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浅谈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ong14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族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单位,同时是一个社会、经济、文化共同体。如同自由主义将自由奉为至高原则一样,民族主义强调民族至上,共同体高于一切,而在自由主义那里被奉为主体的个人,则被认为是微不足道的,为了共同体的利益,个人可以也应该承担责任,甚至牺牲。因此,以民族为基点的民族主义,必然强调本民族的利益,立足于直接的利益和具体的象征,也就没有完整严密的理论,容易被民众接受,因而具有极强的动员力和煽动力。
  关键词:民族主义;利益;文化
  英国民族学家安东尼·史密斯说:“我们不能接受一个没有民族或者没有民族主义的世界。”足见民族主义在人类发展历史上不可缺席的独特地位。他将民族主义定义为:一种意识形态运动,目的在于为一个社会群体谋取和维持自治及个性,他们中的某些成员期望民族主义能够形成一个事实上的或潜在的民族。他将民族自治、民族统一和民族认同划定为民主主义促进民族利益的目标。并认为民族主义既是一种意识形态,又是一种社会运动和象征性语言。
  同自由主义一样,民族主义自14~16世纪在西欧孕育并萌芽至今,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间历经蜕变与发展,在当代更是以各种形式出现,对当今国际政治形势的演变产生着重大影响。
  民族主义形形色色,从当前政治内容上看,既有要求民族独立的民族主义,如美国独立战争,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等;也有实施民族奴役的民族主义;甚至民族的统一与分离都可以划入民族主义的范畴。在范围上,有国家層面内的,也有民族国家间的或跨境层面的,以及国际层面的。另外,有狭隘民族主义,也有泛民族主义,以及激进、极端和保守、温和的民族主义。
  实际上,和自由主义一样,作为一种政治思潮,无论是观点还是影响,民族主义都离不开政治、经济和文化层面。所以,笔者欲从与民族特征有关的角度出发,以政治、经济、文化三种表现形态来具体阐述民族主义。
  政治民族主义是一个囊括内容异常庞大的范畴。关于民族的不同主张,甚至完全对立的倾向,许多情况下,似乎都被理论家们扣在了“民族主义”这顶帽子下面。比如主张侵略扩张,甚至屠杀压迫其他民族的主张,会被称为“民族主义”;相反,反对侵略压迫,捍卫民族独立的主张,也会被称为“民族主义”。主张严格民族界限,甚至用血统或者政治边界来确定民族归属,以达到所谓“纯化”民族的目的,依旧被称为民族主义。
  其实从政治层面来看,民族主义还是有其固有特征的。政治民族主义关心的是主权和疆土,总是与国家相联系,以建立民族国家为宗旨。它超越了狭隘的血缘关系,把民族问题与政治国家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民主统一、民族分裂、民族解放以及国家独立、国家裂变为表现形式。只要国家存在,政治民族主义就必然存在并发挥重要作用。我觉得,这样看来,民族分离主义将其当做建立单一民族国家的旗帜诉求,以及,泛民族主义以其为说辞来要求建立跨境民族国家,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涉及国家政治和利益,民族主义就不可避免的具有强烈的排他性质和感情色彩,甚至带有暴力冲突的倾向。“19世纪和20世纪的国际关系史,主要由创立和巩固民族国家的斗争构成;而民族主义激励下的国家增生则往往是通过战争来实现的,并播下此后暴力冲突的种子。”正如吉登斯所说,“民族——国家的到来,既可能促使民族主义激进情感与现有国家边界的复合,也可能刺激歧义与对立的民族主义。”并认为“民族主义的两面性:一方面,它引发为祸甚烈的民族侵略性,另一方面它也引发良善的民主理想。”①而事实也证明,在民族主义走过的几个世纪的岁月中,它既为民族国家的繁荣稳定做出过贡献,也为政治生活带来了麻烦。尤其在国际层面上,作为西方民族扩张、推行殖民主义的工具,政治民族主义对世界历史格局造成了重大影响。被称为超级民族主义的霸权主义和地方主义,就是西方民族主义400年来在国际层面上的主要表现。
  经济生活是民族生存的基础,民族间的矛盾和冲突,甚至世界或局部性的战争,其实质内容都是在争夺经济利益。“从深层看,民族主义可以说基本上就是经济民族主义。它在国际上的表现就是经济独立和贸易争端。”比如,西方近代史上的重商主义、殖民主义、贸易保护主义、贸易自由主义,都是经济民族主义的典型形式。经济民族主义的出发点是民族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相对获益而不是全球的绝对获益,它深切关注民族国家整体在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的地位,特别是由民族经济竞争力决定的民族的长期发展趋势,而不是世界的共存共荣。所以,在当代国际经济生活中,发达国家常用经济优惠与经济制裁两种手段来维护自身利益,对付发展中国家。国际关系理论学者、权利政治学奠基人摩根索就认为,当代名族主义是民族世界大同主义,不以建立民族国家为最高目标,而是认为有权将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强加给其他民族。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在歷史上都是经济民族主义最为坚定的拥护者,而在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的今天,他们却又极力鼓吹与之相反的经济全球主义。我对此现象的理解是,经济一体化并不如很多人所倡导的那样,可以解决世界各民族经济差距的问题。相反,在经济竞争愈来愈激烈的今天,也许经济民族主义更能促进经济实力较弱国家的发展。即使英美等国,在鼓吹全球主义的同时,实际上始终还是以国家利益作为其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正如格林菲尔德在其《资本主义的精神》中所说“民族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精神源头”。而中国并没有赶上这个源头,前期准备并不到位。所以,经济民族主义几乎是一国自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必然选择,尤其是对中国这样的大国而言。我们不能盲目跟风所谓的全球一体化,必须认识到,一味依赖外国直接投资和外国技术的“全球主义”,其经济发展必然充满不确定性,依赖民族企业和自主知识的“民族主义”国家,其发展才具稳定性。
  格尔纳说,民族主义是当文化主宰命运时人们争取平等待遇的一种方式。文化是民族和国家认同的基础,也是支持民族国家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社会资本”,没有统一的文化就没有统一的民族和国家。反之,没有独立的国家也很难有完整的文化。如果说民族国家的疆界会随着国际政治格局的改变而改变,而民族文化却有自己相对稳定的运行轨迹。因此,文化民族主义实际上是民族主义的一种高级形态。   约翰·哈金森提出,关注国家和推动独立的政治民族主义通常要由文化民族主义来加以补充,而文化民族主义的目标与前者非常不同,是要在自己的土地上再生民族的道德共同体。文化民族主义主要考虑的是文化认同、社会和谐和道德共同体,而这些都是先于或独立于政治行动和表述的考虑。在实践中,民族主义的文化和政治形式常常相互继承,并且民族主义者们可能会在两者之间摆动。当政治民族主义在其目标上踌躇时,文化民族主义就可能充当临时代理人,发展共同体的集体文化资源;当文化的元气消减时,新的民族主义政治运动又会显现。哈金森指出了文化民族主义在民族共同体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与政治民族主义的关系。
  近代至今中国的民族主义在政治和文化上的发展历程及体现,是这一观点的例证。从1911年的辛亥革命、1919年的五四运动,到1924年的国民革命、1925年的五卅运动;从1932年的淞沪会战,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1936年的“国防文学”口号,到国共合作时期的“抗战文学”;从1938年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命题,1939~1940年的“名族形式”讨论,包括1942年的“三民主义文艺政策”等,一直到80年代的文学“寻根”,90年代的“国学”热等,文化与政治的交替与相融,无不与晚清以来的民族主义思潮密切相关。
  当今,伴随着冷战格局、冷战思维模式的消解和全球化浪潮冲击所造成的民族文化身份的困惑与焦虑,民族主义日益成为世界各民族抵御和对抗经济乃至文化全球化的思想利器与精神家园。所以,尽管民族主义在很多场合都是以贬义的词性出现,但这把双刃剑有益的一面亦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毕竟,它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思潮,余音犹响。
  综上所述,无论是自由主义还是民族主义,从某种程度上讲,其指向的矢的其實是共同的,那就是自由。只不过方式和形式不一样。自由主义直接打出自由的口号,由最初的个体自由,逐渐上升到民族、国家、政治、经济层面,内涵不断扩大。而民族主义虽是打着民族的旗号,但它追求的也是民族、国家的利益或目标,从某一层面来讲,也可认为其追求的是一种“自由”,不过这种自由已不是liberate,而是freedom,在某些方面会伴有强权、侵犯的意味。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西方以‘个人权利’为核心的自由主义,与以民族群体为核心的民族主义,在立场上是相互冲突的。可是在实践中,自由主义却始终摆脱不了民族主义,因而居主导地位的自由主义总是力求通过容忍民族主义来实现二者的结合,表现出一种用自由主义消弭民族主义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吉登斯.民族——國家与暴力[M].北京:三联书店,1998.
  [2]匡萃坚.当代西方政治思潮[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368-369.
  [3]匡萃坚.当代西方政治思潮[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363.
其他文献
摘要:翻译是将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在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中,语言的文体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将从目的论的角度探讨文体与翻译的关系,分析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各文体的不同翻译效果,从正反两面对比凸显翻译与目的和文体的关系,证实翻译效果的评估与文体的直接关系。  关键词:目的论;文体;翻译;译者的“显性”  一、引言  文体与翻译都拥有悠久的历史,但文体与翻译两者的结合却是近些年来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急诊科于2015年3月收治了1例患者,因“肺部感染,Ⅱ型呼吸衰竭”收入院,给予积极抗感染治疗后,肺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但呼吸功能无明显改善,需要持续呼吸机
近几年来,作家曾纪鑫接连出版了几部历史文化散文集,在读书界和文艺界都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著名学者、教授谢泳高度评价了曾纪鑫的历史文化散文创作,他说,曾纪鑫是中国最早写作文化历史散文的作家之一,是一位有现实关怀和历史责任感的作家。  《历史的刀锋》是曾纪鑫最新出版的历史文化散文集。尽管我已经看过他的好几部历史文化散文集了,但看到这部作品时,我仍很惊异他的创作激情与实绩。  《历史的刀锋》是从历史人物
近年来,“90”后大学生逐步的成为大学校园之中的主体,相较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他们的整体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有很强的独立性与自我发展意识。并且新媒体也发展相当迅
摘 要:我国的经济在最近几年来快速的发展跟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有着一定的联系,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生活用电,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保证电力供应的安全和有效供给,即保证电力消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否则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经济的稳定发展。为此,本文研究了影响电力系统供电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因素,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供参考。  关键词:供用电技术;安全性;可靠性  引言  国民
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从产生时至今日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使之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在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往往会向资本倾斜
【摘要】语文高考备考就像一场智谋的战役,需要“师”谋韬略、“生”打配合,师生合力,才能达到“百战不殆”的境界。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借助孙子兵法进行语文备考的一些思考和实践。笔者主要运用了三法:第一法,攻心为上;第二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第三法,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关键词】兵法;攻心;知己知彼;学生自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
【摘要】首先设计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方法确定权重,采用灰色理论分析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过程,通过计算各个指标聚类系数和和灰色关联度,确定教师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质量评价 灰色理论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校内教学研究项目“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设计性课程考试改革与实践”(编号:KJY20141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章以Michael Porter的钻石理论作为基本分析框架,结合我国家电连锁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影响该行业发展的四个关键要素和两个变数的深入分析,认为我国家电连锁行业的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各学科教学更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初中语文教材中所入选的古诗词汇集了我国古代文学史各时期的诗词精华名篇,对于提升学生古代文学素养有着不可忽视的浸染作用。要提高学生古诗文积累,需教师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主动学习兴趣。其中,运用游戏教学是一种新颖、有效的教学方式。本文就运用游戏教学提升初中生古诗文积累的教学方式进行探究,以期对提高学生古诗文素养有所增益。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