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世纪中国史家对于社会结构与历史演进的理解

来源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adz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认识中人本思想提升的一个理论结果,是史学家、思想家对于包括社会结构与历史演进等理论的思考获得深入。古代中国史学家、思想家对于社会结构与历史演进的理论思考,与早熟、发达的国家制度有关,与古代中国特有的史官制度及其文化形态、史学文化传统也有密切的关系。从公元4世纪到16世纪这1000多年观念的发展来看,史家对于社会结构的认识,大致延续了《史记》、《汉书》的传统,体现了大体一致的对社会结构的认识,即呈天、地、人、政治、经济、刑法、军事、政治制度、选官制度、文化的结构顺序。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史学家、思想家
其他文献
城镇污水厂需要处理大量的污水,其中含有的恶臭污染物是较多的。从专业机构出具的统计数据来看,在各类大气污染举报中,恶臭投诉、异味投诉所占比例达到了33.2%,因而要对此问
近年来,电视节目中频频出现有关古诗词的节目,流行歌曲也出现了较多的古风元素,有些甚至直接用古诗词作为歌词进行编曲。掀起的这股“诗词热”,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
谢有顺的批评具有鲜明的批判立场与品格,主张存在是文学的基本维度,提出文学是灵魂的叙事、人心的呢喃,提倡灵魂叙事。谢有顺的文学幻梦,体现出他远大的胸襟与磅礴的气象,以及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