发生,认为规章太烦琐,按章操作太麻烦,不但费力而且费时,因此就私自简化工作程序,减少工作步骤,该走的路不走,该用的安全设施不用,总是把规章制度当成影响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
1.6心存侥幸,撞大运
“侥幸心理,就是无视事物本身的性质,违背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违反那些为了维护事物发展而制定的规则,认为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者好恶来行事就能使事物按着自己的愿望发展,直至取得自己希望的结果。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不能心存侥幸,要有危机意识与危险意识。
1.7受行为习惯的影响
在旧式理念、传统习惯影响下养成的不良习惯是一种长期传下来的违章行为,习惯性违章具有普遍性、反复性、顽固性的特征。由于习惯性违章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没有即时表现出来,所以容易被人忽视。这种行为多存在于经验丰富的老工人身上。当别人制止自己的习惯性违章时,应虚心接受;当我们发现别人的习惯性违章行为时,应勇于制止。
2.防治措施
“三违”的外在表现是行为,根子在思想。根治“三违”的关键,就是要“三违”人员的安全思想认识到位。彻底消灭主观因素导致的三违行为,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就要分析“三违”产生的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主要原因、次要原因,及时疏导,消除其违章心理,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把被动的“要我安全”变为主动的“我要安全”。
2.1让职工认识什么是“三违”
要想从根本上治理三违行为首先要让职工知道究竟何为“三违”。实事求是地说,多数人对“三违”的认识仅仅是概念性的,只是感性的知道哪种行为构成三违,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不仅如此,我们还要从三违的危害、三违的产生机理方面来深层次的剖析三违,这样,就会在职工心里产生一个广义的三违感念。
2.2让违章人员的违章行为成为其他职工的教育样本。
目前,一些煤矿企业对“三违”人员的管理大多采用经济处罚、脱产学习、协管帮扶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教育方式,虽然能让违章者暂时从处罚中吸取教训,但在潜意识里,许多人认为“三违”只能给自己带来点经济损失,并没从内心真正认识到“三违”可能会对自身或他人生命造成伤害,会为亲人、朋友带来生活上的困难和感情上的痛苦,安全自律意识仍然很差。我们应该正确对待“三违”人员出现的违章状况,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制定相应措施,在关心人、尊重人、保护人上多想办法,引导职工不断增强安全意识,规范自身行为,进而成为“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的“安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