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业水平测试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师一方面应完成和测试相关的教学要求,另一方面也要满足学生综合素养发展要求,所以怎样开展高效教学以适应这两项要求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此时可注意到中职生心理及学习的现实特点表现,以及经典诗文诵读教学的桥梁纽带作用,从中探索出更具可行性的教法。现重点提出经典诗文教学的学业水平测试指向,以及此类诵读的教学计划,希望可以据此探索出一条提升中职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关 键 词] 中职教育;学业水平测试;经典诗文;诵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9-0008-02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指的是按照国家和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标准、考试要求,由省教育厅组织并实施的考试,该考试重点衡量中职学生完成学习要求的程度,是确保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观察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可发现语文测试注重对学生语言文字應用能力的考查,并可以起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促进作用,能够为学生专业知识学习、职业技能掌握以及继续学习与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依照考试要求,中职语文学业水平测试将重点考查学生在识记[A]、理解[B]、分析综合[C]、评价[D]、表达应用[E]等五个方面的能力。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增加经典诗文诵读的内容,是由语文学科特点本身决定的,与此同时也是对学业水平测试的适应手段,而如何提高经典诗文诵读教学效率,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中职生心理及学习的现实特点表现
中职学生特点可集中反映在心理和学习两个方面。在心理方面,中职学生首先存在目标不够明确、自信心不足的问题,在成绩提高、能力发展等方面方向清晰度较差;其次,存在自我意识不够健全的问题,对于自己身上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事情,无法摆正所处位置,因而导致心理失衡;最后,存在突出的表现欲望,心理不够成熟而虚荣心又较强的年龄特点,使其乐于寻找机会表现自我。在学习方面,中职学生表现出如下突出特点:其一是基础比较薄弱:其二是缺少学习兴趣;其三是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不足。特定的心理特点与学习特点纠缠在一起,为中职学生的未来发展制造了很大障碍。针对这些特点,建议中职学校特别是语文学科以学业水平测试为导向,增加经典诗文诵读教学的频率与力度。之所以强调这一点,其根源在于经典诗文对于心理建设以及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多个方面的显著支持效果。
二、经典诗文诵读教学的学业水平测试指向分析
在诵读教学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进一步明确经典诗文诵读教学的学业水平测试指向性,也就是说,应当突出诵读教法优势,使其具有的优化学生心理与学习两方面作用进一步突显出来。笔者认为,从审美、思维、表达三个角度介入,可以让学生取得比较明显的进步,从根本上扭转上面提及的不利局面。
(一)突出审美能力发展优势
按照学业水平测试要求,中职学生应当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等方面具有足够稳固的知识与能力基础,而这方面基础的奠定,需要有相应的审美能力相协同,在这方面经典诗文诵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一些古代经典作品,大多都显现出了抑扬顿挫的韵律之美,这种韵律之美在诵读之后完整地体现出来。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语速的疾徐、声音的高低、语调的轻重,从而逐步走进作品的内在世界,使自身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能力得到锻炼。举例来讲,当引导诵读《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注意作品诵读的几个要素,如把字音读准、把节奏读对、把语速选好,与此同时注意情感的把握。对于学生而言,诵读中如何正确处理情感难度最大,教师可以利用使之对比体验的策略,即用两种不同情感读出同一个句子,让学生理解每一个词汇的感情色彩,类似的做法会较好地突出经典诗文诵读教学的审美能力发展优势,从侧面改善学生的学业水平测试应对能力。
(二)突出思维发展优势
按照学业水平测试的层次要求,中职学生在分析综合、评价及表达应用方面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学生若想顺利迎接挑战,应当从思维发展方面突破自我,而通过品味经典与感悟内涵的做法,就可以起到发展思维的良好效果。为了进一步突出经典诗文诵读在这方面的价值,中职语文教师应当努力打破静态课堂形式,让课堂显现出动态化与合作式的特点,尽可能做到师生、生生、学生与教材的全面互动,使学生有机会在和经典对话时品味经典、吟咏感悟经典,全面提升自我思维能力。举例来讲,笔者所采取的做法是在课堂上,先引导学生利用五步法进行诗词赏析,其一是查找背景资料,以便做到知人论世;其二是初步尝试诵读,以便疏通作品意思;其三是反复进行涵泳,领悟作品意境;其四是深入探究内涵,品味艺术境界;其五是突破感悟瓶颈,产生同理情感。这五个步骤有易有难,逐步深化,在此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能够充分互动,给学生的诵读奠定比较坚实的基础,学生可以据此张开想象的翅膀,有效调动审美潜能,并使最终的诵读有了思维发展的巨大空间,有利于学业水平测试的应对。
(三)突出表达能力优势
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在表达方面欠缺,无论是面对口头表达任务还是书面表达任务,都有一定的畏难心理存在,这和学业水平测试的要求相距甚远,为此中职语文教师可以借助经典诗文诵读的机会,给学生提供个性化感悟与表达的平台,这样既可以促使其大胆表达,也可以使其在学以致用中提升学习效果。如当引导诵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教师可给学生提供经典诵读技巧,要求学生应用网络平台中的“有声读物”“虚拟演播厅”等形式进行诵读尝试,并在此基础上和其他同学分享诵读经验及感受。总之,整个过程中,对于中职学生对表达能力发展所普遍存在的畏难情绪,教师要有明确的引导方法予以支持,这样更容易让学生产生成就感,进行相应的自我激励。 三、经典诗文诵读教学方案的制定
笔者认为,语文学习效果的达成,并非朝夕之功,因此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长期坚持,经典诗文诵读也应当在科学教学方案的规划之下,让学生以“日有所诵”的态度持续不断地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更加适应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项内容。
(一)科学的时间安排
经典诗文诵读最好能够每天进行,但是应当以不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与休息时间为前提,所以可以考虑将每日诵读置于当天晨读时间之内,每次时间控制在5至15分钟为宜。具体的时间应当参考文本的长度,《静女》《鹊桥仙》《过华清宫》等经典内容,因为篇幅较短,时间适当缩减;《长恨歌》《琵琶行》等经典内容,因为篇幅较长,时间相应增加。除此以外,还可以利用每周的自习课等,由教师进行专门的经典诵读指导,指导时可由教师进行有感情地经典诗文范读,或者和学生共同交流诵读体会,探讨诵读方法等。
(二)合理的活动规划
为了配合学生的诵读过程,改善学生的诵读意识与诵读成果,中职语文教师可以依托学校资源,每学期定期组织开展诗文中的故事讲述、经典诗文默写比赛、我最喜欢的诗文演讲、户外情境诵读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诵读内容的潜在价值,从而配合教师更加积极地探索诵读内容与学业任务之间的关系。如在进行《山居秋暝》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给学生呈现初秋黄昏图场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王维所描写的优美恬静意境等。
(三)良好的习惯培养
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保持良好的习惯,才能使其真正做到“日有所诵”“诵有所得”,真正使誦读活动和学业水平测试结合起来,为此中职语文教师需要鼓励学生每天坚持诵读,诵读后养成摘抄和记录的习惯。如在《声声慢》诵读教学时,可要求学生主动查找李清照生平的介绍,将作品经典句子、诗词背景、人物经历等进行摘抄和记录,透过历史镜头,感受作品背后的内涵与作者诗词意境的变化。另外,考虑到部分中职学生自律能力稍弱的现实情况,可以明确提出诵读的次数,以及诵读时应当采取的齐读或者分读方法,再定期对学生的诵读情况进行检查等。
(四)评价的合理介入
在完成经典诗文诵读一段时期之后,中职教师应当制定相应的考核方案,使该方案与学业水平测试要求相协调,保证学生在参加经典诗文诵读之后接受考核,在考核之后进行自我反思,从而更加适应测试要求。按照中职学生的基本学习特点,考核方式可以涉及过程性评价与考试性评价两种。其中过程性评价属于即时评价,也就是诵读一篇、提交一篇、评价一篇,该做法有利于诵读问题的及时发现与纠正。与过程性评价相比较,考试性评价更加接近于学业水平测试要求,教师可利用闭卷形式,对学生的经典诗文诵读效果进行随机查验,关于题型,应当尽量灵活,从而既使学生体验到诵读的收获,又能避免一般考试形式的严肃与枯燥,可注意学生在上述审美、思维、表达等方面的进步程度,以便满足学生对于心理和学习两方面的客观要求。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经典诗文诵读仿佛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让中职语文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教师利用这一教法时,应当注意到其与学业水平测试之间的关系,突出诵读在学生审美、思维、表达几方面的提升优势,使这几方面优势转化为学生测试心理调整、学习优化直到最终成绩提升的动力。而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注意两个问题,即如何处理背诵与理解的关系,如何理清规则和评价的作用。事实证明,通过上面的分析与实践,中职语文教师将使经典诗文诵读成为有效载体,为学生发展提供宝贵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池河清.在学业水平测试前提下的中职语文教学策略[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6).
[2]孙玉斌.中职语文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J].中学语文,2019(3).
[3]杨帆.中职语文教学中引入国学经典教育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8(3).
[4]杨树芳.经典诵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新校园(中旬),2017(8).
编辑 郭小琴
[关 键 词] 中职教育;学业水平测试;经典诗文;诵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9-0008-02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指的是按照国家和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标准、考试要求,由省教育厅组织并实施的考试,该考试重点衡量中职学生完成学习要求的程度,是确保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观察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可发现语文测试注重对学生语言文字應用能力的考查,并可以起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促进作用,能够为学生专业知识学习、职业技能掌握以及继续学习与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依照考试要求,中职语文学业水平测试将重点考查学生在识记[A]、理解[B]、分析综合[C]、评价[D]、表达应用[E]等五个方面的能力。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增加经典诗文诵读的内容,是由语文学科特点本身决定的,与此同时也是对学业水平测试的适应手段,而如何提高经典诗文诵读教学效率,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中职生心理及学习的现实特点表现
中职学生特点可集中反映在心理和学习两个方面。在心理方面,中职学生首先存在目标不够明确、自信心不足的问题,在成绩提高、能力发展等方面方向清晰度较差;其次,存在自我意识不够健全的问题,对于自己身上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事情,无法摆正所处位置,因而导致心理失衡;最后,存在突出的表现欲望,心理不够成熟而虚荣心又较强的年龄特点,使其乐于寻找机会表现自我。在学习方面,中职学生表现出如下突出特点:其一是基础比较薄弱:其二是缺少学习兴趣;其三是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不足。特定的心理特点与学习特点纠缠在一起,为中职学生的未来发展制造了很大障碍。针对这些特点,建议中职学校特别是语文学科以学业水平测试为导向,增加经典诗文诵读教学的频率与力度。之所以强调这一点,其根源在于经典诗文对于心理建设以及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多个方面的显著支持效果。
二、经典诗文诵读教学的学业水平测试指向分析
在诵读教学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进一步明确经典诗文诵读教学的学业水平测试指向性,也就是说,应当突出诵读教法优势,使其具有的优化学生心理与学习两方面作用进一步突显出来。笔者认为,从审美、思维、表达三个角度介入,可以让学生取得比较明显的进步,从根本上扭转上面提及的不利局面。
(一)突出审美能力发展优势
按照学业水平测试要求,中职学生应当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等方面具有足够稳固的知识与能力基础,而这方面基础的奠定,需要有相应的审美能力相协同,在这方面经典诗文诵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一些古代经典作品,大多都显现出了抑扬顿挫的韵律之美,这种韵律之美在诵读之后完整地体现出来。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语速的疾徐、声音的高低、语调的轻重,从而逐步走进作品的内在世界,使自身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能力得到锻炼。举例来讲,当引导诵读《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注意作品诵读的几个要素,如把字音读准、把节奏读对、把语速选好,与此同时注意情感的把握。对于学生而言,诵读中如何正确处理情感难度最大,教师可以利用使之对比体验的策略,即用两种不同情感读出同一个句子,让学生理解每一个词汇的感情色彩,类似的做法会较好地突出经典诗文诵读教学的审美能力发展优势,从侧面改善学生的学业水平测试应对能力。
(二)突出思维发展优势
按照学业水平测试的层次要求,中职学生在分析综合、评价及表达应用方面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学生若想顺利迎接挑战,应当从思维发展方面突破自我,而通过品味经典与感悟内涵的做法,就可以起到发展思维的良好效果。为了进一步突出经典诗文诵读在这方面的价值,中职语文教师应当努力打破静态课堂形式,让课堂显现出动态化与合作式的特点,尽可能做到师生、生生、学生与教材的全面互动,使学生有机会在和经典对话时品味经典、吟咏感悟经典,全面提升自我思维能力。举例来讲,笔者所采取的做法是在课堂上,先引导学生利用五步法进行诗词赏析,其一是查找背景资料,以便做到知人论世;其二是初步尝试诵读,以便疏通作品意思;其三是反复进行涵泳,领悟作品意境;其四是深入探究内涵,品味艺术境界;其五是突破感悟瓶颈,产生同理情感。这五个步骤有易有难,逐步深化,在此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能够充分互动,给学生的诵读奠定比较坚实的基础,学生可以据此张开想象的翅膀,有效调动审美潜能,并使最终的诵读有了思维发展的巨大空间,有利于学业水平测试的应对。
(三)突出表达能力优势
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在表达方面欠缺,无论是面对口头表达任务还是书面表达任务,都有一定的畏难心理存在,这和学业水平测试的要求相距甚远,为此中职语文教师可以借助经典诗文诵读的机会,给学生提供个性化感悟与表达的平台,这样既可以促使其大胆表达,也可以使其在学以致用中提升学习效果。如当引导诵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教师可给学生提供经典诵读技巧,要求学生应用网络平台中的“有声读物”“虚拟演播厅”等形式进行诵读尝试,并在此基础上和其他同学分享诵读经验及感受。总之,整个过程中,对于中职学生对表达能力发展所普遍存在的畏难情绪,教师要有明确的引导方法予以支持,这样更容易让学生产生成就感,进行相应的自我激励。 三、经典诗文诵读教学方案的制定
笔者认为,语文学习效果的达成,并非朝夕之功,因此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长期坚持,经典诗文诵读也应当在科学教学方案的规划之下,让学生以“日有所诵”的态度持续不断地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更加适应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项内容。
(一)科学的时间安排
经典诗文诵读最好能够每天进行,但是应当以不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与休息时间为前提,所以可以考虑将每日诵读置于当天晨读时间之内,每次时间控制在5至15分钟为宜。具体的时间应当参考文本的长度,《静女》《鹊桥仙》《过华清宫》等经典内容,因为篇幅较短,时间适当缩减;《长恨歌》《琵琶行》等经典内容,因为篇幅较长,时间相应增加。除此以外,还可以利用每周的自习课等,由教师进行专门的经典诵读指导,指导时可由教师进行有感情地经典诗文范读,或者和学生共同交流诵读体会,探讨诵读方法等。
(二)合理的活动规划
为了配合学生的诵读过程,改善学生的诵读意识与诵读成果,中职语文教师可以依托学校资源,每学期定期组织开展诗文中的故事讲述、经典诗文默写比赛、我最喜欢的诗文演讲、户外情境诵读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诵读内容的潜在价值,从而配合教师更加积极地探索诵读内容与学业任务之间的关系。如在进行《山居秋暝》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给学生呈现初秋黄昏图场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王维所描写的优美恬静意境等。
(三)良好的习惯培养
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保持良好的习惯,才能使其真正做到“日有所诵”“诵有所得”,真正使誦读活动和学业水平测试结合起来,为此中职语文教师需要鼓励学生每天坚持诵读,诵读后养成摘抄和记录的习惯。如在《声声慢》诵读教学时,可要求学生主动查找李清照生平的介绍,将作品经典句子、诗词背景、人物经历等进行摘抄和记录,透过历史镜头,感受作品背后的内涵与作者诗词意境的变化。另外,考虑到部分中职学生自律能力稍弱的现实情况,可以明确提出诵读的次数,以及诵读时应当采取的齐读或者分读方法,再定期对学生的诵读情况进行检查等。
(四)评价的合理介入
在完成经典诗文诵读一段时期之后,中职教师应当制定相应的考核方案,使该方案与学业水平测试要求相协调,保证学生在参加经典诗文诵读之后接受考核,在考核之后进行自我反思,从而更加适应测试要求。按照中职学生的基本学习特点,考核方式可以涉及过程性评价与考试性评价两种。其中过程性评价属于即时评价,也就是诵读一篇、提交一篇、评价一篇,该做法有利于诵读问题的及时发现与纠正。与过程性评价相比较,考试性评价更加接近于学业水平测试要求,教师可利用闭卷形式,对学生的经典诗文诵读效果进行随机查验,关于题型,应当尽量灵活,从而既使学生体验到诵读的收获,又能避免一般考试形式的严肃与枯燥,可注意学生在上述审美、思维、表达等方面的进步程度,以便满足学生对于心理和学习两方面的客观要求。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经典诗文诵读仿佛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让中职语文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教师利用这一教法时,应当注意到其与学业水平测试之间的关系,突出诵读在学生审美、思维、表达几方面的提升优势,使这几方面优势转化为学生测试心理调整、学习优化直到最终成绩提升的动力。而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注意两个问题,即如何处理背诵与理解的关系,如何理清规则和评价的作用。事实证明,通过上面的分析与实践,中职语文教师将使经典诗文诵读成为有效载体,为学生发展提供宝贵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池河清.在学业水平测试前提下的中职语文教学策略[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6).
[2]孙玉斌.中职语文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J].中学语文,2019(3).
[3]杨帆.中职语文教学中引入国学经典教育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8(3).
[4]杨树芳.经典诵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新校园(中旬),2017(8).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