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例接触性皮炎及湿疹的斑贴试验分析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mli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应用斑贴试验系列抗原,对门诊拟诊为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116例进行斑贴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病例和方法1一般资料:受试患者共116例,其中男51例,女65例。根据病情分成两组。Ⅰ组:拟诊接触性皮炎62例,均有暴露于某致敏物接触史,病程5d至4年。Ⅱ组:拟诊湿疹54例,病程2个月至5年,其中急性湿疹17例,慢性湿疹37例,有25例病史中有可疑致敏物,这些可疑致敏物大致可分为金属、染料、橡胶、塑料制品等。受试者均在皮疹消退后停用抗组胺药48h,停皮质类固醇1周后进行斑贴试验。

其他文献
目的 为了探讨感染麻风杆菌小鼠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的变化情况。方法 用NDOBSAELISA检测了50只未感染小鼠及127只感染小鼠的IgM抗体水平。结果 感染小鼠血清中IgM抗体水平非常显着地高于未感染正常小鼠(P<001);未治疗组小鼠与治疗组小鼠间差异也有非常显着性(P<001);而且不同抗麻风药物及同一药物不同剂量组之间抗体水平也出现明显差异(P<001或P<005).结论 感染小鼠Ig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病因至今未明,病毒病因学说已经受到高度重视。我们测定了56例SLE患者血清中抗巨细胞病毒(CMV)IgM、IgG,抗EB病毒(EBV)分泌性IgA(sIgA),抗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LV-Ⅰ)IgG,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和Ⅱ型(HSV2)IgM,以及乙型肝炎病毒(HBV)的DNA,并讨论病毒感染在SLE发病中的意义。
期刊
银屑病病因不明,目前亦无特效疗法.我们根据苦豆子总碱的药理作用[1,2]治疗银屑病,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目的 探讨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天疱疮发病机理中的作用以及患者血清中这2种细胞因子水平与天疱疮病情的关系.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26例寻常型天疱疮(PV),14例红斑型天疱疮(PE)患者治疗前、8例经有效治疗皮损全部消退的PV患者及23例正常人血清中IL-6、TNF-α水平,并测定了4例PV患者治疗前疱液中IL-6、TNF-α水平.结果 天疱疮患者治
我们于1992年以来对住院患者运用加减麦门冬汤泡茶治疗阿维A引起的部分不良反应,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期刊
期刊

期刊
有资料表明,淋巴细胞凋亡发生异常是导致免疫紊乱和一些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1].我们应用流式细胞计数分析了凋亡调控蛋白Apo-1、Apo-2.7和Bcl-2在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中的表达,旨在从凋亡的角度探讨银屑病的免疫发病机制.